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车和燃油车各有各的缺点。燃油车就是不太时髦,很多地方都会限行。纯电车就是腿短,在固态电池没出来之前,这个毛病是没办法解决的。
所以人们就想了两个办法,分别是混动汽车和增程式汽车。这两种车都是可油可电,可以解决续航里程焦虑。但两者有个很明显区别,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更高些,而混动车纯电续航里程极低。最典型的就是丰田的混动车,小电瓶才1~2度电,几乎不可能用纯电方式来行驶。
那就来了问题,为什么同样都是可油可电,混动车和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就能差这么远?
其实混动车的概念最早提出者是比亚迪。其目的就是为了在纯电车没办法有更长续航里程之前,先做个替代品。结果这一替代,发现居然还挺香的,以至于搞得其他国外车企也开始纷纷效仿。
而增程式汽车明显就更加简单一点。它本质上就是个纯电车,后面备上个发动机。万一电池没电了,就给发动机加点电。
这样的好处就是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要求,却能解决续航里程焦虑问题,但也会导致一些喜欢研究技术的国外车企不愿意搞,因为增程式汽车没有任何挑战难度。
那问题就基本明白了,混动车还是属于燃油车的一种。不过是装上电池电机,让你油耗下降更多罢了,而增程式汽车,却是更接近于纯电动车的存在。
既然两者的要求不同,自然对电池的要求也就不同。更接近于纯电动汽车的增程式汽车,自然就要把电池做得越大越好,否则就失去了制作的意义。
更何况,目前的增程器一旦开启,那种噪音以及给人带来的不舒适感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如果只有55km的续航里程,那么增程器频繁开启,就会导致人的用车体验极差,因此也必须需要更高的续航里程支持。
还有,不管是混动车还是增程车,大家伙都期待尽量用电来行驶。因为国内电价实在太便宜。就连55km续航里程的混动车都要想办法去充电,就可以看到,如此巨大的用车成本差距对消费者带来的行为变化了。
所以很多车企越来越看明白,真没必要搞什么彩电冰箱,大沙发,我就是把纯电续航里程给做高了,大家伙自然就愿意买。
但混动汽车为什么就不能不断加大电池呢?一方面是它里面还有另外一套系统,真没有其他地方能换装更大电池。另一方面是,它本身就是为了要降低油耗而存在,目前的混动车已经达到这种目的,至于纯电续航里程有多少,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已。
用户16xxx85
“当我在蔚来的超充桩上充电,看到旁边的蔚来车主在换电池时,你知道我的感受是什么吗?”小鹏G6车主甄先生说。 他的感觉是两字——羡慕。 有这种心情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蔚来车主仅用约3分钟,就换了一块充好的电池。而目前行业内较快的超快充,从30%到充满基本上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自动快速换电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和电池寿命,即使你开了十年的车,每次换进来的电池都是满容量的,实现真正的车电分离!
元盟征统
模块化解决方案,一个车可以有几套动力系统,那叫第几代罢了,其实现在就能生产,只是一下子给你到位了,以后我还怎么赚钱
zgclsf
看看中国增程式车的老祖宗,日产E-power,你就会明白什么是增程式。插混和增程都用发动机,不是增程式才会有发动机的声音,同一个发动机,用在增程式车上,噪音可以做的最小,插混其次,纯油最吵。
Dumbledore
现在的插混,最高也有52度电池了,比增程差得也不太多了,就行驶感觉来说,纯电状态下是没有区别的,混动状态下么,要看是否有顿挫和发动机噪音了,有些增程器也很吵的,有些插混车发动机直驱几乎感受不到,当然很安静的比较少,要看车企的生产工艺,在动力上,插混用小发动机容易失速,用大发动机就比较强悍。增程器烧95号油比较浪费,烧92足够了。
专打车界华山君子剑
作者真是纯属放屁,这种人该死
元宇宙
增程式汽车需要大电池小油箱才是发展方向,混动的纯电55公里就是纯粹小电池大油车,会被淘汰的。
东方猎人 回复 12-04 18:15
电池便宜还好说,大电池太贵了,不是方向
用户10xxx21
混动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性能车,而不是性价比车。性价比交给增程去搞。
春秋冬夏
规定一下就行了!
专打车界华山君子剑
插混电池小?你说的是比亚迪吧,插混蓝山52度电池,什么理想问界那些个增程多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