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后期,天下一统的趋势已经明显,因为在春秋时期诸侯国整整有上百个,但现如今那上百个诸侯国已经基本上凝结成七个,也就是秦、韩、赵、楚、魏、燕、齐。
这也是为什么在秦国灭掉韩国之前,战国一直保持着一种平衡的状态,谁都不允许谁明目张胆的做大,就比如吞并某一个国家。
毕竟随着国土的扩张,国力也会随之增强,一瞬间就将当时的平衡打破,这就是五国(韩、魏、赵、秦、燕)伐齐的原因,但为什么秦国却没有遭到五国伐秦?
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
要知道,宋国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家,它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它的开创者就是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
这也是为什么宋国的国土就是当年商朝的旧都商丘。
而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可见宋国的不凡之处。宋国不凡在哪个地方呢?在于地形。
当时的泗水、济水、获水、雎水,都途经宋国的境内,而在当时最发达的货运条件就是船,宋国的经济想不发达都难。
有了经济,军事肯定差不到哪里去,这也是为什么宋国能从春秋时期活到战国时期的原因。
但它灭亡的速度简直骇人听闻,齐国用了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将其灭亡。
为什么灭亡的速度如此之快呢?因为当时的宋国君王是宋康王,他还有另一个外号,叫作桀宋,相信不用解释都知道“桀”这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与其说他是一个君王,倒不如说他是一个疯子。
其他的小国都老老实实的躲在战国七雄的怀抱里,而他呢?不但对薛、腾这种小国动手,还对齐、楚这样的大国动手。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两次的大战,他并没有吃亏,齐、楚都不敢对宋国本土动手,这也就让他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那就是他能称霸战国。
恰好当时宋国王宫的麻雀窝里飞出一只苍鹰,算命的知道他要的是什么,结果直接开口就说,这不就是代表着我们宋国即将要称霸吗?
要是换成别的君王,顶多也就是当成一乐,发展本国的经济、军事才是重中之重,但他却当成了真。
首先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天地一点颜色瞧瞧,用箭射天,用鞭子抽地,甚至还把宋国的稷庙一把火烧掉,将教训天地鬼神作为他称霸的前奏。
他不知道的是,齐国已经在对他虎视眈眈。
在公元前286年那一场灭宋之战之前,齐国已经两次对宋用兵,但他却浑然不知齐国是奔着灭亡他来的,毕竟齐国侵占的城池寥寥无几。
而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真实情况是,齐国撤退并不是因为宋国的强大,是因为其他的国家也在对齐国虎视眈眈。
因为宋国的经济发达,齐国的经济也相当发达。
要知道,苏秦说齐国都城临淄的人口有七万户,一开始学者还不相信,但直到对临淄的遗址进行考察,才确信临淄的确有七万户,而后来西汉的都城长安总人口也不过八万户。
“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史记·苏秦列传》
作为一个诸侯国的齐国,能够发展到这种程度,可见它的发达程度。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到西汉时期,齐地的铁官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工官占到四分之一,盐官占到三分之一。
而这一切都是在战国时期打的底。
倘若齐国将宋国吞并,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与齐国接壤的赵、魏、楚、燕一直盯着齐国,生怕齐国哪一天就将宋国灭掉。
这就是齐国两次不敢大动干戈的原因,那为什么到了第三次他就敢了呢?因为他已经取得了赵国、燕国的同意。
要知道,如果要给与他接壤的四个国家排个名,魏国是垫底的存在,赵国、燕国一定能名列前茅。
楚国虽然也能名列前茅,但是都已经说服前两个大哥,对于第三个大哥已经没有必要说服。
毕竟他要是敢动手的话,联合其他的两位大哥,分分钟钟就能将他打趴下。
但为什么到后来他还是遭到了五国伐齐呢?原本他与赵国的奉阳君李兑说好,拿下宋国将分一部分给赵国。
但当他真正拿下宋国,却不肯分出一毫一厘给赵国,赵国又岂能吃得下这个哑巴亏,而燕国则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当年,齐国靠着燕国的子之之乱强行出兵燕国,将燕国上下搜刮了个一干二净,倘若不是其他国家出手,胁迫齐国退出燕国,恐怕当时的燕国就得亡国。
