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胃癌发出的第一个信号,通常在口腔上,很多人都没有放心上

逗逗玩转养护 2025-04-15 17:52:3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有人以为胃癌是“沉默的杀手”,以为它悄无声息地潜伏在胃里,直到无法挽回。

但其实,胃癌并非毫无征兆,只是这些信号大多被我们忽略了,尤其是隐藏在口腔里的那一点“蛛丝马迹”。

嘴巴,是我们每天最常用的器官,却也可能是胃发出的第一个求救信号。

你可能不信,一个小小的口腔溃疡,竟然可能和胃癌扯上关系?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一种恶性肿瘤。

据《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4》数据显示,每年约有40万新发胃癌病例,死亡人数接近30万,居各类癌症死亡原因的前三位。但让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在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而在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其实早就有“迹象”可循,只是被当作小毛病给忽略了。

有个患者的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他五十出头,农村人,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也算规律。来医院看病,是因为“嘴里老是起泡”,一开始他以为是上火,喝了几天凉茶,没见好转。

后来发展成了口腔黏膜糜烂,甚至刷牙时都出血。他以为是牙齿问题,跑去拔了两颗牙,结果症状反而更重了。

直到吃饭吞咽困难、胃口下降,他才来到医院,这时胃镜一查,已经是中晚期胃癌。

这个病例让我痛心,也让我意识到,口腔问题,有时候并不是简单的“牙疼”或“上火”,而是身体深处出了问题。

我知道你可能也遇到过这些情况:嘴里反复长溃疡、口气重、牙龈发炎、舌头发麻……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问题,其实可能是胃功能异常的信号,甚至是胃癌早期的表现。

为什么胃癌会从嘴里“露头”?

在中医学里有句话叫“胃和口相通,口为胃之门户”,虽然是古人的说法,但结合现代医学来看也不无道理。

胃癌早期会影响胃黏膜的分泌和消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胃酸回流、胃气上逆,这些异常反应通过食管传导至口腔,就可能引发一系列口腔症状。

比如: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有研究指出,超过20%的早期胃癌患者在发病前出现过反复性口腔溃疡,尤其是那些位置固定、久治不愈的溃疡,更应引起重视。

口臭:胃癌导致的胃排空障碍、食物停滞腐败,会产生大量臭气,通过食管反流至口腔,造成顽固性口臭。

尤其是那种刷牙也刷不掉的“臭鸡蛋味”,要当心了。

牙龈出血或牙齿松动:这是因为胃癌影响了机体的营养吸收,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牙龈脆弱、出血。

舌苔异常:很多患者在确诊前就有“舌苔厚腻、颜色发黑”的表现。

在临床上,我们称其为“胃热”、“胃气不畅”的信号。

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口腔问题都和胃癌有关,但如果这些症状长期存在,并伴随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胀、嗳气等胃部不适,就必须警惕胃部疾病,甚至是胃癌的可能。

人为什么总是忽略这些信号?

我们中国人有个习惯,那就是“忍一忍就过去了”。不管是头疼、胃疼,还是嘴巴起泡,总觉得是“上火”或者“吃坏了”,喝点凉茶、吃点止痛药,能忍就忍,能拖就拖。

可惜,胃癌不是你拖一拖它就能好转的“老实病”。

更棘手的是,胃癌早期往往没有典型的胃痛,反而是一些“边角料”症状,比如乏力、贫血、轻微腹胀。

这些都很容易被误解为“肠胃不好”,吃点养胃药就完事了。

有个年轻患者,三十出头,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吃外卖。

两年内反复口腔溃疡、胃胀、体重下降了五六公斤,但他一直以为是“亚健康”,直到有天突然呕血,才被紧急送来医院,一查也是胃癌。

这类案例太多了,说到底就是一个字:拖。

能拖一天是一天,拖到没得拖,才来医院。

我们该怎么判断这些口腔症状是不是“胃癌”信号?

作为医生,我经常被问:“医生,我嘴巴溃疡是不是就是胃癌了啊?”这话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其实我们要讲的是概率和持续时间。

如果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就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口腔溃疡反复超过三周不愈合,位置固定,边缘清晰,伴随疼痛或出血;

伴随持续口臭、刷牙流血、牙龈肿胀的情况,且常规治疗无效;

舌头发麻、舌苔发黑或厚腻,同时有胃胀、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等表现;

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系统癌症病史的高危人群;

这些情况就要引起高度警惕了。

建议尽早做一次胃镜检查,虽然很多人对胃镜“谈虎色变”,但它是目前发现胃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胃癌早期能治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早期胃癌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中晚期则骤降至30%左右。

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解决胃癌的关键。

医学上有一种叫“早期黏膜内胃癌”,如果能在这个阶段发现,甚至可以通过内镜微创手术完全切除,不用开刀,不用化疗,恢复快、痛苦小。

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不要忽视那些“看起来不疼不痒”的小问题,尤其是口腔的变化。

口腔问题和胃之间的相互影响到底有多深?

其实,胃和口腔就像是一根“管道”两端,一头出问题,另一头很快也会“感冒”。

胃酸过多会腐蚀食管,引发反流性食管炎,进而导致咽喉疼痛、口腔灼热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这种细菌也可能引起口臭、牙龈问题;

长期胃病患者,可能因为营养吸收障碍导致口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潮湿环境中的真菌、细菌,引发口腔问题;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总是嘴里出问题,不妨倒过来看一看,是不是肠胃出了毛病。

吃,是防胃癌的第一道防线

我们中国人是“吃货”,但也常常吃错。高盐、高油、腌制、烧烤,是胃癌最爱的一套“组合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腌制品、烟熏肉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刺激胃黏膜,诱发癌变。

建议大家:

少吃腌制、烧烤食品,多吃新鲜蔬果和粗粮;

控制饮食节奏,保持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长期空腹;

戒烟限酒,尤其是烈性酒,对胃黏膜的伤害不容小觑;

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和长期焦虑也会影响胃分泌功能;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胃病史或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胃镜;

胃癌并不是一下子长出来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你今天忽略的一个小信号,可能就是明天的大灾难。

别再把口腔问题当“上火”,有时候,它就是胃在向你发警报。

别等到“胃”怒了,才知道后悔。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4[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4.

[2]王建伟, 徐瑞华. 胃癌的早期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3, 26(5): 425-429.

[3]张志强, 李晓燕. 口腔症状与消化系统疾病关系的临床观察[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2, 38(10): 763-765.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

5 阅读:157
逗逗玩转养护

逗逗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