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疾控:不让梅雨变“霉”雨

讲述常州故事 2024-06-21 18:06:24

六月,常州迎来梅雨季节,阴雨绵绵,高温湿度大。在这种环境下,黄曲霉毒素自然会出来“称霸”,它可能会出现在食物上、衣橱、厨房等。

黄曲霉毒素(AFT)

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种双呋喃环类毒素,常见的AFT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 。在众多AFT中, 黄曲霉B1毒性最强,于1993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 I类致癌物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低含量或高含量的AFT均会引起健康危害[1-4]。因此,我们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加强防范,尽量避免接触和摄入。

日常生活中,黄曲霉毒素喜欢“躲”在这些地方:

一、发霉花生

花生富含油脂,喜欢生长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因此成为最容易感染黄曲霉菌的农作物之一。同时,黄曲霉素易溶于油脂,更容易感染花生,从而滋生黄曲霉菌。

二、没洗过的筷子

筷子本身不会滋生黄曲霉毒素,但是我们用筷子夹蔬菜的时候,难免会夹到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如果筷子使用后不清洗或长时间不更换筷子,淀粉会残留在筷子的缝隙中,引起霉变,最终产生黄曲霉毒素。

三、发苦的坚果

吃瓜子、杏仁、核桃等坚果时,如果出现苦味,一定要及时吐出并漱口。因为坚果的苦味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黄曲霉菌的污染,发生了霉变,产生了霉苦味,黄曲霉菌污染的坚果存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风险。

四、农家花生油

有些人喜欢购买便宜实惠的农家花生油,殊不知花生油也是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一大隐患。另一方面,发霉的花生米没有及时挑出来,或者榨油机长期没有清洗,造成霉变,霉素超标。

五、发霉的大米和玉米

粮食作物在收获和储存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和黄曲霉素污染。如果不把变质发霉的颗粒挑出来,很容易造成误食,把毒素吃进肚子里。

另外,家里没洗过的菜板、劣质花生酱、芝麻酱等,黄曲霉素出现的可能性更大,需要提高警惕。

有人问,黄曲霉素危害这么大,生活中可能随处可见,是不是很容易中毒?其实,黄曲霉素中毒的前提是达到一定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日常生活中,做好这4件事预防黄曲霉毒素的产生。

1. 及时处理发霉变质的食品,虽然“浪费可耻”,但比起养生之举,把不能再吃的食物扔掉也情有可原。如果发现家里的大米、花生、坚果等食物发霉,一定要及时扔掉,切不可再食用。

2. 学会正确储存食物,尤其是粮食,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以免因储存不当而发生霉变,被黄曲霉毒素“盯上”。另外,家里不要囤积大量食物,最好是吃多少就买多少,以减少感染黄曲霉毒素的风险。

3. 筷子、砧板等厨具要及时清洗,同时定期更换,以免滋生细菌,给黄曲霉毒素可乘之机。

4.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叶绿素。研究表明,叶绿素能降低人体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

黄曲霉毒素“惹不起,躲得起”,为降低黄曲霉毒素中毒风险,必须管好“粮食袋子”!(石飞云)

来源:常州疾控

0 阅读:78

讲述常州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