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和无锡的博物馆有这些镇馆之宝

欣赏传播传统文化 2023-02-25 14:19:56

苏州博物馆是国内保存完整的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物,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博物馆中有什么宝物值得一看呢?

文徵明手植藤

在忠王府东路戏厅南部庭院内,有紫藤一架。紫藤旁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江苏巡抚端方题词“文衡山先生手植藤”。紫藤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号衡山)所植,雅称“文藤”。“文藤”已有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长期与拙政园宝珠山茶共享盛名,为历代文人题咏赞颂,是名园内活的文物。“文藤”古木至今仍受到人们的精心保护与慕名观赏,列为一级古树名木保护对象。近代名人李根源先生曾将“文藤”与“环秀山庄假山”、织造府“瑞云峰”共誉为“苏州三绝”。

吴王夫差剑

吴王夫差剑系春秋晚期文物,通长58.3厘米,身宽5厘米、格宽5.5厘米、茎长9.4厘米。

剑作斜宽从厚格式。剑身宽长,覆有蓝色薄锈,刃锋极犀利。近锋处明显收窄,双刃呈弧曲形。中起脊线,两从斜弧面。剑身近格处铸有铭文两行十字。剑格作倒凹字形,饰兽面纹,镶嵌绿松石(一面已佚)。圆茎实心,有缠缑痕迹。茎上有两道凸箍,箍上有纤细的凹槽,遗存少许绿松石。圆盘形首,铸有多圈精致峻深的同心圆凸棱。

如果李白用一句”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写尽了唐代美人,与他同时代的陆龟蒙,则以一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写尽了秘色越器。其中,越窑青瓷的集大成者——秘色瓷莲花碗,正是安置于苏州博物馆的三件镇馆之物的其中之一。

这里必须说明,秘色是属于越窑青瓷的一种。北宋《侯鲭录》记载:“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

提到秘色瓷莲花碗,自然绕不过开九天阊阖的唐朝、莲花中的佛教精神以及夺翠色的越窑青瓷。但一切,还得从虎丘塔说起。

1956年,虎丘塔进行大修,从顶层至一层,用三道钢筋混凝土箍加固,施工进行得如火如荼。过了一年,人们意外在塔内第三层发现“天宫”,里面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包括一件精美的五代秘色瓷莲花碗。

这一发现,仿佛使得周遭的空气流转到蹄尘飞扬的晚唐五代。因为,那神秘的青色,正出自唐、五代时最著名的青瓷窑场和青瓷系统,位于越州(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上林湖)境内,故而得名。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

晚唐后,战乱纷争的五代全然不顾礼法,而即便是这白骨露野的年代,饮茶之风亦不断绝。那易碎的青瓷碗,在铮铮刀光、烈烈红尘中不断寻觅栖身之处。不知道是哪一位痴迷青瓷者,实在不忍其毁于战火,便动身前往虎丘山,在山上的塔里悄悄把它安放。

在江苏十三座城市的博物馆中,无锡博物院显然是极为低调的一个。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因陶心华、周怀民、周培源、钱松喦等一批无锡籍收藏大家及书画大家陆续捐出一生所藏与重要作品,令无锡博物院迅速跻身于全国藏画大馆的行列。盘点无锡博物院镇馆三宝,都来过过眼瘾吧!

元代倪瓒《苔痕树影图》

说起无锡博物院的镇馆之宝,首推馆藏元代倪瓒《苔痕树影图》。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中国艺术史上,元代艺术家倪瓒是一位特殊人物,他是宋元境界的集大成者,又是中国绘画风气转换的关键人物。更重要的是,倪瓒是无锡人!

读倪瓒的画,犹如读一本传世经典,虽文词简约,却义理渊奥。无锡博物院馆藏的倪瓒《苔痕树影图》是倪瓒去世前两年的作品,纸本,纵九十点五厘米,横三十三点二厘米,为国家一级文物藏品。

朱元璋行书《吴王手谕》

明太祖朱元璋并不是书法家,其传世墨蹟世间仅见三件,其中之一为无锡博物院藏朱元璋行书手谕,称《吴王手谕》,国家一级文物藏品。从手谕看来,朱元璋缺乏必要的书法修养,其书不甚入章法,点画稍欠法度,但笔力坚挺,稚拙中不乏健拔。又因书写时纯出于自然,反倒不拘绳墨,仪态生动,别具风神。

《吴王手谕》,纸本横幅,纵三十五点九厘米,横五十八点七厘米。计十四行,一百十八字。尾署花押。手谕上钤清宫藏印六方,自右及左分别为“石渠宝笈”朱文长方印(骑缝钤押)、“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石渠宝鑑”朱文圆印、“宝笈重编”白文方印、“乾清宫鑑藏宝”朱文长方印。

吴王僚剑

吴王僚为春秋时期吴国第二十三任君主,西元前五一四年,吴王僚被其堂兄弟公子光的刺客专诸刺杀。吴越时期兵器铸造闻名天下,但吴国的王器在无锡范围内出土很少,因吴国被越国灭,越国又被楚国灭,这些王器当时都作为战利品被抢夺。无锡博物院此剑是目前世间仅见的一把吴王僚剑,是吴王僚即位之后的自用剑,非常珍贵。

该剑通长四十一厘米、最宽二点七厘米、茎长九点五厘米。剑身饰“王”字形暗纹。窄长扁条形,无格无首,前锋尖锐,两刃近锋略内收,向后渐宽,剑身中线起脊,直通茎末。茎作梯形,前宽后窄,中部有一小孔。两纵靠近茎的地方铸铭文十二字:“攻王者彶,自乍元用 ”。多位专家对铭文等反覆考证,最终确认此为吴王僚的佩剑。

1 阅读:127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