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教育的“双休”与“减负”,问题的症结到底是在哪里呢?

易风云 2025-03-12 15:26:58

最近看到有不少人呼吁要把双休还给孩子,并以此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在我看来这不一定是一个好主意,说不定比现有的情况更坏。其实我们身边本来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例子,比如在体制之内,每年任何时候各级都会高喊要杜绝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一方面上级强力呼吁整治文山会海,坚决纠正这样的不良风气;另一方面,又不断下发各种文件,要求基层认真学习,并层层召开动员会,部署会,推进会,调度会,总结会,督导回头看,问题整改会等等。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基层干部戏称,嘴上说是要治理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其实内容上就是用形式主义的方式来对付形式主义。

那么我们再回到教育的“双休”与“减负”上来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源,所以对于很多家庭和孩子来说,这种所谓的减负其实越减负担越重。大家试想一下,在当前如此严重的教育内卷形式之下,即便上级强制要求各个学校双休,学校当然只有服从,但是升学的压力摆在那里,学校能够任由孩子们快乐的过上一个周末么?我看未必。对于家长来说,其实也是同样的想法,很多家长恨不得让孩子用尽所有的力气和时间用来学习,难道不是么?即便是学校让双休了,孩子的作业,预习,温习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些条件稍好的家族,肯定会把这两天充分利用起来,再给孩子报一些补习班,提高班,拓展班等等。这样一来,不但孩子没有减掉任何负担,反而会因为知识量的变大而更加疲惫。

我们总不可能禁止家长安排孩子学习吧,所以这样的双休对孩子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充其量只是表明了相关部门的一个态度而已。就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采取一些变相的方式来应付上级的各种政策和规定,不让收班费没问题,那就由家委会来收取,学校全程不参与,但是会在关键的时刻提示一下家委会的委员们。当然,这些委员们也心知肚明,肯定会按照学校和老师的暗示来开展相关的工作。不是不让课程太多么?也可以,那就减少课表,但是学校考虑到“实际”问题,就安排一些所谓的“延时课”,既达到了收费增收的目的,又没有违反上级的规定,而且这种“延时课”大多都是“自愿”的,并不是学校规定的。比如延一、延二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报名,学校只是提供一些收费服务解决家长的需求。

能不能不报?当然可以,老师绝不会强求你报名参加,他们只会暗示“建议全报”,责任甩给了家长,费用也由家长出,更不违反规定,何乐而不为呢?我记得有的学校因为以前要求孩子购买一些相应的辅导资料,受到上级的批评。老师转头就把这外包袱甩给了家长,先说明这些辅导资料的重要性,然后建议大家自行购买,当然也有指定的地方,你到哪里买是你的自由,大家觉得要原来统一购买有什么区别么?孩子的负担减少了么?好像一点都没有减少,甚至在很多时候,不仅孩子的负担更重了,家长的负担也更重了。即便是上级明确要求不得给家长布置任务,我们看一看,现在有几个学校能够做到的?当然你也可以不做,只不过在家长会上会被老师全程批评,说你不负责任,不管孩子的学习等等。

我非常纳闷的是,社会发展到现在,很多家长不仅要努力上班养家糊口,甚至还化身成为了教育专家。在很多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会安排一些所谓“优秀”的家长上台演讲,大谈特谈教育孩子的心得。看到这一幕,我非常奇怪,教育孩子的学习,传授孩子知识和学习的方法不应该是老师的责任么?为什么现在都变成了家长的责任呢?当然,学校和老师还有一个非常高大上的口号,那就是所谓的“家校共育”。其实说白了,我们的社会之所以能够健康平稳发展,就是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才是正常的现象。而在教育方面非常奇怪,明明学习是孩子的事,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是老师的事,似乎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只有两个,一个是孩子不够努力,二是家长不够操心,最后的结果反正老师是好老师,家长却不是好家长。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一直秉承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减负也只能成为一个笑话。在我看来,别谈什么孩子的双休了,也别谈什么教育减负了,把这些孩子放回家里散养,还不如把孩子留在学校,至少能够少玩一些游戏,至少能够跟同学交流一下,明白彼此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教育其实单纯的就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任务是教育孩子尊重老师,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一个感恩的孩子,做一个有着正确价值观的孩子,而不是当教育专家,每天给孩子辅导,教育孩子学习。大家都知道部队的管理非常严格,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年轻人,其实学校也是同样。对于部队来说,我从没有见过哪个部队要求家长要与部队共同来教育管理孩子,都是他们独立完成,对于学校来说,其实也应该一样。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之所以形成这种怪象的原因。我相信所有的人都知道,之所以现在的教育内卷如此严重,之所以现在的孩子压力巨大,之所以现代的家庭教育压力巨大,关键就是就业的问题。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无论是什么文凭,无论是什么学历,只要能够拥有胜任一些工作的能力,就可以公平的得到工作的机会,就可能通过工作来养家糊口,那教育的压力还会这么大么?另外一方面,如果不进行学校的相关评比,如果不把升学率跟学校的评级挂钩,不跟老师的评职称挂钩,不跟大家的工资福利待遇挂钩,教育的内卷会如此严重么?其实在我看来,教育的目的只是传授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真正的人才通过这种教育是不可能产生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天赋和后天的智力发育,当然环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一些过人的天赋,这是其他孩子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有的可能擅长数学,有的可能擅长文学,有的擅长艺术等等。每个人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为什么我们非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才呢?就像马戏团里的节目一样,猴子擅长骑车,你非让他顶球;大象力气最大,你却让他走钢丝;海豚擅长游泳,你却让他跑步,这样合适么?对于孩子来说,有的是学习的材料,有的并不是学习出色,但是他的为人处世能力,或者是一些技能非常好,大家都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单纯的把学习能力,把学历文凭当成卡死孩子的一道枷锁,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因而在我看来,只有我们的社会能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只有我们的相关岗位不再以学历和文凭来衡量一个人,而是以实际工作能力来衡量,才能够真正解决教育内卷的问题。如果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不用提减负,大家也就自行知道怎么做了,你说呢?

0 阅读:0
易风云

易风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