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注定不平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两周气温上下波动了一轮,全国多地再次进入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多种病原体呈共同或交替流行态势,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甲流乙流轮番上场!
在我国多地处于流感高发期之时,一张来自于基层的“王炸处方”在互联网上火爆了起来,引发数以万计的医生的强烈讨论。那么,为何这个小诊所的处方让老百姓欢喜,却令三甲医生害怕?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何小诊所的处方能让老百姓欢喜。处方的内容包含了抗菌药物克林霉素联合中药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和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这四种药物覆盖了细菌和病毒,激素外加清热解毒的中药注射液,全面而风险极大。
小诊所使用这个处方效果杠杠的,一般一到两天就把疾病控制住了。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处方,觉得医生非常神。为何喜欢用克林霉素呢?因为青霉素类易过敏,头孢类需要做皮试,左氧氟沙星胃肠道反应大,于是克林霉素或林可霉素就是个折中又有效的方法。
清开灵、炎琥宁这些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风险非常高,但是对于肺热咳喘类疾病效果还是不错的。在医院使用时也属于限制使用,需要医护人员严密观察。但在基层诊所就没有这么高的管理要求了。急性起病前3天,激素的效果也是肉眼可见,但是由于容易掩盖病情,且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医院使用条件颇多。诊所医生深谙其道,使用起来如鱼得水。
至于利巴韦林,指南上禁忌症说了一大堆,儿童慎用。由于有生殖毒性,如果近期有怀孕计划的话最好推迟半年以上!但是经济又实惠的抗病毒药物又非常少,因此成了基层诊所的心头宝。而老百姓因为只看效果,因此为“王炸处方”拍手叫好,其实忽略了其中暗藏的严重副作用风险!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三甲医院的医生为何害怕。在三甲医院,诊疗方案的制定不是想当然的,需要有明确的诊断,病原学、影像学等检查结果的支持以及规范的用药操作。
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激素、中药注射剂一起使用是不符合诊疗路径的。特别对于儿童这类特殊人群,窄谱抗菌药物的精准治疗往往更加科学合理。广谱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虽然好得快,但副作用也极大。
如果跟患者解释清楚,讲清利害关系,那个患者愿意顾自己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愿意把自己置于高风险的处境?因此很多医生还是选择安全用药,循序渐进的治疗步骤。

总结起来,治病不能图方便,也不能怕麻烦。为了省事全面,追求效果置自己的安全于不顾是本末倒置的。危险存在,虽然不一定发生,但一旦发生谁也接受不了。说到底就是概率问题,医生和患者都不能心存侥幸,赌自己的运气好。安全用药这个紧箍咒应悬在头上,时刻谨记!
在这个冬天里,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忽视自身的健康安全。无论是小诊所还是三甲医院,医生们都是为了我们的健康着想。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医疗问题,不盲目追求速效药方,而是选择科学、安全的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