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困难时期,人们为了活下去,都使出了哪些难以启齿的“高招”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3-08 22:48:38

1959年至1961年间,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又称“三年自然灾害”。

在这三年,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导致全国性的农业大幅度减产以及粮食短缺危机,也是新中国建国以来面临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尤其在1960年的春季,几乎户户缺粮、人人挨饿,即使可以勉强吞咽的东西,也是少得可怜,甚至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饿死人的现象,就连许光达大将的弟弟许光德都被活活的饿死了,更不要说普通百姓了。

▲村民依靠编框补贴家用

记得有一本书中记录了这样一则故事,看后更是令人难免落泪:一名劳改犯刚吃过食物,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发生了呕吐。谁知,呕吐出来的一些食物颗粒,竟被其他劳改犯迅速地抢了去。

据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回忆: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他吃过树皮、草根。1961年,村里的学校运来了一车煤,莫言竟从煤车上抢了一块,并当成食物啃了起来,还一边啃一边说“味道好极了。”

在那个年月,吃不饱饭、半夜饿醒,吃酒糟、小麦秸秆、糠、花生秧子、地瓜蔓子、玉米棒芯、树根、纸浆,到大街上讨饭者抢食……都是极为平常的事,于是“你吃了吗?”便成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相互问候最多的口头禅,并流传了很多年。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人们为了活下去,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更是各有各的“高招”。

向粮库中包谷“下脚”的父亲

当年,安徽有一户5口之家,即:奶奶、父母和一双儿女,槐树叶吃光了就吃槐树皮,草根吃光了就吃观音土。因消化不良,有时全家人的肚子都会胀成半透明的皮球样子,有时家人在院中坐着坐着都会饿得突然昏厥过去。

▲困难时期的宣传标语

相对而言,生命与廉耻比起来,可能更多的人都会选择前者。虽然,这位在公社粮库工作的父亲也曾动过几次偷的心思,但他却说,粮库里的粮食那是公家的东西,是要留着备战用的,即使我饿死了,也不会去拿。

最终,当他看着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的一双儿女,还是没能忍住向粮库中的包谷“下脚”了。

这天,他穿上了一双很大的布鞋,在收工时,一如既往地围着那堆包谷转了一圈,再东张西望地看一眼,见没人注意,就趁机对着包谷堆踢上两下,接着攥着因紧张出汗的手心,怀着忐忑地心情回到了家里。然后,脱下鞋子,倒出鞋中偷藏的十几粒玉米,洗净捣碎,放入锅中,加水煮成稀粥。

这时,一双儿女便会立即跑过去,趴在锅沿边开心地闻着包谷粥的香味,而那位父亲却默默地坐在一旁,给被包谷粒磨破的脚掌抹着草木灰止血。

在那三年的黄昏里,总能看到这位父亲痛苦走路的表情。

▲困难时期挖野菜的小女孩

漫长而又短暂的三年困难时期总于被这一家给熬过去了,可这位父亲却因饥饿和脚上的伤,在一个冬天回家途中,因站立不稳,一头栽进了冰河,就此撒手人寰。直到死,这位父亲,都没能吃上一顿饱饭,可他却始终对粮库中包谷“下脚”的事耿耿于怀。

于是,在日子好过之后,他的儿子代表去世的父亲向公社归还了当初“下脚”的粮食,并进行了道歉。

学鸬鹚“偷粮”的农妇

那时,有一位山东村妇,在生产队推磨,家里有两个孩子和一个婆婆,全都饿得面有菜色,走路无力。

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就像鸬鹚吞鱼那样,在收工时偷偷将磨道上的一些粮食生吞了下去。回到家后,赶紧拿来一个盛满清水的瓦罐,然后将手指伸到喉咙里抠弄,直到将食道里的粮食都吐出来为止,只为给婆婆和孩子煮点稀粥吃,能让她们活下去。

后来,吐得习惯了,竟出现了生理反应,反正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一看到瓦罐,就忍不住想吐,直到把胃里的东西吐个干干净净。

对于那个时代的他们,或许有人说伟大,也可能有人说卑贱,对于这些我们不多做评价,但不管怎么说,大家都挺过了那个三年困难期,大家都活了下去,不就是最好的结果吗?毕竟,只要有人就会有奇迹,有什么能比有人更好的吗。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4

历史爱好者祥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