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电磁铁厂,我用照片留下你

娱的铺子 2022-04-19 11:28:15

岳阳电磁铁厂,我用照片留下你

图文∶刘朝晖

高爹走了,永远地离开了相依相伴的家人,离开了街边闲聊的同事。

疫情期间的丧事,简单而隆重。事后,高爹老伴朱师傅找到我,问以前拍摄保存的照片中,有没有高爹生前工作中的老照片。

在我的记忆中,曾经为高爹拍过照片,便答应朱师傅去找找。

高爹,大名高保华。我对高爹的了解,要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说起。

1968年,位于朱家嘴的岳阳县电机厂(后更名为岳阳特种电机厂),一次偶然的机遇,生产制造出国产第一批“电磁铁”,缓解了原苏联援助的“电磁铁”老化损坏,国内又无厂家生产的困境。但计划经济年代,县级企业得不到国家资金扶助,于是地革委决定另起炉灶,成立地级企业——岳阳地区电机厂(后更名为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并将县电机厂的22名生产人员连同10多台设备,从朱家嘴移师奇家岭,专门生产“电磁铁”,既满足了国家投资的基本条件,又能将产品留在岳阳。

高爹就是从朱家嘴转到奇家岭22人中的一员。

高爹是个锻工,俗称“打铁的”,其“打铁”的技术相当了得,经他锻造用于起吊“电磁铁”的链条,环环相扣,从未出现过“掉链子”的现象。他的人品,更是印证了一句老话:打铁必需自身硬。

我寻找出高爹两张不同时期的照片。一张是1975年的黑白照片,高爹身着打补丁的工装,手持铁钳,夹着通红的锻件,背后的炉火正旺。另一张是1995年拍的,发表在当年5月3日的《岳阳晚报》上。照片说明是这样写的:岳阳起重电磁铁厂五分厂锻工班老工人、共产党员高保华,时刻关心青工成长,用共产党员的品格锻造出一批合格徒弟,受到职工称赞。

我将照片亲手送给了朱师傅。她捧着照片,两眼久久凝视,眼眶里顿时充满了泪花。后来听人说,朱师傅拿着老照片去了一趟洞庭南路的街河口,说是让高爹也感受一下岳阳老城的新变化。

朱师傅感谢我保存了这些老照片,科美达电气公司的老总也说过同样的感谢话。

2020年重阳节,我们这些原电磁铁厂的老人,受邀到各电磁企业去参观。在科美达电气公司的大门口,硕大的电子显示屏不断滚动播放着我拍摄和保存的老照片,以这种不忘初心的方式,热情欢迎我们的光临。公司老总搂着我的肩膀,感谢我为岳阳电磁企业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图片资料。

说起工厂的老照片,过去的往事总是不经意翻开,抖落一地回忆。

记得在照相机还是稀罕物的年代,就因为学会了摆弄相机,还能自己猫在暗房里冲胶卷洗照片,得到了厂长的赏识。

厂长亲自将一架相机交给了我,希望能为工厂留下一些图片资料。

我捧着相机愣住了,这可是单反相机哟,比我玩的双镜头相机高档多了,还另配有广角和长焦镜头。我高兴极了,当即表态,一定完成任务。

于是,在工厂的一些大事小情中,留下了我端着相机拍照的身影。

我原工厂的同事,岳阳作家冯六一著有一本散文集《水里的光》,里面一篇“罗马立车”的散文,是这么描写我过去的形象:“厂工会负责宣传的刘干事,经常背着海鸥120相机,去各个车间溜达。”

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溜达中,工厂的人和事,随着轻快地“咔嚓咔嚓”快门声响,定格在了一卷卷胶片里,变成了一张张照片,也逐渐堆满了我办公桌旁边的纸箱。

红火一时的企业,后来消失在改革的浪潮中,留下了一条以工厂简称命名的岳磁街。同事们揣着在工厂掌握的技术和不多的买断劳动关系的票子,从街头走出去,各奔东西,去寻找生存的机会。

我是一不会车钳、二不懂铇铣,只抱着满纸箱逐渐泛黄退色、又舍不得丢弃的老照片,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出了被法院宣告关门走人的工厂大门。

