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看到“中国式”三个字,我就激动了:之前的《中国式家长》用诙谐的方式调侃了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同时又只注重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孩子的心理和情感,扼杀孩子的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等问题。虽然不够辛辣也缺乏深刻,但还是找到了些许痛点,人们发现:国产游戏原来还可以在折射社会问题上做出一些贡献。
《中国式相亲》就选择的题材而言,则是另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在当代中国,相亲这一传统社交方式,正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又五味杂陈的姿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频繁上演。它不再是简单的为单身男女牵线搭桥,而是演变成了一场充满功利与现实考量的“交易”,弊端丛生,让人不禁对爱情和婚姻的纯粹性产生深深的怀疑。
那么,游戏《中国式相亲》是否在这个社会议题上挠到了痒处、甚至戳到了痛处?
纯为噱头的游戏名
如果你玩这个游戏是奔着对畸形中国婚恋市场的讽刺来的,那么你可能走错地儿了。因为这款游戏并不能完全满足你这方面的需求,它在讽刺婚恋市场方面表现得并不是很好,有一点,但不多。但如果你只是为了找一个国产小游戏来解解闷儿,没有那么高的要求,那可能这款游戏还不错。
游戏的主体内容更类似于一个GALGAME,作为一位涉世不深的返乡单身小伙,玩家将接手家族相亲产业,在撮合姻缘的同时去学习和理解爱情的真谛,并努力找到将伴随自己一生的唯一。
说白了,就是玩家在分手后继承了家中的相亲店,一边从相亲业务里捞钱,一边骑驴找马。
游戏的核心玩法十分简单,就是把自己经营的相亲店铺壮大。简单点说就是去街上寻找单身人士说服其成为会员,说服的方式为打牌(卡牌对战)。获胜后被询问者就会光顾你的店铺,还会缴纳相亲中介费。
之后的流程就跟传统的相亲差不多,根据男女的需求给他们匹配相亲。匹配的词条越多成功率越高,以此保证相亲会所的正常经营,并用赚来的钱进行装修扩大业务。
通过自身的卡牌组合和去和NPC们交流完成支线任务后可以获得观看匹配成功率的道具,能大大增加匹配成功性,完成一些对自己另一半要求十分苛刻的人的要求。
此外,城里的部分设施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精力上限提高之后能获得更多行动机会。
在干事业之外,主角自己也有婚恋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主线剧情里,主角会邂逅几位性格迥异的女主,努力培养感情才能让自己脱单。
游戏本身有四位女主角可以自行攻略,房东女儿的文静、主播少女的活泼、青梅竹马的性感、护士姐姐的知性,每一位女主角的设定都承载着一种死宅的“完美幻想”,和《完蛋》游戏极为相似。
在游戏中,与男主展开剧情的几位女性角色,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都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女人——这就是我最介意的点,明明是冲着游戏名来的,结果游戏非但没有扎根于现实,反而远离了现实,不仅没有反映现实的婚恋困境,反而用后宫戏消解了一切,仿佛那些真实存在的困难都并不存在。
制作组还在里面塞了一堆与相亲无直接关联的小游戏,比如钓鱼、和公园老大爷比体力等,就连和相亲对象一起玩个塔防游戏都要做进去,这明显不是以社会责任感为起点制作的游戏,而是纯粹以整活的方式取悦玩家,标题无非是引流的噱头罢了。
要说它哪里讽刺了中国婚恋市场,那相亲偶尔遇到的几个奇葩确实有,但占比太小,批判力度也不高,更像是对社会新闻的玩梗。
如果以GALGAME的角度来评判,这款游戏在立绘、配音和剧情方面都算上佳,就这个价格来说玩家也不亏。如果游戏不叫现在这个名字,我的评价也会更高一些。
乏力的后半段
2018年,《中国式家长》和《太吾绘卷》这两款国产游戏在Steam平台大放异彩,成为国产游戏的骄傲。它们画面粗糙,完成度仅达EA版水平,可独特的风格与玩法,让玩家纷纷买单。即便带着诸多不完美,但那是的中国玩家认为,独立工作室制作这些游戏也是一种出圈的办法。
但《黑神话:悟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玩家对国产游戏的期待,3A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最高游戏制作水平的象征。当国产游戏的标杆被大幅拔高,玩家对国产游戏的品质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中国式家长》,《中国式相亲》更有野心,内容更丰富、立绘更美观、架构更庞大,剧情部分采用了漫画的形式进行表述,在同样的低成本框架下,整体看上去高级很多。
但是它依旧摆脱不了半成品的成色,在四位女主的好感提升到婚前阶段前,流程还算有趣,但是之后体验就开始下滑,味同嚼蜡。
问题在于中后期过高的货币需求和过于单一的货币来源让人感到过于枯燥和压力过大。
在游戏的初期阶段,主支线剧情丰富,尚且有趣,四位女主角的剧情轮番上演,形象鲜明且情绪价值高。由于经济压力相对较轻,玩家或许能够凭借个人理解赚取足够的底金以吸引新角色,且无需过度消费于虚拟礼物,因此一切开销尚能承担。
然而,随着游戏进入后期,突然出现的高额开销(如5万元的治病费用),各女主角的剧情消费也随之攀升,声望积累变得艰难,加之婚姻所需的房产与车辆,以及婚礼的巨大支出,使得缺乏卡牌基础的玩家难以获得满意的游戏体验。即便采取极端策略,如构建专门用于盈利的卡组并投入大量时间招募角色,游戏体验依然欠佳。
再者,赚钱主要依赖于重复机械的打牌活动,缺乏多样性,容易审美疲劳。其他如钓鱼等休闲活动,不仅设计粗糙,手感欠佳,且与同类游戏相比也没有优势。
提升角色四维属性的迷你游戏同样乏味且挑战性过高,例如荣耀王者模式中的对手速度远远超过玩家,显得不公平,而记忆矩阵类小游戏则对玩家的记忆力提出了过高要求,且伴有不必要的复杂性。唯一稍显有趣的打碟环节也受到次数限制,未能充分满足玩家的娱乐需求。
此外,游戏后期的赶工迹象明显,如CG的缺失、配音的不完整等,进一步降低了整体的游戏体验。
结语
作为一款模拟经营游戏,私心以为《中国式相亲》在诸多方面未能达到同类优秀作品甚至是前作的水平,核心循环也较为重复没太大的乐趣,建议玩家在游戏更新完毕前持币谨慎购买,当然如果只是在春节期间图个乐的话,这个价格来消磨时间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