近期热播剧《梦华录》的剧名,
来自800多年前宋朝孟元老的回忆录
——《东京梦华录》,
他记录了在北宋东京开封府生活时的所见所闻,
从外城到夜市,再到店铺、民俗……
也构成了电视剧中人们衣食住行设定的基础。
92年的苏州女孩包理佳,
在五年前便被《东京梦华录》吸引,
她着迷于孟元老描绘的那个
极尽繁盛、亦真亦幻的东京城,
作为一名建筑师,她干脆将书里的场景画了出来,
并设计了一座位于海上的“东京”城。
如果有业主愿意,
甚至可以将这座岛屿建造出来。
一条与包理佳聊了聊她设计的这座“海上东京”。
她说自己是被传统文化滋养的人,
也努力在创作更多传统文化的故事。
自述:包理佳
编辑:游威玲
责编:陈子文
“海上东京”的建筑师包理佳(Freja Bao)
2016年,我在伦敦读建筑系研究生,当时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第一次看到这本北宋散文集《东京梦华录》,在一个生活、学习全是英文的环境里,猛然看到中文典籍,还是对一个已经远去数百年的北宋时期的城市生活的记录,感到非常亲切。
电视剧《梦华录》力图复原的东京和北宋城市
读着读着,就变成了这本书的“迷妹”了。我是建筑系的学生,里面大量描绘的城市、建筑、生活的场景,繁华似锦,仿佛梦中之都,对我来说是特别有触动的。
北宋灭亡,孟元老离开东京,20年后他写成了这部关于故土东京城的回忆录。
去国怀乡20年后,他描绘了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场景,可能也有他自己加的“滤镜”,他笔下所呈现的北宋东京,像是古典版的蒙太奇,在真实的基础上叠加了想象,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创作。
包理佳通过建筑建模复原的城市街道,遮天蔽日的沿街店招,表现了北宋东京商业之盛
于是我想要以自己所学,为孟元老,创造一座海上“东京”。
将城市建在海上的重要原因,就是宋朝发达的海上贸易。宋的国土,除了东南的海岸部分,其他几个方向在当时都被别的国家环绕,很难有发达的陆上交通要道,海上贸易就成了国家重要的经济基石。
剧中,精通茶道的赵盼儿
宋朝是一个上层社会非常推崇“雅”的生活,宋徽宗就是一个成就非常高的艺术家。你看《西园雅集》就知道,那时候的士大夫的生活雅致之极。
我们如今看电视剧《梦华录》,三位主角其实来自社会底层,但她们的吃穿用度,她们经营的茶馆,从器皿、烹茶,乃至配茶的甜点,无不精致讲究。我们如今看来是特别风雅的事情,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是日常。
元赵孟頫的《西园雅集图》局部,上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下
两幅作品分别表现了北宋文人雅士和市井百姓的生活
难怪孟元老会怀念,我们读来也神往不已。我希望把这些身为中国人的“通识”和日常,融进我的建筑设计作品中,才有了后来的“海上东京”。
”海上东京“提取了《东京梦华录》的部分元素,书中的东京,指的是北宋东京——开封府。北宋时期设有四座都城,首都是开封府,另外三座为陪都,即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海上东京”平面图
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北侧主要是商业娱乐区,住区集中在南部,红色圆心处为所有到访者的第一站:接待中心。西北角的绿色长廊充当了整个海上城市的大型屏风,也是进入海岛的航线引导
我在2016年的秋天开始了创作,耗时九个月。
为孟元老造的海上东京,坐落在数个岛屿之上,整个岛群组成了一个中间是海的月亮形状,月亮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典型的意向。
画面北方圆形红色块所在的岛屿,是整个海上城市的入口,所有人都要乘船先到达这里。
进入“海上东京”前,会先经过竹林,竹林尽头就是接待中心
斜角插入的长堤坝,则像是一个巨大的植物屏风,在乘船抵达入口之前,所有人都只能看到这座堤坝。大家可能可以试着代入一下杭州西湖的苏堤,差别在于这个堤坝是阻挡视线的。
堤坝常年种满植物,除了四季常青的竹子,这里的植物会随着四季变化,比如冬天梅花开放的季节,会是一片白色的花海,春天是兰,而秋天则是菊花。
途中,在植物屏风的阻挡之下,到访者的视线一直是被挡住视线的,为什么呢?
