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兵太弱,许光达“怕上战场”?毛主席一句话直接点破“躲在娘怀里的崽没出息!”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次面对现代化战争。
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而志愿军呢?陆军能打,但空军、海军都还在襁褓期。
至于装甲兵,连“弟弟”都算不上,顶多是刚学会爬的娃娃。
许光达作为新组建的装甲兵司令,面对这个烂摊子,直言部队没经验,不敢贸然入朝参战。
而毛主席则给了一个让后人争议不休的回答“战争中成长!”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装甲兵起步太晚,底子薄得像纸。
说白了,新中国的装甲兵部队是在“捡破烂”中起家的。
抗战结束后,才从被打趴的日本关东军手里捡到几辆破烂坦克,修修补补,连个像样的编制都没有。
解放战争期间,靠缴获国民党的美式坦克,才勉强凑出个部队。
但数量少、技术差、战术全靠摸索。
抗美援朝的时候,刚从苏联买了10个团的主战坦克,还没捂热乎,士兵连怎么开车都没熟练,更别提上战场打仗了。
许光达心里清楚,装甲兵现在就是个“纸老虎”,打美军这种“钢铁怪兽”,结局想都不用想。
2. 毛主席的“实战论”,强行压缩了训练周期。
许光达说得没错装甲兵上战场就是“婴儿挑战壮汉”。
他的顾虑是理性的,毕竟战争不是儿戏,失败的代价太大。
毛主席的逻辑是另一套装甲兵这种新兵种,没实战经验,就得在战场上学。
你怕死?怕输?怕丢人?那干脆别打仗了。
“躲在娘怀里的崽没出息”,这句话让许光达无从反驳。
于是,原本需要一年的训练,被压缩到三个月。
结果如何呢?从战绩看,确实打出了英雄。
但从牺牲看,装甲兵的“实战成长”是用血换来的。
3. 美军的轻敌和志愿军的“土办法”,救了装甲兵一命。
看215号功勋坦克的战例就知道,当时的志愿军装甲兵,胜的不是装备,而是智慧。
美军的坦克技术强,火力猛,指挥体系完善,但毛病也大太自信,总觉得志愿军的“铁疙瘩”不值一提。
215号坦克正是利用了这种轻敌心理,伪装成土丘,静待时机,一击致命。
而且,志愿军的土办法——砍树铺路、假装撤退——也让美军吃尽了苦头。
坦克打得再好,终究是人在背后操作。
215号坦克的英勇,是战士们用命拼出来的,但这背后,也有对方轻敌的“功劳”。
许光达的“畏战”其实是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而毛主席的“实战论”则是革命乐观主义的体现。
两者并无对错之分,只是视角不同一个看当下,一个看未来。
事实证明,装甲兵确实在战场上成长了,但成长的代价是血和命。
历史没有假设,只有结果。
装甲兵最终成为了中国军队的钢铁脊梁,但在许光达和毛主席的这场“对话”里,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