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日报记者 杨志英 通讯员 曹景雯 彭薇凝 曾宇 文/图
“现在看病方便多了,不用换个医院再反复检查了,不仅节约了时间,也省了不少钱。”12月初,转院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李先生因为近期的彩超和CT检查结果在互认范围内,免去了重新检查的繁琐。
医疗机构的重复检查检验,一直是患者看病就医过程中反映强烈的问题。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探索医疗领域保障健康、服务群众的新路径,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为契机,以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切入点,提升诊疗效率,减少患者负担,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今年8月以来,在全省推进三甲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基础上,常德市主动先行、率先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推广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明确互认项目临床检验结果97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100项,实现了市县两级全覆盖。
张先生在桃源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时,医生查看了他此前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检查结果单后,判断检查结果仍具有参考价值,无需重新做影像学检查,这为张先生节省了300多元的医疗费用。
为解决患者在不同医院间重复检查、缴费负担重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置于重要位置,作为重点民生实事高位推进。市委书记罗毅君亲自带队到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详细了解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便民服务等有关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振宇多次专题听取汇报,推进此项工作落地落实。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何艺辉亲自督办,深度介入,确保落实到位。副市长周代惠定期调度,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芳先后召开党组会、工作部署会、问题整改研讨会等,多方调研座谈,全方位布局,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让互认措施真正落地
“长期以来,患者更换医院看病,就得不断重复检查,不仅让患者支出更多费用、耗费更多精力,也浪费了医疗资源。面对这种‘梗阻’和‘壁垒’,患者既不理解也很无奈。”市卫健委医政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破解“多头检查”“重复检测”的顽疾,市卫健委出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实施方案,对互认项目、互认范围、互认标识作了统一规定,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坚持应认尽认,规范诊疗行为,避免患者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打破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壁垒,是结果互认的前提。全面摸清信息化底数,统筹安排现有资源,积极对接省卫健委推进互认信息化平台建设,在不增加财政投入的情况下,逐步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医院、跨层级、跨区域的智能检索、即时调阅、互认共享。
医疗机构利用显示大屏滚动播放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
检查检验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是结果互认的基础。各医疗机构强化检查检验科室的质量管理,主动推动互认项目目录、项目编码和质控标准统一,全市31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完成贯标。同时,各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会诊、影像、心电三大资源远程共享中心作用,94%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建立了医疗协作关系,全力保证医疗质量。
提高群众知晓度,是结果互认的关键。全市33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通过利用显示大屏滚动播放互认清单、摆放宣传展板和海报、微信公众号置顶检验结果互认内容等方式大力开展宣传,最大程度让群众知晓、理解、支持。
使互认成果直达民心
52岁的邱女士因上腹部疼痛到湘雅常德医院就诊。接诊医师得知她5天前刚在汉寿县人民医院就诊过,便调取了CT报告等医学检查结果,补充完成相关检查后,当即给她开了住院证,办理住院手续,为邱女士节省了时间和金钱。
医护人员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情况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响应号召,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内部管理,克服困难,在相关业务量减少,收入受到影响的情况下,依旧坚定推行互认政策。市一医院积极升级现有设备,优化信息系统。市一中医院自创“四步曲、3W原则”流程,让互认更顺畅。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组织人员开展工作培训,进一步规范流程,细化操作,提升服务质量。10月以来,常德市在省平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累积次数和节省金额累计均排名全省第一。
市纪委监委驻市卫健委纪检监察组紧盯民生热点难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深入一线明察暗访,对互认政策宣传不到位、互认平台操作界面不优、互认数据统计不精准等问题进行现场交办,约谈医疗机构4家,并持续对整改情况跟进监督,切实推动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落地见效、惠及人民群众。
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7.8万人次互认案例,为市民节省检查费逾511.47万元,真正做到了让利于民。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仅是一项惠民举措,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个新的突破点。“下一步,市卫健委将进一步拓宽互认范围,着力完善市域二级以上医院为主、县域医共体内为补充的互认体系,动态调整互认项目和参考时限,健全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努力让医院回归公益性,让群众共享改革红利。”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李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