时间的指针,悄无声息地将我转到了拿养老金的年龄。闲暇时,我们一些老同事经常聚在一起,在街边聊扯工厂的往事,有时还为某些个模糊不清的记忆,争得面红耳赤。

“你过去拍的照片呢,还不拿出来晒晒太阳”,有人提示我。我说还压在箱底睡大觉。

我以为他是告诉我不要让照片变黄发霉,回家真的将装照片纸箱搬了出来。

照片铺满了阳台,和煦的阳光均匀地洒在每张照片上。我坐在一旁,双手撑着脑袋,两眼不停地在照片上打转转,迷糊中似乎感觉里面的人和事都跳了出来,活灵活现的。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大家争来争去的,不都在我保存的照片里吗。一张张老旧照片,一个个远去的故事,记录的都是难以忘怀的回忆。

我有了将照片向外展示的欲望。于是挑了几张老照片,尝试着上传到一个网站上,希望能像石头扔进水中一样,泛起涟漪。

出乎我的意料,还真有人在点击。没过多久,岳阳《洞庭之声》报在洞庭镜像栏目里,以“岳阳电磁铁厂的记忆”为题,将我传到网站上的老照片刊发见报,还配了一段有趣的短文。

短文这样写道:我努力在图片中寻找过去的身影,这个厂过去给我太多的东西。曾经在这里与恋爱中的爱人自作电影票看电影,曾经在这里与爱人胜似亲兄弟的同事吃食堂也吃点小灶,曾经在这里结婚生子……

短文不是我写的,但我很快猜到出自谁的手笔,报社里也有曾在电磁铁厂工作过的同事,也许是这些老照片引起了他的共鸣。

照片见报是工厂破产九年后的事了,有同事这样对我说,你保存的不是照片,而是工厂的历史。

我开始对纸箱里的老照片另眼相待了,特意购买了一台扫描仪,将照片统统扫进电脑里,享受着国宝级的待遇。

岁月如梭,到了本世纪一O年代,我原来的同事凭着各自的技术,拿着不多的买断钱,虽干的还是那些个电磁产品,却打拼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将“中国磁都”的美誉稳稳的落户在了岳阳。

我为这些老同事感到骄傲,又特意挑选了几张老照片投到《岳阳日报》社的特稿部,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我的心情。稿件很快见诸报端,半个版面,彩色印刷,编辑拟了一个很好的标题:岳阳电磁的激情岁月。

我保存的老照片第一次以展览的形式向外展示,是在2012年中国(岳阳)工业磁力展览会上。筹备组向我选要了一些老照片,制作灯箱展板,以展示岳阳磁力工业的发展历史。

这些反映岳阳电磁历史的老照片,受到了出席展会的领导和代表的赞许,也引起了参观展览会的原电磁铁厂老人的极大兴趣。

展板前,老“电磁人”在老照片中找到了自己,指着照片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好像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依旧为他们拍照,从相机取景器里看到他们激动的神态,想象那一刻他们的心情肯定是翻江倒海的。

2016年,我应岳阳电磁商会邀请,参加编撰《岳阳磁都发展史》。

为了解原岳阳起重电磁铁厂建厂之初的历史,我拿着一张保存近半个世纪的老照片,去寻找照片中的人物。

照片里,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用原始的方法,肩扛手推,移动着生产设备。

我找到了照片里的一位,她名叫汤慧芳,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

汤师傅看到这张老照片时,几乎惊奇地高叫起来:“你们从哪里翻出的,我都冇见过。”她连忙喊来几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起进厂的同伴,照片在她们手中传来传去,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五十年前的一段差点被忘却的故事,在众口之中清晰地浮现出来。

1972年5月19日晚,岳阳地革委生产指挥组召开会议,决定将“电磁铁”的生产任务,由朱家嘴的岳阳县电机厂,转到奇家岭新成立的岳阳地区电机厂。

按照部署,6月份要完成搬家任务,而最难的是设备搬迁。

龙门铣、龙门刨、罗马立车、瓦房店立车、波兰钻床、镗床等大小设备有10多台,从运输公司租借载重3吨的卡车,只能拖运一些小型设备,像“腰肥体胖”的罗马立车、瓦房店立车,当时缺少大型运输工具,致使搬迁一时受阻。

有人想起了古代滚木运输重物办法,于是他们采用最原始的方式,用8辆板车将设备托起,进行人力搬运。同时考虑到通往奇家岭的道路较窄,白天运输可能造成交通堵塞,便选择在人稀车疏的夜间进行。

六月的岳阳,酷热袭人,即便是夜晚,也是闷热难当。他们个个汗流浃背,伴着声声号子,拉的拉、推的推,奋力地拖着载有5吨多重设备的板车,一步一步吃力前移。清脆的号子声打破了黑夜的宁静,沿途正在乘凉的居民被号子声吸引,纷纷起身一看究竟,被搬迁人员的精神感动,送茶的、递烟的、帮忙的,都有,场面十分感人。