除了可以通过植物的变化,提前感受到四季和岛内的氛围,你还可以隔着“树帘”,听到笑声,就开始好奇了。等到后面到达入口,一看会“哇”一声。这其实是中国文化的含蓄和先抑后扬。
设定的到达方式:乘船
等到了接待中心,豁然开朗,像是《桃花源记》的入口:“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我想传递这样的空间感受。
右滑查看接待中心剖面图
从这里,真正的岛屿城市展现开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海,远处是岛上的居住空间,都需要乘船才可以到。
左右毗邻的是一些商业和娱乐的空间。居住空间的静,和商业空间的闹,被海直接隔开。
右滑,查看西北角剖面图
整个空间安排,其实在这里已经跟孟元老记忆中的东京城不大一样了——没有中轴对称,没有横平竖直的坊巷,有意地做了去中心化的、非对称的城市规划。
我觉得这可能更符合孟元老心中不拘一格、自在而强大的梦游之城。当然,这已经转化成了现代的城市。
古代人在现代化的海上东京自拍
北宋东京十分繁华,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物产和人。因此我在人物的服饰、他们的行为,都做了有意识的穿插和混搭,所以你会看到有人拿着手机在自拍。
开封是个典型的中原城市,四季分明,而梅兰竹菊其实是中国文人非常推崇的画中四君子,中国人推崇天然合一的居住观。
于是,我将海上城市安排在植物的环绕中,并选取春夏秋冬四个典型场景,以梅兰竹菊作为城市的立面。
和孟元老作品一样,我的设计有真实的根基,建筑图纸都是3D建模搭出来的,换言之,如果有业主愿意,可以部分或者整体将整个岛屿建造出来。我也非常期待有业主找我!
春天的岛屿,重点表现了居住区,灯笼+兰花,其实是太阳能路灯
春天的这幅,表现的是岛屿南部的居住单元空间。大家住在海上,除了乘船,我在空间内部设计了大量栈道连廊作为通行之用。
建筑师早期对兰灯的模型探索图
城市立面,用的是鸟笼+兰花,看起来像是装饰,其实这是一组路灯,连接了太阳能的电子板,是非常环保节能的照明系统。
夏天,海上城市的入口和毗邻的渔池
夏天的场景,选取的是西北侧的岛屿,人们在竹林里垂钓、戏水。浮在海上的网格是整个城市的农业系统,可用于培育海藻等产品和鱼类养殖,提供岛屿的食物。
中秋,人们乘船前往海面赏月
秋天的海上城市,就是一个大型的“海上生明月”的实景舞台剧现场。
中秋整个海面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住宅区和商业区可以通过一条条首尾相接的船连接起来。
原本在住宅区域停泊的船,载着满船的金菊,从西南部有序地驶向东北部的商业区,形成剧场的座位。
中秋之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们在花海上赏月,月亮从海平面升起,在一片金色的包裹中,宏大的画面里,满是温暖热闹的节庆氛围。
冬天的酒肆
冬天,我将画面重点放在了北部的酒肆区,这个画面里,整个城市像是在一片香雪海的包裹之中。
冬天的街道,满是梅花
地下层是餐厅的工作区
梅花变成了巨大的城市背景,充盈在每个或大或小的空间里,在一个个小的餐厅里,现代化的钢构和透明的玻璃,构成了一个个通透的空间。借此,屋前屋后种植的梅花,从墙面、屋顶直透而来,将人们包裹其中,仿佛身处梅花帐幔中。
上: 梅花酒肆早期模型探索图纸
下:最后采用的酒肆图纸
构思整个空间的排布,反复打磨细节,这个过程充满乐趣,也很辛苦。
在纸上造城开始前,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打基础,那就是研究孟元老的东京,试图将书中的记录,结合同时代关于北宋都城的图文记录,将它们转化成建筑设计的语汇,复原了一些觉得精彩的场景。
绣旆相招,掩翳天日——《酒楼》
酒楼,绣旆(pèi)掩日
“绣旆相招,掩翳天日”,绣旆说的是酒楼市招、酒帘子,店招繁密,多到把天空太阳都挡住了。
尽管东京的酒楼繁多,但是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拥有朝廷正店就有72家,其他的都是脚店,宋代的酒醋盐均属于朝廷严控的特许经营的范畴,在电视剧《梦华录》中,主角想要收购的望月楼就是72家店之一。
南通一巷,谓之“界身”,并是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
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东角楼街巷》
界身巷
界身巷,按照我们现在理解来说,就是北宋都城里的“陆家嘴金融区”,空中飞舞的,不是电视剧里的飞钱,而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这也是源于北宋。
都人侈纵,百端呼索,或热或冷,或温或整,
或绝冷、精浇、臕(biāo)浇之类,人人索唤不同。——《食店》
饮食果子
在电视剧里,我们看的比较多的是,主角和其他的东京同行斗法,但是他们的客人——东京城的食客们也都是非常刁钻的,金庸笔下的黄蓉,她也是宋朝人,出了名的会吃。
