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毛主席秘书被捕后,高呼:我救过毛主席,主席得知后作何反应

历史详说官 2023-05-28 15:54:55

前言

1980年,对“四人帮”宣判结束后,一个曾备受毛主席器重之人也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

当邓小平在了解到毛主席对此人之前的处理态度后,认为伟人的处理方式是对的,便决定继续按毛主席命令照办。

此人究竟是谁?毛主席对他的处理方式究竟是怎样的?他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呢?

毛主席秘书

这位曾备受毛主席重视之人是毛主席的秘书陈伯达。

1937年9月,陈伯达从北平来到了延安,初到延安时,他并未被注意到,与此同时,延安正值陕北公学创办之际,因陈伯达曾在北平中国大学国学系教过书,于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安排他担任了一名教员。

但由于陈伯达操着一口闽南“普通话”,学生们很难听懂他的课,为了能让学生们学到知识,陈伯达便不停地在黑板上写字,只为让学生们理解他的意思。

不久后,陈伯达被调往中共中央党校当教员,1938年5月5日,马列学院在延安成立,院长张闻天立即把老相识陈伯达调到马列学院当教员。

一次开会时,毛主席来了,张闻天当众介绍了陈伯达,但当时陈伯达并未引起毛主席的注意。

直到在一次延安座谈会,讨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时,陈伯达的发言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自此,陈伯达也走进了毛主席视线之中......

图|毛主席

在会议上,与会人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毛主席认真地倾听着,轮到陈伯达发言时,在他发言的过程中,毛主席注意到了他,并轻声问身旁人:“现在发言的人,叫什么名字?”

旁人在纸上写下“陈伯达”三个字。

在陈伯达发言结束后,毛主席主动站起身,很高兴地说道:“刚才陈伯达同志的发言很好......”

散会后,毛主席还特意把陈伯达留下了下来,询问了一些关于他的情况。

当天傍晚,陈伯达回去不久后,毛主席忽然派人通知他,要他去吃晚饭。

陈伯达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急急应召赶去,到了那里才知道,原来毛主席是要宴请一位美国记者,毛主席在看到陈伯达后,笑着说道:“今天顺便也请你——请你和美国记者。”

这次请客十分简单,只有毛主席、翻译、美国记者、陈伯达四人。

席间,毛主席先是与美国记者畅谈着,聊着聊着,毛主席又和陈伯达聊了起来,当得知陈伯达在北平中国大学开国周秦诸子课后,毛主席本就对中国古代哲学饶有兴趣,这也使得陈伯达与毛主席有了共同话题,渐渐地,他们越聊越投机,甚至于忘记了一旁美国记者的存在......

图|毛主席

这一天也成为了陈伯达此后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被毛主席看中后,很快,陈伯达在延安有了名气,他常常会将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恭恭敬敬地给毛主席送去,请求毛主席指正。

随着一来二去的交流,陈伯达与毛主席的关系日益密切了起来,不久后,毛主席终于决定把陈伯达调到自己身边来工作。

1939年春,张闻天找到陈伯达,与他商谈工作调动问题,期间张闻天告知陈伯达:“毛主席提名调你到毛主席办公室工作。”

这令陈伯达兴奋不已,为此,他没有拒绝,而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据陈伯达回忆:“当时调我去担任的职务是‘中央军委主席办公室副秘书长’。”

对于这一工作,陈伯达不甚适应,因为他当时处理的是军务电文,他需要把前方发来的军事电报内容向毛主席进行汇报,并按照毛主席的意见草拟复电,发往前线,因对打仗一窍不通,在做这份工作时,陈伯达倍感吃力。

没过多久后,毛主席也注意到陈伯达不适合做军务电文方面的秘书工作,为此,毛主席在经过仔细思考后,找来陈伯达说道:“我建议你把研究的兴趣,从中国古代哲学转向现实,你应当做些现实研究。”

面对毛主席的提议,陈伯达欣然接受了,很快,毛主席给陈伯达选定了四个题目,要他收集资料,这四个题目分别是《抗战中的军事》、《抗战中的政治》、《抗战中的教育》、《抗战中的经济》。

在毛主席的亲自指导和帮助下,陈伯达开始了资料搜集工作,而这项工作,也使得陈伯达对中国现实有了全面的了解,也为他后来写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此,陈伯达成为了毛主席的政治秘书,一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

图|毛主席在窑洞工作

在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国民党、建设新中国的胜利大进军中,毛主席这位时代巨人,建立了丰功伟绩,而这也给予了陈伯达极大的影响,在毛主席的带领下,陈伯达也做过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事情......

备受重视

1943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其侍从秘书陶希圣起草并出版了《中国之命运》一书,书中表露出的主题就一个:宣称只有国民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蒋介石才能救中国,并在书中对共产党进行了攻击与诬蔑。

在发行这本书时,蒋介石要求用最好的纸张印刷,销售价格极低,很快,这本书的发行量超过了100万册。

面对国民党的挑衅,中共方面进行了反击,毛主席以一贯幽默的话语对陈伯达等人说道:“蒋介石给你们出题目了,叫你们作文章呢!”

