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主动安全配置到底是不是噱头?

小周的杂七杂八 2024-08-28 00:37:37

先说个人看法:主动安全配置,大部分实实在在的浓眉大眼

只要不和智驾、全自动驾驶相混淆。主动安全作为一个配置,确实很实用。绝对不是一个噱头。

而, 其实

也,很好少拿来当做噱头

辣,从上古的 ABS 说起吧。这甚至都不被消费者觉得是个主动安全配置了。ABS(刹车防抱死系统)一般配合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一起出场。

主要的原理是:可以用电脑把车轮的滑移率控制在最佳附着力的水平,有 EBD 的前提下,还可以实时协调四轮的滑移率。作用就是:在车辆失控时,尽量的缩短制动的同时,保持转向能力。(PS:其实ABS 的主要出发点就是保证转向能力)

有了 ABS 以后。新手司机一脚闷下去,也能像专业车手那样保持在附着力的极限。这个功能,

在危险出现以后,做最后一把的保护。

确实减少了不少交通事故。不能算噱头吧。

再之后,出现了中古的 ESP(电子稳定系统)。其实也有用上 ABS 和 EBD 的功能,然后配合着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只不过扩大了主动控制的时空。不仅仅是在车轮接近失去附着力的时候才出现。ESP 会实时的检测四轮的工作状态,如果发现不协调,就会主动的介入。做出它觉得当时最应该做的操作。

比如:高速过弯道时,可以主动调整成不足转向的趋势,更平稳的过弯。山路攻弯道时,又可以调整成一定程度的转向过度,像被吸进弯里面一样紧急避障时,又可以不断的切换四轮的制动力,保证车辆姿态尽可能的平衡。

更主动的,

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防患于未然

润物细无声的,但是车更好开了、更安全了。这,不能算噱头吧。

到近代,出现了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全景环视系统(TVS)、BSW(盲点警示系统)。这些被当做卖点的功能

越来越主动了,介入的频率、强度也越来越高。已经接近与人争夺车辆控制权的边界了。

这,就不仅仅是一个配置了。也很难再做倒像 ABS 一样,不管是谁,上来一脚的效果都差不多。不能像 ESP 那样,一直润物细无声地守护着。

而是,更需要驾驶者主动地与这些主动安全配置去做协作。协作不好,会打架,会有安全风险。

这个驾驶者与机器的主动协作的还处在磨合期,需要一定的时间。

然后就是理论上能达到的上限,与实际上能够感受到和呈现出来的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这,是不是:

也是被认为是噱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个人理解如上,供参考。

0 阅读:0

小周的杂七杂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