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826)对“双标”现象的思考

小高语文在线 2025-02-26 03:27:18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他人坚守自己时,你说那是固执,

当自己这么做,你说这是坚定执着;

当他人没履行义务,你说不负责任,

当自己这么做,你说确实无能为力;

当他人以怨报怨,你说报复心太强,

当自己这么做,你说这是伸张正义;

……

这种现象常常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双标”现象,材料中的省略号表示这种现象非常常见,写作时当围绕“双标”这一现象展开思考,双标是双重标准的简称,即和自身利益相关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人或事,无论事件的好坏,都会不假思索地表示支持,并会为其找出好的理由,而不管这是否违背社会道德,是否伤害到别人。同样的事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便会义愤填膺大加指责。当描述一个人“双标”时会隐含虚伪的意思。“双标”表现:1.宽于利己,严于利人。2.标准变化无常。3.感性情绪占据主导。“双标”析因:1.人的自恋情结。2.人们对标准的理解不同。3.在心理的竞争中感性因素取得主导权。4.受到偏见的影响。5.从众心理的影响。当然,“双标”也有好处,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

写作时应当扣住“双标”这一关键词展开论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辩证看双标,人生不迷途。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无论晴雨,自成风景;无论亲疏,不宜异同。二、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深浅有异,区别耕耘;物我有分,定乎内外。三、得失考量忌双标,待人处事当智变——利己莫取,处事勿固;双标之事,双标以论。

立意:

1.“双标”之事,“双标”以论。

2.辩证看待“双标”。

3.以开放的心态理解“双标”。

【参考范文】

第一篇:《打破双重标准的枷锁》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上演着这样的戏码:对他人的行为评头论足,严苛以待,却对自己的类似行为宽容谅解。当他人坚守自己时,我们不假思索地称之为固执;而当自己如此行事,却美其名曰坚定执着。这种双重标准,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们的认知,阻碍着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双重标准的产生,根源在于人性的自私与自我保护本能。我们总是倾向于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利益,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而对他人的行为则以更高的标准去衡量。在工作中,当同事未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可能会指责其不负责任,缺乏敬业精神;然而,当自己因种种原因拖延工作时,却会找诸多借口,如任务难度过大、时间安排不合理等,为自己开脱。这种自私的心态,使得我们无法客观公正地看待他人与自己的行为,陷入双重标准的泥沼。

双重标准严重破坏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在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比对自己更为严格。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能会遭到严厉的批评,被指责不够努力;而父母自己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却认为是外部环境的问题,与自身无关。这种双重标准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从而对父母产生不满和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融洽。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对朋友的失误吹毛求疵,却对自己的过错轻描淡写,这会让朋友觉得我们虚伪、不可靠,最终导致友谊的破裂。

要打破双重标准的枷锁,我们需要培养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处境和感受。当我们想要评判他人的行为时,先想一想如果自己处于同样的境地,会如何行事。在面对同事的工作失误时,我们可以尝试理解其可能面临的困难和压力,给予鼓励和帮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同时,我们要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定期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摒弃为自己找借口的习惯。只有当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才能以同样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双重标准是我们在生活中必须正视和克服的问题。它不仅损害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阻碍了我们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让我们勇敢地打破这一枷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对待他人和自己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收获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的提升与发展,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只有摒弃双重标准,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推己及人,让生活充满理解与包容。

第二篇:《正视双重标准,走向自我完善》

在生活的琐碎日常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他人和自己采用截然不同的评判标准。这种双重标准,犹如一面扭曲的镜子,折射出我们内心深处的偏见与狭隘。正视这一现象,是我们走向自我完善的关键一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双重标准的形成与我们的认知偏差密切相关。我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利益和先入为主的观念来评判他人。当他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我们会迅速将其归为负面行为,而忽视了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原因。相反,对于自己的行为,我们总是倾向于寻找合理的解释,将其美化或合理化。例如,当他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我们会指责其没有公德心;而当自己因为兴奋而声音过大时,却认为只是情绪的正常表达。这种认知偏差,使得我们在评判他人与自己时,陷入了双重标准的陷阱。

