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万斯直接不装了,对欧盟进行毫不留情地抨击,还拒绝与德国总理会晤。紧接着,德国态度变了,朔尔茨对中国作出了重要承诺,这说明了什么?
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言论,让欧洲各国如坠冰窟。欧盟没有想到,他们在俄乌冲突中紧随美国,又出资金又援助武器,结果还被万斯抨击得体无完肤。而且,作为慕黑会东道主。德国总理朔尔茨还遭到万斯的嫌弃,后者不肯跟他会晤,理由是“你的任期不剩几天了,见面没有意义”。相反,万斯与德国极右翼的选择党领导人会面,这也坐实了外界此前的猜测:美国特朗普政府正在干预德国大选,让极右翼上台执政。

有分析指出,万斯抨击欧洲,根源是两个“西方”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第一个西方,是美国和欧洲的建制派,他们在过去几十年推动“全球化”,并以所谓“意识形态”为政治纲领,“美元体系”为手段,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全球体系,不断在全球收割利益;第二个西方,则是摆出“打碎旧体系”的立场,实则想要用强硬手段施压全球屈服的美国“新帝国主义”。这两个“西方”的本质,都是想要确保自己占据核心地位,只是收割利益的方式不同。

现在,万斯的言行,挑明了特朗普政府与欧洲“不是一路人”,原本就存在的跨大西洋裂痕已经无法掩盖,对美国准备采取谨慎外交手段的欧盟坐不住了,明白自己不能再紧随美国。因此在万斯发言后,不到24小时,朔尔茨就找上了中方。在会谈中,朔尔茨向中国外长王毅作出承诺,表示要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能够强化与欧洲的合作,对中国的重要性不必多言。而且,即便朔尔茨卸任,他所在的党派在德国政坛依然有很强的影响力。
显然,万斯只顾对欧洲施压,完全忽略了当今世界的局势已经是西降东升。美欧的撕裂,自然会让中方获得重大机遇。而且,形势已经出现了微妙变化。比如在去年,安理会对24个针对特定国家的议题审查中,有6个事英美牵头,7个是法国牵头。但在进入2025年后,在“阿富汗问题”上,中方一改以往的做法,与美国进行了僵持。对这个情况,香港《南华早报》就指出,中方展现了要在相关决议取得主导权的立场,而美国则担忧自身影响力被削弱。

而在近日,被中方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后,美国的PVH集团选择服软,其CEO公开表示进行对话,寻求达成妥善解决的方案。同时,另一家美企因美纳公司,也声称在竭力劝说中方“收回成命”。然而,这些美企在中国市场获利,却不遵守中国的规定,他们必须受罚,毕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且,将美企拉入“黑名单”,也能给中国本土企业更好地发展空间。
这些情况足以证明,现在特朗普政府对欧洲“摊牌”,真的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现在,中国的工业产能比整个G7集团加起来还多,特朗普又把欧洲“推向”东方。可以看到,中方坚持“泰然处之、岿然不动”,就能在博弈中获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