很快,在毛主席的指示下,陈伯达等人分别作了文章,陈伯达写了三天三夜后写出了一篇文章,全文对《中国之命运》进行了批评。

毛主席看过后,稍作修改,将这篇文章命名为《评<中国之命运>》将署名改为陈伯达一个人的名字,刊发在延安的《解放军日报》上。

图|毛主席

据陈伯达后来回忆:“关于文章中具体哪些话是毛主席加的,我记不清了,但有一点我记得很清楚,文章开头关于陶希圣那一段,是毛主席亲笔写的,毛主席加上去的话,气魄比我大得多,非常深刻,非常有力,我是远远比不上的。”

而在文章的开头,先拿陶希圣开刀,也不难看出毛主席棋高一筹的睿智。

很快,这篇文章就在党内党外大肆宣传了起来,除了中文版,甚至还翻译成了英文小册子,在中外人士中散布,而这篇文章更是令中外人士赞不绝口,引起了国际舆论的关注,陈伯达也因此名声大噪。

这使得蒋介石和国民党气愤不已,当即下令严禁此文,甚至还称呼作者陈伯达为“陈逆伯达”。

在此后的日子里,陈伯达还曾写过《人民公敌蒋介石》、《中国四大家族》等继续向国民党阵营“开火”的书。

1949年进入北平后,周总理特意把中南海的勤政殿给毛主席作为办公、居住之地,因颐和园与中南海相距甚远,每次毛主席电召陈伯达,陈伯达都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到达中南海,为此,毛主席曾主动同陈伯达说:“你搬到中南海来住吧!”就这样,陈伯达搬进了中南海。

图|毛主席

那时毛主席在工作之余,十分关心儿子毛岸英,毛主席发觉,毛岸英在苏联多年,对于中国文化历史知识非常欠缺,需要进行学习,毛主席便主动邀请陈伯达担任毛岸英的老师,但由于毛岸英实在难以听懂陈伯达的福建口音,最终陈伯达未能担任毛岸英的老师,而是向毛主席推荐了田家英。

1949年12月中旬,毛主席决定出访苏联,这是毛主席平生第一次出国,他主动提出要陈伯达随行,在名单中陈伯达的名字也十分显眼,他位于第三位,第一位是毛主席,而排在他与毛主席之前的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苏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

由此可见,毛主席对陈伯达是十分器重的。

而在这次出访苏联的过程中,陈伯达的一个举动惹得毛主席十分生气。

一天,毛主席要起草文件,却找不到陈伯达,在询问叶子龙后,才得知陈伯达搬到了大使馆,毛主席非常不高兴地问道:“他为什么搬走?他到大使馆去干什么?他是我的秘书,他的工作在这边!他搬走,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

叶子龙闻言,连忙把陈伯达找了回来,陈伯达在见到毛主席后,连忙解释说:“主席,我儿子在苏联学习,16岁了,多年不见,我想在大使馆跟儿子住几天......”

不等陈伯达说完话,毛主席严厉批评道:“你为什么不得到我的同意就搬走了?你的工作岗位究竟在哪里?”

图|毛主席出访苏联

望着毛主席愠怒的脸庞,陈伯达深知事情的严重性,赶忙向毛主席赔不是,又作了检查。

虽然中间发生了这样的不愉快,但毛主席还是没有让陈伯达离开自己身边。

“我救过毛主席”

在毛主席的众多秘书中,陈伯达的职位是升得最快的。

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陈伯达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69年,在中共九大上,陈伯达又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仅在毛主席、林彪、周总理之后。

因备受器重,提拔速度又很快,陈伯达便开始骄傲起来,也因此犯了糊涂,投入林彪麾下,他也受到了林彪的重视,但令陈伯达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在一年后,他因依附林彪犯了错误被逮捕。

1970年陈伯达被捕后,便被冻到了秦城监狱,在进入牢房后,陈伯达住在一间环境极差的屋子里,什么都没有,睡觉更是只能躺在破草垫子上,吃饭也只有粗粮和稀米汤。

不久后的一天,陈伯达突然高声呼喊道:“我曾救过毛主席!”

图|陈伯达

很快,这句话便被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而也正是这一声高呼,救了他一命。

陈伯达高呼所言非虚,他的确救过毛主席,是在1948年。

那年春天,国民党飞机轰炸阜平,当天清晨,陈伯达听到飞机轰隆隆的响声后,便赶忙跑到毛主席那里,见毛主席正在犹豫,陈伯达赶忙对毛主席说道:“主席,飞机就在头顶上,你赶快走。”

闻言,毛主席才走出了房间,绕过一堵墙后,毛主席听警卫员说陈伯达还没走,毛主席便回过头喊陈伯达,陈伯达见状再次催促毛主席快点离开,亲眼看到毛主席达到安全的地方后,陈伯达才离开,在他刚跑到院子外那一刻,炸弹正好投了下来,且炸在了院子当中,房子玻璃都被弹片打碎了。

若是陈伯达没有去劝阻毛主席离开,亦或是毛主席离开的稍微迟一些,结果都难以想象。

毛主席在得知陈伯达这一声高呼后,自然想到了这段往事,就此事而言,陈伯达是有功的,毛主席心中十分清楚,也正因陈伯达的这一声高呼,他在监狱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此后的岁月里,每每想起毛主席,陈伯达总是对毛主席深表感激。

图|毛主席

1980年,在毛主席逝世4年后,经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被判处有期徒刑18年。(从1970年算起)

当时,邓小平在了解到毛主席对陈伯达的处理态度后,认为十分正确,当即下令:“照毛主席命令办。”

除了对陈伯达继续采取毛主席所实行的优待政策,不仅保持了对陈伯达同以前一样好的生活待遇,而且在1981年8月,陈伯达获准保外就医资格。

1989年9月22日,陈伯达因心肌梗塞猝死于北京,终年85岁。

2 阅读:1072

历史详说官

简介:这里有最精彩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