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勇战教授:牛磺酸-肿瘤治疗的新希望

亦民评健康 2024-12-16 04:14:44

在当今医学领域,癌症的治疗始终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而胃肠癌的药物治疗抵抗更是困扰全球医学界的重大难题。化疗,作为胃肠癌治疗的常见手段,其有效率却不尽人意,仅不足 60%。分子靶向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针对性,但有效率也难以突破 70%的瓶颈。更为棘手的是,化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多药耐药现象,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 1 年内便会发生耐药,用药后的生存期通常难以超过 6 个月。在这样的困境下,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突破。近年来,牛磺酸的抗癌作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胃癌治疗带来了一丝曙光,而聂勇战教授及其团队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成果尤为引人注目。

聂勇战教授在医学领域,尤其是胃肠癌研究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和深厚的影响力。他就职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身兼主任医师、教授等重要职务,同时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众多荣誉头衔的拥有者。在学术组织中,他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角色。聂勇战教授在临床工作中擅长消化系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综合诊治,并荣获首届“国之名医 - 优秀风范”称号,这无疑是对他临床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科研道路上,聂勇战教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专注,其科研方向聚焦于代谢性肝病、消化系肿瘤表征关键分子机制及转化应用研究。他作为 2030 科技创新和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着国科金重点和国际合作项目 2 项,展现出其在科研项目引领方面的卓越能力。他的学术研究成果丰硕,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的身份在 Cell、J Clin Invest、Nat Cell Biol 等国际顶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这些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为我国医学科研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声誉。此外,他还拥有授权国际 PCT 专利 8 项、国家发明专利 12 项,其中 2 项肿瘤早诊试剂盒成功获得 NMPA 三类医疗器械认证,并且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经济效益过亿元,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科研成果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还具备强大的转化应用潜力,能够切实造福患者和社会。

一、牛磺酸与胃癌细胞的“纠葛”

深入探究牛磺酸的抗癌机制,首先需要剖析它与胃癌细胞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胃癌细胞的微观世界里,存在着一种名为溶质载体蛋白 SLC6A6 的特殊物质。从功能上看,SLC6A6 就如同一个精准的“搬运工”,其主要职责便是负责转运牛磺酸。通过大量的研究数据和深入的实验分析发现,SLC6A6 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状况密切相关,且呈现出正相关的态势。也就是说,当 SLC6A6 的表达量越高时,胃癌患者的病情往往越严重,预后也就越不理想。

聂勇战教授带领其团队针对这一现象展开了更为细致入微的研究。他们精心选取了胃癌复发前后的组织样本,运用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高分辨率的检测手段,对这些样本中的 SLC6A6 表达情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究。研究结果清晰地显示,SLC6A6 在胃癌复发前后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值变化,更是暗示着 SLC6A6 极有可能作为一个潜在的胃癌预后标志物,为临床医生在评估胃癌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测预后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重要的参考指标。

当 SLC6A6 在胃癌细胞中呈现高表达状态时,一系列连锁反应便在细胞内悄然启动。它会积极地将牛磺酸大量转运进胃癌细胞内部。牛磺酸本身作为一种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且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物质,在正常生理环境下参与着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然而,在胃癌细胞这个特殊的“战场”上,被转运进来的牛磺酸却被癌细胞“巧妙利用”,从而推动了癌细胞的一系列恶性行为。具体而言,牛磺酸进入胃癌细胞后,会深度参与到一系列影响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复杂过程中。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激活某些促进细胞增殖的关键因子,使得胃癌细胞的增殖速度大幅加快。同时,牛磺酸还可能影响细胞骨架的结构和功能,增强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使其能够更轻易地突破周围组织的屏障,向周围组织浸润和扩散。此外,这种异常的牛磺酸转运和利用还可能导致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产生耐药性,使得原本有效的治疗手段变得无能为力,为胃癌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牛磺酸与免疫系统的“互动”

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的角色并非孤立存在,它与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联系。为了深入揭示这种关系,科学家们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免疫状态的小鼠模型实验,这些实验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牛磺酸在不同免疫环境下的多样作用。

在免疫健全的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牛磺酸能够显著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的数量。TILs 作为免疫系统派往肿瘤战场的“先锋部队”,其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牛磺酸就像是一位神奇的“指挥官”,它通过一系列尚未完全明确但极为复杂的分子机制,激活了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促使更多的 TILs 聚集到肿瘤组织周围,对肿瘤细胞进行全方位的“围剿”。在这个过程中,TILs 能够更加精准地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启动免疫攻击程序,释放出各种免疫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穿孔素和颗粒酶等,直接对肿瘤细胞造成杀伤,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肿瘤的消退。这一现象充分表明,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环境中,牛磺酸能够与免疫系统协同作战,成为抗击肿瘤的有力“盟友”。

然而,当实验对象切换到免疫缺陷的小鼠时,情况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在这种免疫功能缺失的特殊环境下,牛磺酸不仅无法发挥其在免疫健全小鼠中的抗癌作用,反而呈现出促进肿瘤生长的相反效果。这一鲜明的对比结果深刻地揭示了一个关键事实:牛磺酸的抗肿瘤作用并非是一种独立于免疫系统之外的固有特性,而是紧紧依赖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

