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三代们要注意,祖上庇护也挡不住门阀终结者

一笑墨知 2024-09-10 20:24:56

曾经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怎么可能输给你十余年的寒窗苦读?”,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有道理,但里面隐含着浓重的门阀主义色彩。殊不知,门阀这种阶层,注定是要被打倒的,对此,我们不妨看看历史。

在唐朝那个繁华与动荡并存的时代,门阀制度如同一座巍峨的城堡,屹立在社会的顶端,享受着世代累积的特权与荣耀。然而,在这座城堡的阴影下,却隐藏着无数寒门子弟的辛酸与不甘。

想象一下,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了一朝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但当你满怀希望踏入考场,却发现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子弟,仅凭家族的光环就能轻松获得高官厚禄,而你,即便再努力,也可能因为“出身不好”而被拒之门外。

别说寒门学子,哪怕当了皇帝,也照样在门阀面前吃瘪。

贞观年间,唐太宗曾抱怨说:

至今犹以崔、卢、王、谢为重。我平定四海,天下一家,凡在朝士,皆功效显著,或忠孝可称,或学艺通博,所以擢用。见居三品以上,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

“到现在还有人把崔、卢、王、谢这些家族看得很重。我平定天下,四海一家,凡是朝廷的官员,都是因为有显著的功绩,或是忠孝可嘉,或是学识渊博,才被提拔的。现在三品以上的官员,还想和这些衰败的旧门第攀亲戚,就算送再多钱物,也还是被瞧不起。”

于是,唐太宗命人修《氏族志》,将一些名门大户降低等级,并颁布到全国。

然并卵,当时朝中的名臣如房玄龄、魏征等,都还是与山东的名门望族有姻亲关系,所以旧门第的名望并没有减少。

当时,通过门第进入仕途,比通过进士等科举考试要容易得多。重要的官职,还是多由世家子弟担任。甚至以前的宰相都可以用世系来列表。据《山堂肆考》记载,唐朝的宰相有三百六十九人,来自九十八个家族。其中裴氏、崔氏、张氏、赵郡李氏等家族都有很多人成为宰相。

尽管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制,进士因公开考试得官被视为正途,但在政治上仍然与门阀子弟的官途发生冲突。唐朝政治家李德裕等人甚至公开宣称文选不足以作为取士的标准,主张裁减官吏、加强贵族政治。

黄巢,便是这样一位被门阀制度深深伤害的“倒霉蛋”。

黄巢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但一去应考却屡试不第,这让他认识到:只要门阀制度存在,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于是,一场针对门阀的“复仇”计划在他心中悄然萌芽。

874 年,唐朝好多地方不是闹水灾就是闹旱灾。然而,唐懿宗不但不派人去赈灾,还不停地打仗,赋税征收得更加急迫,结果导致王仙芝率先带人造反。黄巢一看机会来了,也跟着举起了义旗。

在这场起义中,黄巢和他的军队不仅攻城掠地,更重要的是,他们直接冲击了门阀势力的根基。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在起义军的铁蹄下纷纷倒下,他们的庄园被烧毁,财产被掠夺,家族成员或被杀或逃亡,门阀被义军物理消灭,世家数百年的辉煌瞬间化为乌有。晚唐诗人韦庄在《秦妇吟》中描述了这一景象:“天街踏尽公卿骨,府库烧为锦绣灰。”自此,“甲第朱门无一人”。

黄巢的起义虽然最终未能成功建立新的政权,但他对门阀制度的打击却是致命的。这场起义不仅动摇了门阀势力的根基,更激发了社会对于公平与正义的渴望。

更重要的是,黄巢的起义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随着唐朝的衰落和五代十国的纷乱,门阀制度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结构,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得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抱负。

到了北宋,七十二名宰相中,大多来自中层和底层,大量的下层知识分子走上了仕途,使得北宋的经济文化异常繁荣。这正如黄巢诗中所说: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 阅读:150
一笑墨知

一笑墨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