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贵州一小伙背母千里求学,成功后不忘本资助近两千名学生

裘克谈史 2024-01-28 03:32:11

2008年,贵州一孝子带着母亲住猪圈捡垃圾,不惜千里被疯娘上大学的故事感动世人,如今他的现状如何?

1988年,刘秀祥出生在贵州大山深处的一个贫困山村,在他4岁那年苦难便开始降临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家,父亲重病去世,母亲伤心过度导致精神失常,而年长的哥哥姐姐则先后以“外出打工”为由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信,再也没有回来过,原本的一大家子,只剩下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

由于母亲没有自理能力,生活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刘秀祥稚嫩的肩膀上,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饭,照顾母亲吃完饭他才急匆匆地跑去上学。

为了维持基本生计并攒钱给母亲治病,刘秀祥利用课余时间去捡垃圾、上山采药,然而他终究还是个几岁的孩子,即便再努力,挣来的钱也只能勉强维持自己和母亲的温饱。

年幼的孩子没有父母撑腰,加上母亲患有精神病,在学校几乎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玩,更有甚者还在背后骂他是“小疯子”,并且追到家门口用石头和牛粪砸他。

无处倾诉委屈的刘秀祥,只能默默忍受这一切,小小年纪便看尽了人间冷暖,就在他准备独自一人对抗这世间的冷漠时,小学老师的出现就像一缕阳光,给了他莫大的温暖。

得知刘秀祥因为拿不出学费准备辍学时,老师不仅帮他垫付了学费,并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不要放弃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让他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才能让他有能力去救治自己的母亲,当时年幼的刘秀祥牢牢记住了这句话,而这句话也就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往后的日子里,刘秀祥一边照顾母亲一边读书,无论再苦再累,他都没再产生过放弃的念头,最终他以全县第三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但高昂的学费却让他望而却步。

最终,他思索再三选择了一所优质民办中学,并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了免费入学的资格,但学校和家的距离太过遥远,如果去上学独自在家的母亲便无人照顾,刘秀祥不忍放弃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最终他决定带着母亲去上学。

离开家乡之前,他在父亲坟前常跪不起并立下誓言,他不仅要把母亲的病治好,还要努力给母亲一个温暖的家,如果不在外面混出个人样,他绝对不回来,就这样刘秀祥带着母亲第一次走出了这座大山。

因为没钱租房,刘秀祥便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个草棚子,每天放学后就跑到学校附近的小摊旁边,捡别人不要的烂菜叶拿回去充当晚餐,别的孩子用来休息的周末也被他用来捡废品。

为了给母亲改善伙食,放假时他会跟着成年人一起去干苦力,每天超过10小时的工作时间,累得他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但当他拿到那少得可怜的报酬时,却又觉得充满了力量,他用挣来的钱给母亲买了很多好吃的,就这样母子二人在破旧不堪的屋子里一住就是三年。

三年岁月的打磨让刘秀祥逐渐变得强大,他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然而那高达800块的学费却如一块大石头,沉甸甸地压在了他的肩头。

在邻居的介绍下,他得到一份在工地上搬钢筋的工作,为了能在开学前凑够学费,刘秀祥将自己每天的休息时间压缩到4个小时,顶着几十度的高温,穿梭在一栋又一栋高楼之间。

拼命透支身体换来的结果就是每天精神萎靡,扛着几十斤重的东西,还会时不时打瞌睡,甚至好几次从100多米高的楼顶上摔了下来,如果下方没有安全网拦截,他可能早就已经不在了。

在他日夜不停地努力下,终于在开学前夕凑够了学费和生活费,但除此之外他也没了钱继续租房子,这时学校附近一所废弃的猪圈引起了他的注意,就这样他和母亲搬到了猪圈。

寒冷的冬季,很多人缩在被子里都瑟瑟发抖,更何况是在四面透风的猪圈里,提起这些痛苦的往事,刘秀祥总是一笑置之,在他看来自己吃多少苦都无所谓,只是让母亲跟着自己四处漂泊,他觉得十分愧疚,他迫切的希望能有一条路可以改变当下的状况,让母亲能够早日过上好日子,但除了学习这条路,他别无办法。

高中三年,刘秀祥的成绩一直很稳定,考上重点大学不是问题,然而命运总是喜欢各种捉弄人,因为身体透支严重,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刘秀祥在高考前一周病倒了,这场疾病来势汹汹,最终让他以6分之差遗憾落榜。

失败的沮丧和梦想破碎的绝望,让刘秀祥一度想要自杀,这时他突然看到了自己曾写在日记中的一句话——“当你抱怨你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

这句话让刘秀祥一下子释然了,想起自己曾在父亲面前立下的誓言,不甘心就此尘埃落定的他决心复读一年,然而他接连找了4所学校,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收下他。