双重标准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在个人层面,它阻碍了我们的自我成长。当我们总是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借口,而对他人的错误揪住不放时,我们就失去了从错误中学习和改进的机会。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我们的品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都难以得到提升。在社会层面,双重标准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在一个充满双重标准的环境中,人们无法得到平等的对待,这会引发社会的不满和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例如,在一些工作单位,领导对亲信的错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却对普通员工的小失误严厉惩罚,这会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挫,团队凝聚力下降。

要正视双重标准并实现自我完善,我们需要保持谦逊的态度。认识到自己并非完美无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当我们评判他人时,要意识到自己也可能犯同样的错误,从而减少对他人的苛责。同时,我们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在评判他人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要深入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背景。对于自己的行为,也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勇于承认错误并积极改正。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双重标准并加以纠正。

双重标准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跨越的障碍。正视这一现象,我们要剖析其产生的原因,认识到其危害,并通过积极的行动来克服它。在走向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认知水平,以更加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只有当我们正视并克服双重标准时,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的蜕变,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篇:《摒弃双重标准,构建和谐人际》

在人际交往的舞台上,双重标准如同隐藏在暗处的荆棘,常常在不经意间刺痛他人,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当我们对他人和自己采用不同的评判尺度时,矛盾与冲突便如影随形。摒弃双重标准,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石。

双重标准在人际关系中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在朋友之间,当朋友忘记了约定的聚会,我们可能会抱怨其不重视友情,缺乏诚信;而当自己因临时有事爽约时,却觉得情有可原,不过是一次意外。这种双重标准会让朋友感到被轻视,从而引发争吵和误解,损害彼此的友谊。在家庭中,夫妻之间也常常会陷入双重标准的困境。一方可能会对另一方的家务分担情况百般挑剔,指责对方不够勤快;而自己在面对同样的家务任务时,却总是拖延或敷衍了事。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会导致夫妻之间的矛盾升级,影响家庭的和睦。

双重标准的存在,源于我们内心的自我中心倾向。我们总是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为出发点来评判一切。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往往希望他人能够完全符合自己的期望,一旦他人的行为与我们的期望不符,就会产生不满和指责。然而,我们却很少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也能达到他人的期望。这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难以做到换位思考,无法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

要摒弃双重标准,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我们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当我们对他人的行为产生不满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如果自己处于对方的位置,会如何行事。在朋友忘记聚会时,我们可以尝试理解他可能遇到了突发状况,给予他宽容和理解。在家庭中,夫妻双方要相互体谅,共同承担家务,而不是互相指责。其次,我们要建立公平公正的沟通机制。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当出现矛盾时,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评判是非。

双重标准是人际关系的大敌,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摒弃双重标准,我们要克服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建立公平公正的沟通机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构建起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因为,只有当我们以平等、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时,我们才能收获真挚的友谊和温暖的亲情,让生活充满阳光和爱。

第四篇:《打破双重标准,重塑社会公平》

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双重标准如同隐藏在规则背后的阴影,侵蚀着公平公正的基石。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到社会制度的运行,双重标准的存在使得人们难以获得平等的对待。打破双重标准,是重塑社会公平的迫切需求。

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双重标准的现象屡禁不止。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在招生时,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社会关系广泛的学生,可能会放宽录取条件;而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则严格按照分数和各种指标进行筛选。这种双重标准破坏了教育公平,使得一些有潜力的学生失去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在就业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一些企业在招聘时,对求职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存在歧视,对某些群体设置过高的门槛,而对另一些群体则给予特殊待遇。这种双重标准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活力。

双重标准的根源在于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以及人们的偏见和歧视心理。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一些人试图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更多的资源,从而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标准。同时,人们长期形成的偏见和歧视观念,如对某些性别、种族、地域的刻板印象,也导致了双重标准的产生。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使得双重标准在社会中根深蒂固。