宋人会吃,也倒逼着餐饮业的工作流程高度专业化,服务也非常精细。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城市发展程度之高。
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tiáo)之童,但习鼓舞;
班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
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
——《梦华录序》
时节
这个部分灵感来自序言,在《东京梦华录》的自序中,孟元老介绍自己在崇宁二年(1103年)随父亲来到汴京(今开封),在京居住23年,靖康之变时(1127年)南迁。
金灭北宋,孟元老南渡,身在绍兴的他,常忆东京之繁华,却只能在梦中追忆,于是诉诸笔端,著成《梦华录》。他笔下的东京,朱雀门外的夜市人声鼎沸,大相国寺的市场车水马龙。
从朝堂到市井,全国人民生活在这样一片歌舞升平之中,仿佛真的可以万年万万年。殊不知,离“汴京锦绣付残灰”已经不远了。
穿城河道有四。中曰汴河,运东南之粮,
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公私仰给焉。——《河道》
北宋东京的桥,最有名的是《清明上河图》的主角——汴河,汴河两岸的市井之盛千古闻名,然而在画面之后,这些桥其实从不同的方向,将各地的物资运输进来,可能大家没注意,比如汴河其实是负责运输东南粮食漕运和土特产,他们是东京城不折不扣的生命线。
旋立鸡竿,约高十数丈,竿尖有一大木盘,
上有金鸡,口衔红幡子,书“皇帝万岁”字。
盘底有彩索四条垂下,有四红巾者,争先缘索而上,
捷得金鸡红幡,则山呼谢恩讫。——《下赦》
下赦
这是皇帝亲自出席大赦囚犯的仪式,整个仪式很是戏剧性,像是一场大型杂技表演。
大赦现场会竖起一根十多丈高的鸡竿,竿尖放置有一个大木盘,里面站着一只金鸡,嘴里衔着一枚红幡子,上面写着“皇帝万岁”四个字。
大木盘底下垂下来四条彩色绳索,四个头系红头巾的人,各抓住一条彩索,竞相向上攀援。最先爬到顶上的人,摘下金鸡嘴里的红幡子,高呼万岁谢恩。
宣和间尽植莲荷,近岸植桃李梨杏,
杂花相间,春夏之间,望之如绣。——《御街》
御街
御街是皇帝祀祖、举行南郊大礼和出宫游幸往返经过的主要道路,作为御道,望之如绣,夏天的荷花,春末夏初的时节,桃花、李花、梨花、杏花次第开放,杂花相间,远远望去,一片锦绣,这里主要是在植物的选择上,为我提供了创作的灵感。
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夏季展现场
这系列作品,在2017年夏天的学院夏季展上展出,它们意外地成就了我的第一份工作。
展出时,有一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KPF——就是建造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那家建筑设计公司的合伙人,看到了我的作品,主动找到我邀请我入职,于是我成为了那年这家公司伦敦办公室录取的两名应届毕业生之一。
2018-2019年,我参加了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夏季展,在正式对外开放前,展出画作就全部被预定完。
工作中的建筑师包理佳
我自己也很吃惊,这么多的询问量,有很多观众通过工作人员,要来了我的联系方式。这当中,大部分是欧洲人和在海外的华人。
明 仇英《琵琶行》图局部
中国画并不是一个一点透视,以对我影响最大的仇英来说,他视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散点。比起照片,更像不同照片的拼贴。他的视角可以是在平视、俯视、远眺中游走的。
能给观众带来真实的信息的同时,以碎片化的暗示,触发观众的联想,就跟孟元老这本书很像,他是基于真实的东京城,但通过文字,又赋予了后世读者想象和联动的空间。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月亮和接待中心的屋顶的倒影在水中
这也是我最终绘图呈现时,希望通过构图,绘作手法和元素来达到的效果。
电视剧里绿意葱茏、水汽感十足的江南
随着电视剧的热播,也有一些网友会来问我,电视剧和我的创作之间的关系。其实,我们只是恰好都从这本书所描绘的城市和生活出发,最终回归各自的创作。
电视剧里,主角在钱塘时期那些水汽感十足的画面最让我心动,但是也有点可惜,比如钱塘的那个酒楼,就只有一个水边的酒楼,我觉得可以借助自然临水的优势,通过近、中、远景的配合,创造出更丰富的层次。
这次疫情我正好在上海,便远程协调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在建筑师的工作之外,我也还在用建筑绘画的方式,挖掘和表达传统中国城市和文化。
这两年持续在做再创作的,是徐扬的《乾隆南巡图》的姑苏卷,姑苏是清朝时中国经济最发达、最繁盛的城市。
对我而言,我是从传统的文化里面,找到了创作的源头,是传统文化滋养的受益者,我也在努力,挖掘和创造性地再现更多的传统文化和典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