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纷纷剥离幼儿园业务?回看政府工作报告,方知曲中意……

news新闻 2022-03-10 20:25:34

 中国少年报·未来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张冰清)近日,“红黄蓝剥离了国内直营幼儿园业务”的消息炸开了锅。与此同时,“人大代表建议第三孩免费上幼儿园”热搜高居不下。对比之下,意味深长。

  创立于1998年的红黄蓝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早幼教集团,在国内幼教界犹如风向标,此时剥离国内幼儿园业务,意欲何为?

  红黄蓝在公告中称,本次剥离直营幼儿园业务,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趋势的具体行动。

  此时回看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方知曲中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还提出,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在“学前教育”前加上“普惠”二字。这两个字走过3年,“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终于有解。

图源:教育部网站

  回看5年政府工作报告,“普惠托育”从无到有

  “民办教育发展正在经历阶段性阵痛——这是市场周期规律和政策调整双重作用叠加效应之下的结果,同时也是民办教育发展多年以来,问题不断积累导致的结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另一方面,《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公布和中央“双减”文件的出台。一系列民办教育的新法、新政的有力落地落实,使整个民办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拐点。

  刘林表示,民办教育将会回归公益为本,资本和教育之间厘清了关系。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提到的“普惠”二字。

  2018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重视对幼儿教师的关心和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对儿童托育中育儿过程加强监管,一定要让家长放心安心。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还提出,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

  从“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再到“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从“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到“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这五年来,“普惠托育”从无到有,“学前教育资源”从合规到丰满。

  政策层面,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2021年9月开始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规定,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据教育部发布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

  2021年7月20日发布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将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由1.8个提高到4.5个。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向未来网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托育是个千亿市场,这背后是千亿需求量。依照“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规划,是能够更好地解决现有“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而免费托育服务极有可能在2035年得到缓解。

  “目前提供免费托育服务的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3万美元以上。如果我们像发达国家一样提供完全免费的托育服务,确实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这一天不会太远。”刘春生说。

  上市公司纷纷剥离幼儿园业务

  视线回到今日,红黄蓝在公告中称,红黄蓝教育机构发布公告宣布拟更名为“启今教育”,旗下子公司分别签署若干份VIE解除协议,本次剥离直营幼儿园业务,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监管趋势的具体行动。

  自2017年9月红黄蓝在纽交所上市后,以勤上光电、长方集团、秀强股份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大举并购线下幼教资产,迅速切入幼教。

  幼儿园登陆资本市场,“入园难”“入园贵”的呼声越来越高。

  刘林认为,在资本的过度炒作之下,民办教育行业一度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而在国家反垄断及教育普惠的背景下,这样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不止红黄蓝一家,上市公司剥离直营幼儿园业务似乎已成大势所趋。包括秀强股份、威创股份、宇华教育等上市公司近年相继剥离幼儿园业务或幼儿园业务转型。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海亮教育(HLG.US)也已公告称,拟私有化退市。

  上市公司纷纷剥离幼儿园业务或进行普惠转型,已经是题中应有之义。

  据2021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29.17万所,比上年增加1.05万所,增长3.75%。其中,普惠性幼儿园 23.41万所,比上年增加3.12万所,增长15.40%,占全国幼儿园的比例80.24%。

  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791.40万人;在园幼儿?4818.26万人,比上年增加104.38万人,增长2.21%。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082.83万人,比上年增加499.88万人,增长13.95%,占全国在园幼儿的比例84.74%。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5.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学前教育在园幼儿和毛入园率。图源:教育部

  广州海珠区家长齐乐告诉记者,其实还是有很多普惠性幼儿园的。只是师资和硬件条件参差不齐,大家都想要去好的园,就变成了“难和贵”。

  刘林指出,当前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中最突出的短板就是经费保障机制问题。

  教育是国之根本,发展普惠托育服务,首先要突破的难题就是托育机构数量少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都纷纷聚焦三胎托育服务和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等热议话题,纷纷建言献策。

  点赞学前教育立法 代表委员呼吁托育服务提质提量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显示,根据年度立法工作计划,2022年预安排审议40件法律案,其中就包括学前教育法。

  “近年来,广大家长特别是双职工青年夫妇、多胎家庭对托育服务呼声越来越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托育服务特别是大中城市存在着场地资源缺、专业化程度低、市场秩序混乱等突出问题,故而学前教育立法很有必要。”刘林在接受中国少年报·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说。

  刘林建议,鼓励开展2至3岁幼儿托育,推进托育机构多样化健康发展,全面构建现代育幼服务新格局。应加强顶层设计,对地方托育服务发展规划、支持政策和监管措施予以指导,从公共财力、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制定普惠性和市场型托育服务机构比例,建立分级分类服务标准。

  “当前,民众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就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幼儿园纳入‘十二年义务教育’体系内十分必要。”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建议,适时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建议鼓励公办、民办幼儿园面向2-3岁幼儿增开托育班,推进托幼一体化服务。”蒋宇霞建议多种途径增加托育服务有效供给,其次,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提供场地、减免租金、补贴运营费等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在国家全面放开‘三孩’政策的背景下,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是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课题。”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姜军建议,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进程。将“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作为法定目标纳入立法内容;参照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标准,建立幼儿教师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加强学前教育质量督导,将学前教育督导纳入各级各地区政府教育督导。

  姜军认为,公办幼儿园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幼儿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城乡、地区间幼儿园办学条件和办园质量差异较大,这些都是目前制约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的主要问题。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价格普惠但质量也不能降。托育需求旺盛,但师资匹配不均衡的问题仍然存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教育厅副总督学杨善竑表示,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应是“普及普惠安全优质”,这就要进一步压实政府责任。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影响着学前教师队伍稳定性,是困扰学前教育的瓶颈,同时我们也期待学前教育法的正式出台。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于鲁明建议,要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托得起、托得放心,切实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于鲁明委员建议,加快研究制定普惠托育服务支持政策,探索将普惠托育服务纳入或部分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出台税费减免等资金支持政策,建立完善政府、家庭、机构合理的分摊机制,降低托育服务价格;研究制定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的相关办法和措施,研究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园区开办福利性托育机构及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打通举办各类托育机构的政策堵点,加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