打破双重标准,重塑社会公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公平公正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对社会各个领域的监管,确保制度的执行不出现偏差。在教育、就业等关键领域,要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消除各种形式的歧视。社会各界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偏见和歧视观念。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正面典型,弘扬公平正义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个人也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不搞特殊化,不歧视任何群体。

双重标准是社会发展的阻碍,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打破双重标准,重塑社会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当我们共同努力,消除社会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才能让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为,只有在公平的社会中,人们才能感受到尊严和幸福,社会才能充满活力与希望。

第五篇:《克服双重标准,实现自我超越》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被双重标准所困扰。对他人的行为吹毛求疵,对自己的过错却轻易原谅。这种双重标准,不仅阻碍了我们与他人的和谐相处,更限制了我们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克服双重标准,是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经之路。

双重标准限制了我们的自我认知。当我们总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错误时,我们就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学习上,我们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将原因归结为题目太难、考试时状态不好等外部因素,而不愿意反思自己在学习方法、知识掌握等方面的问题。长期如此,我们就无法发现自己的学习漏洞,学习成绩也难以得到提高。在工作中,当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失误总是找借口推脱责任时,我们就无法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工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提升。

双重标准还影响了我们的品德修养。一个总是对他人严苛,对自己宽松的人,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在人际交往中,我们的双重标准行为会让他人觉得我们虚伪、自私。而一个真正有品德修养的人,应该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的。只有克服双重标准,我们才能培养出谦逊、善良、公正等优秀品质。

要克服双重标准,实现自我超越,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要明白,公平公正不仅是对他人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要求。我们要以同样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同时,我们要培养自律的能力。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要勇于承认,积极改正,而不是逃避责任。我们可以制定一些自我约束的规则,如每天进行自我反思,记录自己的错误和改进措施,通过不断地自我监督和自我纠正,逐渐克服双重标准的问题。

在实现自我超越的道路上,克服双重标准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当我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以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时,我们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德修养。让我们勇敢地打破双重标准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不足,努力实现自我超越。因为,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第六篇:《跨越双重标准,共筑美好未来》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双重标准如同一堵无形的墙,横亘在人与人之间,阻碍着彼此的理解与合作。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的各个领域,双重标准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跨越双重标准,是我们共筑美好未来的必然选择。

在家庭中,双重标准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夫妻矛盾频发。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求孩子在学业、品德等各方面都表现出色,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会严厉批评;而父母自己却可能无法做到以身作则,如沉迷于手机、不注重学习等。这种双重标准会让孩子感到不公平,对父母产生不满和叛逆情绪。在夫妻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家务分担、经济贡献等方面提出高要求,自己却不能履行相应的责任,这会引发夫妻之间的争吵和矛盾,破坏家庭的和谐氛围。

在学校里,双重标准也会影响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可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成绩好的学生即使犯了错误,也可能得到老师的宽容和谅解;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可能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受到严厉的批评。这种双重标准会让成绩差的学生感到自卑和失落,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同学之间,一些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朋友和其他同学采用不同的态度。对朋友的缺点视而不见,对其他同学的错误却大肆宣扬,这会破坏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

在社会层面,双重标准破坏了公平正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司法领域,如果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采用不同的审判标准,就会让人们对法律的公正性产生怀疑,损害法律的权威。在社会福利分配方面,如果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对某些群体给予特殊待遇,而忽视其他群体的需求,就会引发社会的不满和矛盾。

跨越双重标准,需要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成长;夫妻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在学校里,老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同学。在社会上,政府要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贯彻落实;公民要增强公平意识,积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双重标准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跨越它,我们才能共筑美好未来。让我们携手努力,摒弃双重标准,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他人,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只有当我们跨越了双重标准这道障碍,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信任与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0 阅读:0
小高语文在线

小高语文在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