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全:8年皇子,42年皇兄,康熙唯一的亲哥哥,靠大智慧善终

曼梅聊娱乐 2023-11-09 11:11:02
前言

帝王之争往往充满了杀戮,兄友弟恭在皇室家族里更是少见。然而康熙和福全这对兄弟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兄友弟恭。福全更是凭自己的智慧善始善终,并没有像影视作品中那些王爷一样被流放或圈禁。

福全一生愿为贤王

福全生于顺治十年,玄烨比他晚一年。虽然福全比玄烨年长一岁,但长大后玄烨的聪慧和伶俐逐渐为人所知,深得父亲顺治皇帝的宠爱。顺治皇帝对两位皇子的品行和才智十分关注,有一次特意召见了两位皇子进行问答,想要考察一下他们的学识和见识。

玄烨的回答充满了睿智和谋略,他的言谈举止展现出了一位未来君王应有的气度,这让玄烨在顺治的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同时为将来的事业和皇位继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难得的亲近时刻,顺治皇帝开玩笑地问起福全他对未来的愿望和期许。福全沉思片刻后说:“我愿成为一棵低调却扎根深厚的参天大树,也就是贤明的王爷,为国家百姓遮风挡雨,默默守护着这片天地,无怨无悔。” 这番话虽然简洁,却展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怀和责任感,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赞许与欣慰。

这次问答让顺治更加明白了两位皇子各自的特质和志向,福全淳朴稳重,不似帝王之才,玄烨聪慧多谋,才是王室栋梁。于是在驾崩前,立了玄烨为太子。

在康熙刚刚登基的时候,朝廷内部非常混乱。在那段时间,朝政中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四位大臣之一的鳌拜手中,他傲慢跋扈,独揽大权。为了平衡鳌拜的权势,康熙需要依靠自己的亲信。

因此,康熙决定封福全为裕亲王。两年后,他又赋予福全“议政王大臣”的职位,目的是利用福全的支持来制衡鳌拜的势力。这是为了确保朝廷的平衡和稳定,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某个人手中。

三藩之乱时,福全全力支持康熙,平乱之后,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也随之白热化,福全也未参与朝中明珠与索额图的党争,只在宫中侍奉长辈,并且对康熙忠心耿耿。可见他深谙退请进的艺术。

福全一直不渴望争夺皇位,他只希望和兄弟们和睦相处。这种态度让他能够与康熙保持亲近的关系。他也明白自己的一切荣耀和耻辱都取决于康熙,所以他不与朝廷中的新贵结成联盟,因为这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让康熙产生猜疑。

实际上,康熙登基之初面临的困境远不止鳌拜一人。遏必隆态度不清,苏克萨哈遭到打压,就连年迈的索尼也难掌握大局。六年时,情势迫使他不得不提前亲政,然而他依然受制于鳌拜的控制。

福全看到这一局面,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康熙摆脱鳌拜的干涉,以巩固自己的势力。他提出要协助康熙除掉鳌拜,康熙欣然接受了福全的建议,并将其提拔为一个非常亲信的大臣,以支持他在康熙政权中的地位。

可以说,福全与康熙的“政治结盟”对双方都大有裨益。康熙得以清除鳌拜强大势力的阻碍,福全也因助康熙掌权而获得信任与地位。两人实为利益共同体,这也是始终保持良好关系的基础。

福全后来因为长期累积的劳累导致疾病缠身。康熙为此亲自前去探望,这种情谊非同寻常。福全去世后,康熙感到非常痛心,他特意命人绘制了两人的画像,以示表达他们之间深厚的手足之情。

福全一生辅佐康熙,对大清多有建树。两人能始终维持手足之情,福全政治上的远见与智慧功不可没。福全的丧礼规格不亚于帝王,可见两人手足之情。福全生前作为,成就卓著,薨后追思,感人至深。

他们二人的这份兄弟之情已超越政治利益。福全一生谨守本分,始终未曾越雷池一步,方得与康熙和平相处,共创大业。

福全的无奈之举

康熙二十九年,准噶尔部台吉噶尔丹率三万铁骑突袭蒙古东部,意图重夺失地。阿喇尼所部清军抵挡不住,全军覆没,阿喇尼本人也阵亡。噶尔丹一鼓作气,直指京师而来。噶尔丹军势如破竹,战报陆续传至京城,朝野为之震荡。

康熙帝闻讯大惊,立时召开军机处急商对策。会议中,康亲王杰书主张速战速决,率重兵前往迎战。索诺穆主张固守京师,待敌深入我方可击退之。两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康熙帝思考片刻,终作出决断:亲征噶尔丹。

次日,康熙帝誓师出征。大军十万,分三路迎敌。康熙帝亲率中路军,由苏克萨哈常宁率右路军,左路军主帅为裕亲王福全。福全手下皇长子胤禩,皇嫂佟国纲、佟国维父子,可谓星夜璀璨。

三路大军各自为战,福全深入敌境,连战皆捷。豫亲王允禄之子敦禄率骑兵先头部队,歼灭敌军一部,斩获甚众。杨昌率轻骑兵突袭敌营,掳掠物资军需。噶尔丹对清军骚扰深恶痛绝,欲诛之。双方在布谷尔湖一带展开决战。

福全料敌军主力必至,布下天罗地网,誓要擒王歼寇。不料,噶尔丹单骑突出重围,引诱清军深入。我军中计,陷入重围。佟国纲奋勇杀敌,冲锋陷阵,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成仁。福全闻讯,悲痛欲绝,当机立断,退兵保全军力。

康熙得知福全擅自撤军的消息后大为愤怒,他责备福全做事失策,导致噶尔丹有机会东山再起。福全当时感到无言以对,无法辩解。康熙的长子胤禩回忆道,自己当时因为贪功冒进,差点被敌军擒获。幸好有福全这位国舅舍命相救,才保住了自己的安全。

康熙担心这样的言辞可能会影响军心,他严厉地下令:“如果你的陈述和福全不一样,我必定会对你严惩!”大家听了皇帝的话,脸色都变了。

此时,福全方才明白康熙皇帝的深意。他了解到明君需谨言慎行,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大局为重。他意识到自己只能默默承担指责,以便维护整体利益。康熙皇帝在军中重新获得了威信,但福全的声誉却大受损,成为众人瞩目的对象。

他的亲王地位岌岌可危,议政大臣的职务被撤销,俸禄也被削减了三年。这使他内心郁结难平,备受煎熬。这场战役的失败让康熙皇帝颜面扫地。如果不是福全出面化解局势,后果可能难以设想。

有些朝臣可能对此有所微词,康熙皇帝命令身边的人问福全是否还有什么抱怨。福全回答说:“我又能说什么呢。”他心中委屈,但为了兄弟和大局,只能忍辱负重。

三年后,康熙帝再举十万大军征讨噶尔丹。福全再度为主帅,由甘肃纵队西进,截断敌人退路。福全力战沙场,出奇制胜,终于将敌人生擒。康熙帝亲自前来恭贺,当众恢复福全原职,一如既往。可见,当年福全无奈之举,实为兄弟情深、臣子义重之表现。

福全一生功过,或可争议。但他忠心辅政,兄友弟恭,范例千古,确是可圈可点。虽为皇族,却无异心,虽失言权,仍获恩宠。兄终弟及,感人至深。先王功臣,实乃千古楷模。

0 阅读:1546
评论列表

曼梅聊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