为了得到一个复读机会,他不惜下跪相求,并向校长承诺自己一定会考上大学,看到他在短短几天之内竟然跑了四五次,校长最后还是被他的执着和真诚打动,同意他来这里复读。

开学后,班主任偶然得知了刘秀祥的家庭情况,少年的坚韧和毅力深深打动了他,于是他发动身边的亲友捐款,并将筹集到的几千块善款给了刘秀祥,这笔钱成功解决了刘秀祥的后顾之忧,让他可以不用再透支身体,可以在这一年里安心读书。

第二年,刘秀祥以优异的成绩被临沂师范大学录取,十几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圆梦,但实现梦想的路上还有一个巨大的绊脚石。

为了尽快筹够3000块的学杂费,刘秀祥在铁矿厂没日没夜地干活,两个月后他终于背着自己的母亲踏上了千里求学之路。

2008年,“贵州孝子背母求学”的故事轰动全国,无数社会爱心人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刘秀祥却一一回绝,毕竟最苦最难的时候他都扛过来了,如今已经成年的他也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和母亲,倒不如将这些资源用在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

有一次走在街上,刘秀祥无意中发现报亭里摆满了印有自己故事的报纸,他当即花了几百块将报纸全部买下,现在的他只想做一个普通人,靠自己的努力给母亲创造一个安稳的生活,不想靠贩卖过往的可怜故事来收获别人的同情。

大学四年期间,刘秀祥始终没闲着,课余时间全部被他用来做兼职,发传单、做家教、摆地摊,他什么都干过。

最令人敬佩的是,他赚来的钱除了用于自己和母亲的日常生活外,还用来资助捡破烂时认识的三个小孩上学。

四年后,刘秀祥大学毕业,很多企业都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甚至有一家北京企业开出了55万的年薪,这对刘秀祥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但他最终还是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并靠自己的实力得到了一份月入过万的保险工作。

刘秀祥的生活终于得到改善,他实现了当初在父亲坟前许下的誓言,改变了一贫如洗的家庭命运,也给母亲创造了一个安稳舒适的家。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刘秀祥的前途一片大好时,他却突然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决然地带着母亲回到了那个贫穷的小山村,而这一切的转变竟是因为一个电话。

那天,刘秀祥资助的女孩给他打来了电话,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辍学打工,闻言刘秀祥惊讶万分,明明他每个月都有寄钱回去,为什么女孩还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原来,女孩的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无用,哪怕成绩再好,将来终归是要嫁人生子的,便不想浪费钱继续供她读书。

得知真相后,刘秀祥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跑到女孩家里给她的父母做思想工作,即便他承诺会负责女孩所有的学费和生活费,女孩的父母依旧没有改变主意,最终女孩还是在父母的施压下辍学外出打工,从此只能在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度日。

这件事让刘秀祥意识到,很多被迫辍学的孩子并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因为他们的身后没有一个支持他们去实现梦想的人。

不愿看到这么多孩子因为外力原因而失去改变命运的机会,刘秀祥毫不犹豫地辞去了自己的高薪工作,带着母亲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为了当地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老师。

年轻时他拼命读书,只为走出这座贫穷的大山,现在却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大山深处,直到这个时候刘秀祥才意识到,在偏远的大山深处,上一代对于是否让孩子接受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在他们看来全家世代农民即便下一代成绩再好,终究还是要重复他们的人生,那还不如趁早出去打工,这样还能早日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为了让那些被迫辍学的孩子能重新回到课堂,刘秀祥每天骑着摩托车奔走在大山里的每一户人家,他一遍遍讲述着自己的亲身经历,希望那些孩子的父母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这一做就是八年。

八年时间里,他跑坏了近10辆摩托车,然而抛开上一代执拗的陈旧思想外,摆在这些孩子面前的还有学费这个最现实的难题,这也是导致孩子们辍学最直接的原因。

大山里的人们生活本就不富裕,很少有人能额外拿出钱供孩子读书,刘秀祥便将自己的收入全部拿出来,然而随着前来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他好不容易攒下的存款也很快见了底,没办法他只能四处拉投资、找人借钱,低声下气的模样让很多人嘲讽他像个乞丐一样。

曾经自己最困难时,他也没有低下头去求人,但只要能让这些孩子看到未来的希望,他便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除此之外,他还到各个地方做免费的励志演讲,他用自己的故事鼓励孩子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言放弃,曾经的他再难也不愿用自己的苦难去博取别人的同情,但如果一次演讲能够换来对方的两个资助名额,那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

他在众人面前一遍遍揭开自己的伤疤,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却也唤醒了一颗颗沉睡的种子。

之后几年,他陆续资助了近2000名学生,帮助他们重返校园,而且在他的努力下,这个一开始最高分只有200多的问题班级,在最后竟然全部都考上了大学,这所原本最不被外人看好的贫困学校,本科录取率也从一开始的8.9%一路飙升至令人咂舌的63.4%。

看着越来越多的父母被唤醒,而孩子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原本灰暗的人生,刘秀祥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从前那个只能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的少年,如今也成了照亮他人的指明灯,成长为了一棵能够为他人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

0 阅读:26

裘克谈史

简介:品今朝古史,论大事小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