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道教徒如何正确看待“躺平”

用户_989315 2023-10-21 20:20:35

2022年以来,一部份年轻人对于繁重学业、高压工作和竞争激烈的生活方式的反感,以及对于追求更平衡和有意义的生活的渴望,让“躺平”一词迅速出圈,成为最新流行词。作为新时代的道教徒,我们应该怎么正确看待“躺平”?是否能把“躺平”的生活态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修行中来?

一、“躺平”的意义

“躺平”是指在信息共享、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年轻人对生存产生焦虑,出现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展现出顺从的心理情况。这种对生活环境、生活成本的不满意,从而产生的低欲望背后是求而不得的厌倦,主要体现在“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任何压力选择“一躺了之”的行为模式上。

二、如何看待“躺平”

面对互联网上广泛性、开放性的观点,作为新时代的道教徒,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并通过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去加以独立的思考,选择性的进行吸收。所以在面对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躺平”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道教经典理论、道教思想来多方面进行理解。

“躺平”的精神内核是消极的应对外部压力。这种“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的生活态度,看似是对生活压力、社会竞争、社会责任的妥协、放弃,但其实是“向下突破天花板”,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曰: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为”并不是“不作为”“不反抗”“不努力”,什么都不去做,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不胡作非为,要遵循道的自然规律,以“清净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所以面对“躺平”的生活态度,我们要剖其本质,看它实际的内涵。用“无为”的智慧去消除内心的焦虑,让自己的言行符合大道,日渐回归到内心的本我,与光同尘,内圣外王,内向修心,外向做人。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杨朱有“论寿命”的观点,庄子也提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他强调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他鼓励人们珍惜有限的生命,专注于内心,去追求内心的喜悦和满足。所以在看待“躺平”的生活态度上,我们要意识到,“躺平”并不是意味着要放弃自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难和挑战,在责任和义务面前,我们需要正视压力,面对消极的“内卷”,我们可以选择合理的“躺平”。“躺掉”不合理的部份,让我们拒绝无谓的内卷,让我们学会尊重平凡,这样的“躺平”就是积极的。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多“无介焉之虑者”“精神内守”的时间,让身体更健康,让心理更愉悦,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一个内心丰饶、独立自主的人,即便偶尔“躺”一会,也不会忘记换个姿势拥抱世界。积极“躺平”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躺掉不合理的竞争,把自己的精力和实力用在需要的地方,专注于内心,做到一切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减少精神内耗,不被外部社会压力和期望所左右,不为名所劝;与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足,不逆万物所好,从而达到“逍遥自在”“精神内守”,即“清净无为”的境界。

总结:积极“躺平”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年轻人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年轻人代表的性格。人生有很多种选择,并不是只有成为第一名才能称之为“优秀”。作为新时代的道教徒,我们应该以开放、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去看待“躺平”这一现象。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不盲目追从,在适当的时机下使用积极的态度去“躺平”,将“无为”和积极“躺平”的生活态度融入我们的修行生活,以达到“清净无为”的境界。

(作者:朱建英,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1 阅读:32

用户_989315

简介:此用户有点懒,还没有正式介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