对于这笔账,燕国一直铭记在心。而在齐国,一直力主灭亡宋国的苏秦,就是燕国派过去的奸细。
他之所以答应站在齐国这一边,是因为这一切原本就是他燕国计划好的。
而齐国哪里是五国的对手,主力军在济水以西大败,紧接着全盘皆输。
被燕国(其他的四国已经撤退)用了五年的时间打到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而齐国到后来就是靠着这两座城池复国。
为什么两座城池会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因为齐国实行的是五都制,也就是除了临淄这一个首都,还有另外四个都城。
这另外的四个都城就是莒、即墨、平陆、高唐。既然作为都城,储备物资肯定不在少数,这就是他能复活的关键。
不是说齐国的经济发达吗?为什么主力军一丧失就被燕国横扫?因为经济发达伴随着亡国隐患。
苏秦曾经到过齐国的都城临淄,他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百姓一个个都沉迷于享乐。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史记·苏秦列传》
虽然这是一种发达的象征,但这又岂不是一种亡国的象征。
毕竟当时可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百姓一直处于一种安乐的状态,亡国岂不是迟早的事情。
而齐国主力军技击的奖赏规则也是相当的奇葩,讲究的不是团队作战,是个人作战。
如果一个人在战场上不能取得首级,那么就算大获全胜,他也得不到一丁点的奖赏。
“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荀子议兵》
要知道,齐国的一切放到秦国那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商鞅已经将所有的路给堵死,正所谓利出一孔。
百姓要想发达的话,就必须上战场打仗,虽然不人道,但是却符合当时的情况。
而秦国实行的又是军功爵制度,军功爵制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将士兵分成一队五个又或者十个。
这一队的死亡人数不能超过取得的首级数量,倘若超过的话,那么奖励全部作废,这样一来,团队协作的程度大大增加。
就齐国这种大军,也就指望他打一打宋国这种不反抗的国家(宋康王当时面对来送战报的使者,一概杀死,因为他认为齐国不可能敢大规模攻打宋国),要是指望他打五国联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我生活过得好好的,凭什么要跟你打仗?更何况,当时五国都已经扑过来,齐国哪里有过这种压力。
就算打了胜仗,谁又知道下一场仗能不能打胜?要是打不胜的话,那首级岂不是就不能得到奖励?倒不如逃跑来的更好一些。
而令人讽刺的是,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但其他的国家一个个都老老实实,并没有什么非分之举。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因为秦国的情况与齐国完全不同。
当时的战国七雄已经不是当年的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里的老牌强国齐国,经历过五国伐齐,已经落寞;
而赵国经历过长平之战,也已经落寞;
楚国经历过鄢都之战,连半壁江山都已经丢掉,不落寞那是不可能的。
而剩下的韩、魏、燕三国根本不足为惧。
要知道,燕国远在战国七雄的最东端,而秦始皇仅仅只用了一道命令,就将他逼迫到杀害自己的亲子太子丹,可见他对秦国的恐惧程度。
在当时秦国灭韩,要是有哪一个国家敢动手,恐怕就是秦国虎狼之师的下一个目标。
一个国家打不过,要是三个国家,五个国家联合起来呢?根本没有这种可能。
因为当时国土基本上保持完整的只有赵国、齐国,而这两个国土相对完整的国家都有秦国的奸细。
赵国有郭开,齐国有后胜,而这两位在朝廷上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郭开能杀掉位于赵国的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后胜能促使齐国的最后一位君王齐王建开门投降。
其实这也正常,因为秦国灭亡六国的一个重大决策,就是利用他们的内部成员,也就是能用钱搞定,就用钱搞定,要是不能用钱搞定的话,就用大刀搞定。
总而言之,归顺秦国有钱拿,不归顺秦国死路一条。
由于实力上的不足以及内部的腐败,就算六国知道秦国不会就此停下脚步,也不会做出任何的动作,这一点从荆轲刺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太子丹都敢叫荆轲刺杀秦王,却不敢试图与其他的国家联合。
综上所述,齐国倒霉就倒霉在,他面对的各个国家在当时的实力都不俗。而他明明没有足够的震慑力,在决策方面又出现问题,不肯将既得利益分出去,以至于遭到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