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失败的85年春晚:央视为此在《新闻联播》公开道歉

正说历史秘闻 2020-01-30 22:40:46

1983年,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了大型的综艺性文艺晚会,简称“春晚”,这也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届春晚,因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它也是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里程碑。

春晚似乎成了我们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必不可少的一道“年夜饭”。听着外面的鞭炮起伏,火树银花的城市,再加上这充满节日气氛的春晚,才让我们觉得这个年有年味。

里程碑的第一届

作为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文艺晚会,经验方面肯定不像现在的晚会一样有经验可循,又是第一次彩排,第二次彩排的。那会的节目相对比较随性,更像是一群老朋友欢聚在大年三十这一天而举行的一次联欢会。

就连当时的四位主持人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都是即兴临时组成的,但是并不妨碍为我们呈现一台经典的晚会。这一届的春晚主要节目就是相声和歌曲,说它随性还因为当时观众可以点播歌曲,互动性更强。

1983年的春晚总共演出了四个小时,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马季先后奉上了自己的精彩表演。所有表演的节目到现在看来都堪称经典,仅李谷一就演唱了三四首歌曲,那时的春晚每个人都表演好几个节目,严顺开的喜剧小品《弹钢琴》、哑剧《吃鸡》更是成为当年的经。另外还有斯琴高娃、胡松华、姜昆等等,可以说当时的节目是诚意十足,给当时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的老百姓以极大的试听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春晚没有一条广告,尽显朴实无华,所以才那么的深入身心,令人回味。

走向经典的第二届

对于1984年的春晚,我随便说上几个节目大家一定都听说过。马季的单口相声《宇宙牌香烟》,一嘴的唐山话抑扬顿挫现在想来还觉得有意思。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登上春晚舞台,为以后数次在春晚上精彩表演起了一个好头。朱明瑛的《回娘家》旋律喜庆欢快,很快就风靡全国。

这届春晚导演别出心裁的请来了香港和台湾的演艺明星,实现了港澳台的文化融合。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沸腾了多少中华儿女,“可是不管怎么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要知道当时香港并没有回归祖国,这对当时的人们期盼香港回归是一种多么大的鼓舞,唱出了所有炎黄子孙对祖国的挚爱深情。

值得一提的是,春晚的固定结束曲,作为保留曲目一直到今天的春晚依然唱响的一首歌《难忘今宵》。“无论天涯与海角、共祝愿祖国好”唱出了人们期盼团圆、祝愿祖国的美好愿望。

失败的第三届

能够成为经典不但要有好的节目,也要有好的幕后人员在默默付出。作为83、84年春晚总导演的黄一鹤自然接手了1985年春晚的导演工作。但这也是黄一鹤导演春晚历史上的最大败笔。

1)黄一鹤简介

1934年出生于辽宁沈阳,1949年参军,次年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是一名上过战场的军人。1960年转业到中央电视台,从事编导工作,执导的1983年春晚、1984年春晚均获得全国电视“星光奖”特等奖。

黄一鹤是一个与时俱进,懂得创新的人,直播春晚、邀请港澳台明星获得大众认可后,黄一鹤把目光放到了更大的舞台上,这也是他这届春晚失败所在。

2)奈何技术有限,春晚成功愿望破产

为了不同于以往的两届春晚,黄一鹤希望让全中国人民看到更加恢弘大气的春晚,这也是他看了国庆阅兵和美国奥运会而受到的启发。

所以央视600平米的演播厅在他看来就不能够表现出气势,观众太少,而此时北京的工人体育场走进了他的视线。这里可以容纳1.5万名观众,让这么多人同时感受现场的欢乐气氛,与全国人民一起过年。

春晚邀请了很多的明星,内地有马三立、陈佩斯、朱时茂,香港有张明敏、罗文,希望呈现一台大气磅礴的春晚,多好的设想,但是他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

19世纪80年代的中国刚刚起步,中央电视台的设备和技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春晚剧组没有对讲机,有线耳机信号差,不稳定,所以在指挥上很难及时传达到位,画面漆黑一片,现场观众的声音电视里也听不到,使整场晚会显得非常凌乱。

原本四个小时的晚会用了六个多小时,春晚播出后,观众来信批评、各大报刊见报批评,收到的观众来信装了三麻袋,都是一致地批评声音“质量低下,杂乱无章”。

1985年春晚受场地和环境的影响让原本创意十足的一场晚会成了众矢之的,作为总导演的黄一鹤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都有了轻生的念头。迫于压力,在春晚播出的几天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这次春节联欢晚会的失误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黄一鹤也因此被停职半年。

3)做好准备重新出发

1986年,黄一鹤总结之前的经验,凭着一个军人过硬的心理素质,成功的举办了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小编结语

正是有了这些默默付出的人,我们才能看到一台又一台精彩绝伦的晚会,才能看到众多卫视争相推出自己的联欢晚会的空前盛况,伴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大。

0 阅读:2

正说历史秘闻

简介:历史研究院文史专家,带你回味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