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者退让原则:我命贵,我先退

积极依然 2024-09-06 01:23:49

最近几天,罗翔老师提过的一个概念被讨论得很多,叫幸福者退让原则。起因是某地出现了闹市伤人事件。

其实,即使没有这件事,这个词也值得说说。毕竟,秋天人的情绪波动本来就大,遇事容易上头。

这也是为什么世卫组织,会把每年9月10日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南南

来源:得到头条

01

忍让的前提,是把事儿想通

幸福者退让原则,也就是,假如你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那么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你最好忍一忍。不是因为你胆小,而是因为你值得珍惜的东西更多。简单说,就是我命贵,我先退。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估计是个成年人都懂。但问题是,想得通是真的,但遇到事的时候情绪上头也是真的。因此,忍让的前提,不是自己生闷气,而是打心眼儿里把这件事想通了。

因此今天,我们就聊一个问题,怎样理解来自陌生人的“恶意”?也就是,你以前根本不认识这个人,或者交集极少,但你总感觉他针对你,盼着你糟糕。这种情况怎么办?

首先,你不可能改变陌生人,事实上,你也没必要改变陌生人。因为我们说到后面你会发现,所谓的来自陌生人的恶意,大概率上并非是真的恶意,它只是因为当事人不小心犯了个错。

这个洞察来自万维钢老师。而且万维钢老师说的,绝对不是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而是基于理性观察得出的事实结论。

02

很多恶意,并非真的恶意

为什么说很多恶意并非真的恶意?我们可以看这么三个证据。

第一,人是一种很懒的动物。要知道,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能量是很稀缺的。因此,进化的剪刀,早就为人类塑造出了一套最节省能量的行为模式。说白了,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都是怎么省事儿怎么来。

比如,看见甜的就想吃,遇到好看的人就想亲近,看到毒蛇猛兽就想躲开。这些都属于不用思考就能做出的行动。我们的身体之所以会有这些设定,主要就是为了节省能量。这也是人本身的默认设置,我们是一种很懒的动物。

第二,调动恶意是一件很消耗能量的事。你就想象,刘能想报复赵四,把赵四家里的鸡偷来吃了。你觉得刘能会因此很痛快吗?首先偷鸡需要制定计划,抓鸡又是个不小的体力劳动,既消耗脑力又消耗体力。

其次,偷完鸡之后刘能会害怕赵四发现,会担心得睡不着觉。万一赵四报警就更麻烦。最后,即使赵四没发现,刘能在跟赵四见面时,两人四目相对,刘能心里也会紧张。而相对于刘能付出的一切,赵四只是损失了一只鸡。

第三,基于前两点,人是一种很懒的动物,且调动恶意去针对别人是一件很累的事。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注意,重点来了,请你记住这句话,能用愚蠢解释的,就不要用恶意。

没错,绝大多数我们以为的,针对自己的恶意,事实上只是一个误会。人做蠢事的概率,比做坏事的概率要高太多了。注意,我们说的只是概率,不代表绝对情况。真实恶意的情况不是没有,只是出现的概率相对少得多。

03

能解释为情绪的,不要解释为策略

早在1990年,有人给这个规律起了个名字,叫做,汉隆剃刀。同时,按照概率层层推导,我们顺着汉隆剃刀,还能推导出这么几个结论。

能解释为无知的,就不要解释为愚蠢。

能解释为可原谅的错误的,就不要解释为无知。

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释的,就不要解释为错误。

因为无知的概率,大于愚蠢。再聪明的人,总有他不知道的事。而人犯错的概率,又大于无知。

毕竟,一件事你了解再多,也难免有失手的时候。而发生概率最高的情况,其实是,别人出于自己的原因做了一件事,而我们不知道这个原因。

有位政治专栏作家,叫拉梅什·蓬努尔还说过一句话,算是对汉隆剃刀的终极延伸,叫做,能解释为情绪的,就不要解释为策略。说白了,一个人情绪上头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处心积虑干坏事的概率。

万维钢老师说,这几个视角,一个比一个友好。按照这几个视角去理解别人的行为,我们的社交体验也会越来越好。

好,这是来自万维钢老师的视角。多数我们以为的恶意,本质其实是对方犯了个错。

04

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带着这个视角,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故事。也许能让你对这套思考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陌生人效应》。这本书我们在《得到头条》讲过很多次,算是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错题集。几乎我们能想到的,跟陌生人打交道时存在的所有问题,书里都写到了。

