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天气,蔚小理等AEB集体罢工?

建花朵 2025-04-16 22:52:41

花朵财经观察出品

撰文丨学研

新能源车主们注意了,你们溢价购买的智驾套件或许并不可信。

近日,湖南湘江新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举办了第二届智驾“封神榜”,基于智能驾驶事故常见的危险场景,测试区模拟了“大雨”、“浓雾”等常见的气象条件,所有测试车型均由网民投票选出。

“砰!砰!砰!”,暴雨浓雾场景下的测试结果惨不忍睹。

小鹏、蔚来、理想、坦克、阿维塔等主流车型智驾几乎全军覆没,AEB(自动紧急刹车系统)集体“罢工”。

其中,坦克700(注:所有测试车辆刹停时速为40km/h,)白天大雨行人场景、白天大雨事故场景、夜晚大雨行人场景、白天大雾事故场景,四项测试均未通过。

(图片来源:网红长沙)

蔚来ET5T、理想L6、小鹏MONA MO3同样如此,从撞击效果来看,蔚来ET5T和小鹏MONA MO3对模拟事故场景的反应相对慢些,障碍物被撞出数米远。

(图片来源:网红长沙)

只有阿维塔07在白天大雨行人场景、白天大雨事故场景中成功刹停,但夜晚大雨行人场景、白天大雾事故场景则未通过。

(图片来源:网红长沙)

一场智驾实测让多家知名车企打脸,主流新能源车型的表现尚且如此,很难想象其他未被选中的车型又有多少能通过测试?

不仅国内车企,特斯拉也表现拉跨。

3月15日,美国科技博主Mark Rober对特斯拉Model Y进行了涵盖浓雾、暴雨、虚假墙体等极端测试,纯视觉感知系统多次失效。

对此,已经有网友“贴心”地为上述车企想好了应对方法,只需将“一些民间测试视频”,“方法不够科学严谨”,有些表现很好的车型“属于取巧”等关键词组合,就是一篇完整的公关稿。

看似建议,实则讽刺。

经常关注汽车行业的朋友相信已经看出,每当自家智驾被质疑,或挑战,或事故,部分车企总会给出类似的解释,简单来说,就是智驾没问题,只是使用方法不对。

本次智驾测试主要是测试车型的AEB功能即“自动紧急制动”。通俗的说法就是,当车辆遇到突发危险,或与前方物体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帮助驾驶员紧急刹车。

随着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AEB成为车企营销话术中的常客,甚至因此引起两家头部车企高管隔空对战,一众车圈大佬前排吃瓜的盛况。

2023年车圈最热话题,莫过于小鹏创始人何小鹏和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引发的“AEB之争”。

不仅两人隔空对战,还引来一众车圈大佬围观,甚至后来上升到双方所在企业下场“交锋”,多家第三方机构放出以AEB对静态假车识别测试的现场视频,更是将风波推向了高潮。

虽然事件最终以何小鹏的一句“感谢老余”收尾,但坊间对AEB的讨论从未停止。

作为一项基础的主动安全功能,AEB已在过去几十年间广泛应用于众多传统燃油车型上。只是进入电车时代,用户对这项功能有了更高的期待。例如不仅能识别车辆,还能识别行人、小型物体、动物、异形障碍物等。

想实现这一点,感知外界的传感器是关键。

目前,大部分车企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离不开激光雷达的辅助,它们主要采用“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解决方案。不过,也有少数车企,如特斯拉、小鹏等,选择采用纯视觉方案,主要依赖摄像头与AI算法实现环境感知。

两种方案互有优劣,激光雷达成本较高,凭借其超高清感知精度和全景环境建模能力,在暴雨、浓雾等极端场景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纯视觉方案的实现成本相对更低,更接近人类驾驶方式,通过高分辨率、高帧率的成像技术获取的环境信息更加丰富,但摄像头捕捉环境信息容易受到环境光的干扰,且更依赖于训练。

传感器解决方案直接决定AEB技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对智能驾驶优劣的感知。

佐思数据显示,2024年1-8月,中国乘用车新车AEB装配量同比增长17.1%,乘用车整体配置AEB功能占比超49%。其中新能源车配置该功能占比稍高,达到55.8%。而16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对于该功能的普及率已达到67%。

一边是AEB的普及率不断攀升,另一边则是小米SU7在NOA智驾状态下发生高速事故,问界M7 Pro在沈阳车展上误启动,未能触发AEB......一起起事故逐渐撕开了智能驾驶的光鲜外衣,暴露出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隐患。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2020-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智驾相关事故超过80起,涉及蔚来、小鹏、理想、问界、小米等主流品牌。其中感知系统缺陷(无法识别路障导致AEB未响应)、算法逻辑漏洞(误判广告牌货车图片,紧急刹停致后车追尾)、人机协同失效(系统留给驾驶员的接管时间普遍不足2秒)是导致智驾事故的三大原因。

相比起99%场景下的安全,消费者更关心1%特殊情况可能存在的危险。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或许最终结果会是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教授预测的那样:3年内蔚小理等新势力会“团灭”,独立存在的概率等于零。

(文章来源:花朵财经观察)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 阅读:25
建花朵

建花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