进一步的研究深入到了细胞层面,试图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发现,胃癌细胞高表达 SLC6A6 是引发一系列免疫异常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 SLC6A6 的高表达,胃癌细胞在摄取牛磺酸方面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它会与 T 细胞展开一场激烈的“粮草争夺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胃癌细胞凭借 SLC6A6 的“抢夺优势”,大量摄取牛磺酸,导致 T 细胞可获取的牛磺酸严重不足。而牛磺酸对于 T 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至关重要,它就像是 T 细胞的“能量源泉”和“功能调节器”。当 T 细胞缺乏牛磺酸时,其内部的代谢平衡被打破,一系列应激反应被触发,最终导致 CD8 + T 细胞发生凋亡和功能障碍。CD8 + T 细胞作为免疫系统中对抗肿瘤的“主力军”,其凋亡和功能受损无疑会使免疫系统的抗癌防线出现巨大漏洞。肿瘤细胞便会趁机利用这一漏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肆意地生长、增殖并向周围组织扩散,同时还会进一步增强其对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手段的耐药性,使得肿瘤的治疗变得愈发艰难。

更为复杂的是,牛磺酸缺乏还会在细胞内引发一系列深层次的应激反应。在 CD8 + T 细胞内部,内质网作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折叠和修饰的重要“加工厂”,当牛磺酸缺乏时,内质网会陷入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会激活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其中 JAK1 - STAT3 轴被显著激活,进而促进 ATF4 的表达。ATF4 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它的过度表达会进一步扰乱细胞内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最终导致 CD8 + T 细胞凋亡程序的启动。这一系列如同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更加凸显了牛磺酸在维持 T 细胞正常功能中的关键地位。一旦牛磺酸供应不足,就如同在免疫系统的精密机器中拆除了一个关键零件,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使得肿瘤细胞在体内得以“横行霸道”,肆意妄为地破坏机体的健康组织和器官。

三、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的“实战表现”

基于对牛磺酸与胃癌细胞、免疫系统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成果,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为了将这一理论上的可能性转化为实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人员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胃癌免疫治疗增敏的临床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制定了严格且科学合理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以确保研究对象的精准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纳入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其中病理学确诊为胃腺癌是最为关键的一条,这确保了研究对象确实患有胃癌这一特定疾病类型。临床分期为 IV 期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因为这一阶段的患者通常病情较为严重,对新的治疗方法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全面地检验牛磺酸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效果。年龄限制在 18 - 75 周岁之间,这一范围既考虑到了患者的身体机能和对治疗的耐受能力,又涵盖了大多数胃癌发病的年龄段。KPS(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评分≥70 分,这一指标用于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功能状态,表明患者具有一定的身体储备和耐受治疗的能力。预计生存期≥3 周,这是为了保证患者能够在研究期间完成必要的治疗和观察流程,以便获取有价值的研究数据。此外,无严重心肺或其他严重慢性疾病的要求排除了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混杂因素,确保研究结果能够真实反映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最后,患者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这体现了医学研究中对患者自主意愿和权益的尊重,患者在充分了解研究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收益后,自愿参与到研究中来。

排除标准同样细致而全面。入组前长期服用含牛磺酸成分药物的患者被排除在外,这是为了避免患者体内已有牛磺酸水平对研究结果造成干扰,确保研究能够准确评估补充牛磺酸所带来的效果。对牛磺酸过敏的患者自然不能参与研究,以防止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对患者造成伤害。消化道梗阻或出血致禁食不能口服药物的患者也被排除,因为这类患者无法按照研究方案正常服用牛磺酸,会影响研究的顺利进行。HIV 感染或已知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被排除,这是由于他们本身的免疫状态异常,不符合研究中关于牛磺酸与正常或相对正常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目的。不受控制的症状或疾病,如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未得到有效控制等,也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干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研究人员难以准确判断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的真实效果。

通过这些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出合适的研究对象后,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初步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为胃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研究发现,补充牛磺酸能够有效地逆转 CD8 + T 细胞耗竭。在胃癌患者体内,CD8 + T 细胞的功能状态犹如一把双刃剑,直接关系到抗癌治疗的效果。当牛磺酸发挥作用时,它就像是一位“细胞修复大师”,能够修复因各种原因受损的 CD8 + T 细胞。牛磺酸通过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平衡,为 CD8 + T 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功能调节,减少了 CD8 + T 细胞的凋亡。同时,它还能够激活 CD8 + T 细胞内的一些关键信号通路,增强其免疫活性,促进其抗肿瘤作用。这一过程就像是重新点燃了免疫系统的抗癌“引擎”,使得原本疲惫不堪、功能衰退的免疫系统重新焕发出强大的活力,对肿瘤细胞发起更为猛烈的攻击。

例如,在一项临床研究中,采用牛磺酸联合 XELOX(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和 PD - 1 单抗的治疗方案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为患者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生存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延长。这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充分表明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它为胃癌的综合治疗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打破了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让医生和患者在与胃癌的艰苦战斗中有了新的“武器”和“策略”。

牛磺酸在胃癌治疗中的抗癌作用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极其复杂的过程。它与胃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耐药等恶性行为紧密相关,又与机体免疫系统的各个环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聂勇战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犹如一盏明灯,为深入理解这一复杂过程提供了关键线索和重要依据。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牛磺酸的这些特性,科学家们仿佛正在逐步揭开胃癌治疗的神秘面纱,未来或许能够基于牛磺酸开发出更为有效、更为精准的胃癌治疗方法,为无数深受胃癌困扰的患者带来真正的希望之光,使他们在与癌症的抗争中拥有更多的胜算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0 阅读:86
亦民评健康

亦民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