老人们回忆说,那个特殊年代里,只要生产任务下来,大家真是撸起袖子拼命干,谁也不提加班工资,更不用说奖金。有时厂领导看大家干得十分辛苦,奖励每人一张五角钱的食堂餐票,大家拿到手上时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要做工厂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隶”,是当时喊得最响的口号。

时间弹指般地一挥而过,过去拍的照片都逐渐变成了老照片。我与同事们聊天还在街边继续,只是后来有了能存放照片的手机,时不时点出来让大家辨认回忆,猜猜老照片里讲的是什么往事。

徐麦秋,1939年生人,与他聊天三句话不离“电磁铁”,什么吸废铁的、铺轨的、潜水的、控制钢板张数的……也难为了这位一直在车间当支部书记,成天在生产现场打转转的他。大家曾经形象地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陀爹,说他工作起来像陀螺一样。

我打开手机,点开一张陀爹在车间生产现场的老照片,问他还记得生产的是什么产品。

“电磁搅拌器。”耄耋年龄的他,思路还是那么敏捷,回答起来不加任何思索。

他回忆说,1981年,武钢设计院一位技术员,急匆匆地走进工厂,拿着一张“电磁搅拌器”图纸,问能否生产制造。

“电磁搅拌器?”大家一头雾水,都摇摇头,不知是什么东西。

技术员解释说:“电磁搅拌器”是用来提高钢材质量的设备,国外钢铁企业早已开始使用,我们国家现在才开始关注这一技术。你们工厂是生产电磁产品的,所以来碰碰运气。

好奇心让工厂决定一试,还是那些简陋设备,还是那些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白天黑夜,冬去春来,无数次的实验,终于试制出一套“电磁搅拌”装置。1984年,工厂用四辆大卡车将设备运到钢铁厂,进行上线实验。在没有任何其他保护设施的情况下,工作正常,对提高钢水质量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参加实验的数位冶金专家高度肯定了研制的成果。

“他们原想从国外引进一套来看看是个什么样子,没想到被我们搞出来了。”陀爹还沉浸在当年的喜悦之中。我知道他肚子里肯定藏着很多原工厂的故事,要他细说,恐怕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有始有终,是一句成语,意思是办事有开头也有收尾。没有想到的是,我为工厂拍照片,收尾竟是如此凝重。

1998年8月27日,岳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公告,宣告工厂进入破产清算。公告是用毛笔蘸墨书写的,张贴在工厂办公楼的墙面上,鲜红的带国徽的法院印章盖在落款之处。

七十年代初刚参加工作时,真不晓得“破产、失业”是什么玩意。而那玩意真的实打实的“砸”到头上,满脑壳的黑发里,一夜间骤然窜出了许多耀眼的银丝。

那刻的心情是五味杂陈的,我用相机将法院公告记录下来时,手指还是有点抖动,眼睛还是有点模糊,这张照片也就成了我为工厂拍照的封镜之照。

……

老照片记录了曾经的辉煌,也记载着过去的悲壮。但老照片还真是个好东西,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来翻看,比回忆更直接,更让人觉得可以触摸。

去年,政府进行老旧小区的改造,社区利用岳磁街边一老旧小屋,将我提供的跨度长达三十年的120余幅老照片装饰于屋里墙上。街边还竖起了一个长12米、高2米的“岳磁记忆”展牌,与七十年代初老“岳磁人”在街边亲手种下的百余棵老樟树一起,营造出了社区特有的历史文化氛围,大家都说岳磁街是一条带记忆的街。

一张张老照片勾起一段段难忘的回忆,回忆中有快乐,也有遗憾。但我庆幸自己在悄悄溜走的时光里,留下了快乐,放下了遗憾,用没有丢弃的老照片,保存了一个企业的起讫历史,也将保存的老照片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当我为本文配完最后一幅图片时,电视机里传来连续剧《鼓楼外》婉转动人的歌声。我闭着双眼,随着音乐起伏,轻轻敲打着节奏,细细地品味着:走在悠长的小巷/青砖灰瓦间寻觅/味道熟悉的空气/飘着几多记忆/昨日留下的伤痕/痛在今天的心里/今日眼前的彩虹/原是昨夜风雨/美好的回忆/忧伤的忘记/往事已成为过去/留下一片温暖在心底……

2022年4月15日于奇家岭岳磁街

0 阅读:1
娱的铺子

娱的铺子

专注于为影视剧解毒,有一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