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科到国漫,哪吒2导演“非科班逆袭”给毕业生的3条忠告

乐怡笔谈 2025-02-11 22:49:45

春节档最火爆的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无疑成为了国漫之光,票房以火箭般的速度登顶中国电影史票房冠军殊荣。人们纷纷把目光聚焦于动漫《哪吒2》背后的功臣——导演饺子。

然而,却鲜有人知道,这位国漫教父其实是个半路出家的跨界者。饺子导演最开始是华西医科学院的医学生,大三那年机缘巧合之下,开始自学动画创作,从此如蛟龙入海一发不可收拾。

01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是未来的伏笔

那是遥远的2002年,在华西医科大学教室里,22岁的杨宇(饺子导演本名)又一次在解剖图谱的空白处画下一只眼睛。

此时在医学院读大三的他,内心正经历一场“隐秘的叛逃”——白天背诵《病理学》,深夜自学动画创作;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病例时,他显得那么的不合群,躲在角落描摹漫画角色。周围的同学都觉得他疯了:“学医多好呀,稳定又体面,搞动画能当饭吃?”

2019年,《哪吒1魔童降世》票房冲破50亿,导演饺子在采访中说:“那些年解剖过的血管神经,后来都成了哪吒的‘经脉’。”医学教材里枯燥的“三叉神经分布图”,被他转化为哪吒怒目时的面部肌肉牵动;五年临床训练养成的极致严谨,让《哪吒2》每个打斗镜头都能标注出“力量传导链”。

与哪吒“死磕”五年后,2025年导演饺子携《哪吒2魔童闹海》,重返观众视野,以超越60亿票房的战绩,成为国产动漫里程碑之作。

当年嘲笑过他的同学这才惊觉:原来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给毕业生的第一条忠告:

“不要轻易给人生设限,你此刻的‘不务正业’,可能是命运埋下的彩蛋。”

02

真正的热爱,是跨越山海的坚韧

2008年,辞去药厂工作的饺子蜗居在成都老家,成了一名啃老族,每月仅靠着母亲那1000元退休金过活。

整整三年零八月,他像做解剖实验般打磨《打,打个大西瓜》。当这部16分钟的动画短片横空出世,横扫20多项国际大奖时,业界人士才知道:这位半路出家的跨界者,原来是动漫界的鬼才。

“做动画和做手术其实很像。”饺子后来回忆,“都要先建立‘诊断标准’——观众哪里会哭?哪里会笑?必须像定位病灶一样精准。”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论,让《哪吒2》的剧本修改次数高达上百稿,每处剧情转折都经得起“临床验证”。

给毕业生的第二条忠告:

“不要害怕‘浪费’时间,所有经得起岁月验证的成功,都是把一件事反复做到极致的坚韧和毅力。”

03 跨界不是逃离,是带着全部家当去远征

当《哪吒2》制作陷入僵局时,饺子提出了极限细致化的要求:“敖丙龙鳞的排列必须符合流体力学”;“哪吒火焰枪的轨迹,要参考神经突触传导”……这些看似荒诞的要求,最终让影片呈现出粒子级重构的视觉美学。

同行们纷纷感叹:“他哪里是转行?分明是把整个医学数字工场搬进了动画世界。”

著名作家茨威格曾经说过:“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导演饺子用他切身的真实经历为跨界逆袭者正名:那些曾被视作“无用”的医学知识,正在变成他开疆拓土的绝密武器。

给毕业生的第三条忠告:

“不要丢弃你的专业行囊,它装着你看世界的独特视角。”

04 写在最后:你的人生,本就可以自行书写

最近总收到年轻读者的留言:

“学了四年会计,但真的好想开服装店……”

“父母逼我考编,可我只爱烹饪……”

看着这些迷茫的文字,一点点地诉说着生活的困惑,我想就在大家困于成长迷城的当下,不妨看看饺子导演非科班逆袭的经历。原来,世上所有既定的轨迹,都敌不过一颗热爱的心。

人生从来不是一道单项选择题,某些看似错位的碎片,终将在某个时空严丝合缝地粘连。 愿我们都有勇气,把人生调成“自定义模式”。

最后,乐怡想跟即将毕业的应届生们说一句:种子破土而出前,总要经历漫长的黑暗。你要相信,那些让你与众不同的,终将助你光芒万丈。

互动话题

你有过“不务正业”却意外收获的经历吗?

评论区聊聊你的故事吧~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

乐怡,白天职场社畜,夜晚灯下码字,一个不被定义的斜杆青年。

0 阅读:5
乐怡笔谈

乐怡笔谈

漫谈教育,畅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