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项目可以达到千亿级的水平?一款超级相机。
相机的原理是受到视觉系统的光学成像原理的启发,而被研发出来的。
但在自然界中,视觉系统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单眼视觉系统,另一种是复眼视觉系统。
这两套系统最简单的是单眼视觉系统,而早期的相机就是依据单眼视觉系统研发出来的。
要说什么样的视觉系统更加的优秀,当然是复眼视觉系统。
因为复眼相当于将几千甚至上万个单眼视觉系统组合而成。
就问一下,一个单眼系统看到的东西,与几千上万个单眼系统看到的东西,谁会更清晰?
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复眼视觉系统更为的复杂,以相机为例,如果想要简单的通过不断叠加单个相机,实现类似复眼视觉系统的超级相机,是非常困难的。
毕竟复杂意味着多变,而多变就意味着问题的多样,问题的多样就意味着这项工作的艰难。
好在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向困难挑战的人。
一位来自美国叫戴维.布拉迪的研究人员,就对这个科研项目产生了兴趣。
在2012年的时候,布拉迪就制造出了一台实验性相机,比当时最先进的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采集容量搞了三十多倍。
当然这个描述看不出这个实验性的相机有多么的宝贵,换个说法,这是一款能够拍摄十亿级像素的相片。
像素是什么?
将图片不断的放大,图片的画面就会变成一个个的小点。
所以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其实就是这些小点按照参照物颜色的不同排列,制作出来的。
这就像是绣花,一针一线就是这么一个小点,最终在一针一线的穿梭下,制作出一副漂亮的绣花制品一样。
也就是说像素的级别越大,那么拍摄出来的照片就越是清晰。
比如将相同尺寸,像素却不同的照片进行放大,像素低的放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失真,而像素大的依然能看出是一副漂亮的照片。
十亿级像素的照相机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超过0.8公里的距离对着一个停车库拍照,然后将其放大,可以看清楚车库上写的入口和出口的标识。
所以这台实验性的相机一出世就轰动了世界。
布拉迪将这份成果发表在了《自然》期刊上,后来还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注意。
所以理所当然的美国国防部对布拉迪的项目进行了投资,一份两千五百万美元的资金就打入到了布拉迪的项目账户上。
说道这里,就有一个问题。
相机都问世了,还需要投资?
当然了,因为这款相机仅仅是一个实验品,离工业化制造还有一段距离。
比如这台相机需要非常大的空间来放置(注:相当于两台微波炉放在一起),而且冷却电子控制面板做的还不够好,实用性非常的差。
再比如它的重量达到了四十五公斤,显然这种重量是没有办法进行普及的。
最关键的是想要把拍摄的相片储存起来,还需要十八秒的等待时间。
毕竟复眼相机的拍摄,就是将装在上面的一个个微型单眼相机所拍摄的图片,进行整合。
而这个实验相机是一百个微型单眼相机所拍摄出来的,所以一百张图片整合成一张图片是需要时间的。
那么后续的研发,就需要克服这些问题,而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资金的投入了。
当时布拉迪想要在2013年,就让该相机实现小规模量产。
这是一个非常乐观的想法。
乐观是好事,是对未来希望的一个期许,但有些时候放在不同的环境中乐观就变成了悲观。
因为该项目的资金支持是美国的国防部,那么作为甲方,很希望这台相机赶紧的制作出来,于是催促就成了必然。
有句话说的很好,叫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布拉迪在这种催促中,陷入了瓶颈。
其实这个可以理解,技术吗?怎么能没有瓶颈呢?
遇到瓶颈需要耐下心来,进行克服,甚至需要不断的进行试错,但不管是克服还是试错,都是需要时间的。
而美国的国防部却等不及了。
于是就会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越催越急,慢慢的美国国防部失去了耐心,经过对比他们感觉复眼相机的研发周期太长了。
而美国国防部需要的是投入时间短,见效快的产品,于是布拉迪的资金就被断掉了。
技术研发是需要资金支持的,毕竟技术研发本身是不会产生利润的。
所以布拉迪和美国国防部进行了沟通,但结果很不好,最终只得到了一个答案——拒绝。
并且他们还丢给布拉迪一句话:“美国不要你,有本事你可以去中国!”
也就是说美国的国防部认为布拉迪的项目很差,他们不稀罕,根本就看不上,让布拉迪找中国试试。
不仅如此,美国国防部还将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了,与布拉迪项目一样的两所大学。
嘲讽完了又羞辱,明显在说布拉迪不行,美国国防部找比布拉迪更加优秀的人进行研发。
在美国国防部看来,布拉迪之前的研发已经将项目的大部分任务完成,剩下的交给其他更加优秀的人,是非常划算的。
那么事情到这里,布拉迪的项目在美国基本上就陷入了僵局,项目的停摆也就成为了必然。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布拉迪在2016年接到了来自中国的一通电话。
中国接了一所中国科研机构的电话打到了布拉迪的手上,一通交流之后,布拉迪了解到,对方叫做王惠东,对他的研究非常的感兴趣,而且还想对他的项目进行投资。
对于这通热情洋溢的电话,布拉迪多少还存在着一些疑虑,但思考过后,他也明白在美国想要继续推动项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而且通过沟通,布拉迪能感觉到中国的诚恳。
于是布拉迪启程,就去了中国。
来到中国,布拉迪的疑虑还是有的,但面对中国同事的热情,以及他需要什么,中国就给他准备什么的态度。
他感觉到了中国是一个真正注重人才的地方,尤其是中国对于布拉迪手中的项目并不是一种急不可待的样子,反而认为研发吗?总是会遇到困难的,慢慢来就好。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慢工出细活。
那么心踏实了,环境还安静,没有那么多的吵吵闹闹,布拉迪的项目推进速度非常的快。
一年,也就在一年后,一款像素级别达到十亿级的相机被成功的研发出来。
而布拉迪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在这款相机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又成功研发出了结构不同,尺度不同的相机,像素水平更是突破至百亿级。
由此一个高达千亿级的产业出现了。
面对这个结果美国坐不住了,想要邀请布拉迪回美国。
但布拉迪对比了中国的研发环境和中国同事的热情,拒绝了美国的邀请,并在2018年加入到了中国国籍。
总结: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创新,离不开人才。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中国的科技水平发展迅速的原因。
反观美国,从这件事中就能看出,美国对科研的不尊重。
技术遇到瓶颈是常有的事,而美国的选择是抛弃布拉迪,换个人来试试。
目的仅仅是因为布拉迪的研究拖延了时间,让美国感觉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有效率,却是违背了科研规律,往往得不偿失。
那么拖延时间,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虽然可以做为理由,但也说明了,美国的境地,再也不是过去财大气粗的美国了。
毕竟三十六亿美元的债务还真就不是说说的。
其实美国科研经费的短缺,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比如阿尔忒弥斯计划,很多环节的项目一推再推,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经费问题。
所以说美国的衰退已经成为了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