但在整本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布兰德事件。这是个真事,发生在美国。

2015年7月10日,一个叫布兰德的黑人女性,在开车去买东西的路上,因为没打转向灯,就被警察给拦下了。你看,这个情况再正常不过,你没打转向,警察拦你没问题。

紧接着,警察上前,让布兰德摇下车窗,要跟她沟通几句。到这步,事情一切正常。但紧接着,出问题了。在沟通的过程中,布兰德点了一根烟。警察一看,我正跟你说话呢,你抽烟干什么?就让布兰德把烟掐掉。

布兰德觉得警察态度不好,就反驳,说我在我自己的车里,我有抽烟的自由。

警察一听,声音立马提高了几度,郑重其事地对布兰德说,女士,请你把烟掐掉,并且现在马上下车。

布兰德说,你没有权力这样做。

紧接着,两个人越吵越凶。最终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警察居然叫了支援,把布兰德给拘留了。布兰德在被警察带走的时候,一个劲地重复一句话,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对我?就因为我没打转向灯?

而在布兰德被捕之后,仅仅三天,她就在看守所里自杀了。

你觉得布兰德有错吗?她平时是个很受欢迎的姑娘,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还是乐队的乐手,还经常在YouTube上发一些正能量的视频。

那么错在警察吗?也未必。前面提过,布兰德是位黑人姑娘,但根据这名警察同事的说法,这名警察本人并没有种族歧视倾向。

他之所以拦截布兰德的车,是因为在美国,拦车本来就是警察搜寻犯罪嫌疑人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数据咱们就不展开了。

总之,对美国警察来说,查处违章车辆,搜查车上的形迹可疑的人,时常能牵连出不少别的案子。

而布兰德当时的行为,先是点烟,紧接着不配合搜查,并且对着警察大喊,这在那名警察的经验里,已经是非常典型的可疑人员了。

至于布兰德为什么这么做?只是因为她刚刚跟恋人分手,又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背上了一笔债务。碰巧这个时候,又收到了一张罚单。

说白了,布兰德本来就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警察拦停她,是压倒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故事讲完。你可以回想一下,整件事情里,有哪个环节是刻意的恶意?几乎没有。全都是各式各样的误会。

05

神秘感,是放大感受的杠杆

同时,我们还能读出另外一个真相。很多时候,我们都习惯把别人当成原因,是别人有这个念头,因此做了这件事。原因都在对方身上。

但事实上,人的任何一句话,任何一个行为,任何一个决策,都是此前的无数件事情,积累到一起导致的结果。

说得谦虚一点,咱可以告诉自己,人的复杂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因此理解别人是件很难的事。

说得实际一点,咱可以告诉自己,你永远都不知道别人表面之下的那滩水有多深,还是离远点吧。

说到这,再回到开头的幸福者退让原则,是不是变得更容易想通了?

好,关于这个话题,咱们先说到这。

最后,再多说两句,算是对这个话题的延伸感受。

我一直有个未经大数据验证的个人判断,叫,神秘感,是放大感受的杠杆。

比如,电影里戴面具的连环杀手。为什么可怕?是因为他很神秘,谁都不知道他的真面目。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这个杀手无处不在。你看,神秘感,放大了你对杀手的恐惧。

再比如,为什么很多超级英雄一定要戴面具?因为这个神秘感,会放大你对正义的感受。会觉得世间有种无处不在的正义力量。

就像电影《冒险王》,里面有个人出去行侠仗义之前,必须先戴个头套,尽管别人都认识他。但他自己就会说,我还是要戴头套,因为这个世界就需要神秘的正义力量。

再比如,你早上起床,发现网上有陌生人骂你。你会很难受。因为陌生人是未知的,是神秘的,这个神秘感会放大你的感受。你可能会进一步觉得整个世界对你有敌意。

但反过来,假如你每天都在办公桌上看到一颗水果,每天都有,但又不知道是谁送的。这个神秘感也会放大你的感受,你可能会觉得善意无处不在,这个世界非常美好。

从这个角度看,假如我们拿出点躬身入局的姿态,那么或许可以先试着,让自己成为那个神秘的正义力量。可不是说要像电影主角一样行侠仗义,而是去做点好事,又不让人知道,或者晚点再让人知道,也许好事的效果就会被放大很多。

0 阅读:19

积极依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