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21日,BBC公布了“你心目中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票选结果。其中,丘吉尔位列榜首,撒切尔夫人则力压维多利亚女王、霍金等耳熟能详的人物,位列第16名。
第二年,BBC又发起了一项关于谁是“最不受英国民众欢迎人物”的评选,这一次,撒切尔夫人又“成功”入榜,名列第三。
这个结果显然出乎意料。
位居榜首的是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他人气低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伊拉克战争即将开战,民众反战情绪高涨,因此投票布莱尔,向政府施压。
位列第二的是名模乔丹·凯特,她私生活混乱、殴打老人,劣迹斑斑,不受欢迎也理所应当。
至于排在第三“高位”的撒切尔夫人,就颇为让人意外了。
当时撒切尔夫人已经78岁,卸任首相之职位已13年有余,早就退休回家养老了,可英国民众依然把她拉出来“批判”,可见对她的“爱恨交织”。
英国民众对撒切尔夫人的割裂态度不止于此。
2013年4月8日,撒切尔夫人逝世,享年87岁。
作为二战之后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英国花费了近1000万英镑为其在圣保罗大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礼葬,世界各地政要、国际机构代表约2300人前来出席。
当拉着灵柩的马车前往圣保罗大教堂时,沿路一些英国民众绷不住失声痛哭。
但与此同时,另一群英国民众表现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他们涌上街头手舞足蹈,戴上恶搞撒切尔夫人的面具,甚至大笑着举起香槟酒庆祝。
为何撒切尔夫人的形象在英国民众心中如此“割裂”?她到底做了什么?
今天,就从撒切尔夫人的内政角度,来回顾她波澜壮阔又充满争议的一生。
从玛格丽特到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原名玛格丽特·希尔达·罗伯茨,她的老爸阿尔弗瑞德·罗伯茨曾担任过格兰瑟姆市的地方议员,是保守党的忠实拥趸,这也让玛格丽特从小对政治就耳濡目染。
以至于她18岁时曾这样说:“政治已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
1939年二战爆发,英国政府采取“静坐战”,放任德国步步西进,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沦陷,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民众的声讨声中引咎辞职。
1940年5月,同样是来自保守党的温斯顿·丘吉尔就任首相。
丘吉尔对法西斯采取了坚决不投降的强硬态度,他在人心崩溃、民族危难之际,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
丘吉尔
丘吉尔壮怀激烈的声音顺着电线传到了罗伯茨一家的收音机中,15岁的玛格丽特心中的爱国热情被点燃,此后,她心中种下了政治启蒙的种子。
阿尔弗瑞德·罗伯茨是一个严厉苛刻的人,他要求女儿玛格丽特力争上游,不许自怨自艾,永远要坐在第一排。在这样思想的指引之下,玛格丽特在学生生涯一直都是班里的学霸,仅用一年时间就学会了他人数年才能学懂的拉丁文。
之后还顺利进入牛津大学,尽管是化学专业,但她一直奔走于保守党协会,参与政治活动。
青年时期的撒切尔夫人
1945年,带领英国赢下二战的丘吉尔在大选中惨遭落选,原因是:英国民众认为在和平年代,保守党那一套不符合国家重建的需要,工党艾德礼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更符合期许。
这一切都被玛格丽特目睹,或许那时起,她就已暗暗许下“重塑保守党荣光”的誓言了。
大学毕业后,玛格丽特从事了与专业相关的化工方面工作,同时她还一边攻读法律,一边积极参加保守党举行的集会。
1949年,年仅24岁的玛格丽特成功成为保守党议员候选人,尽管竞选失败,但她还是因为作为年龄最小的候选人而声名大噪。落选的她并未放弃,她在等待一个机会,她要继续蛰伏。
1951年,玛格丽特嫁给了比她大整整10岁的富商丹尼斯·撒切尔。
此后,“撒切尔夫人”就成为她余生的名字。
丹尼斯非常支持妻子的政治愿望,对其倾力相助,在丈夫的鼓励下,撒切尔夫人辞掉了工作,全身心投入政治活动中。10年之后,也就是1959年,撒切尔夫人终于如愿以偿当选为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距离“偶像”丘吉尔更近了一步。
撒切尔夫人
“牛奶强盗”在讲“牛奶大盗”这个事之前,有必要先提一嘴什么是“福利国家”。
简单来说,“福利国家”就是通过政府干预的方式,给英国民众在医疗、住房、教育、保险等社会的方方面面予以补助。
虽然该制度的推行,能最大程度缓解二战以后民众的生活压力,但也导致了英国政府财政的长期赤字,英国开始负担不起“福利国家”的开支了。
但改这些福利牵一发而动全身,谁也不敢去碰,于是一直保持了下来。
1970年,45岁的撒切尔夫人担任了教育大臣,进入了英国内阁。
初入内阁的撒切尔夫人并不知道“福利国家”的水有多深,她决定小试牛刀,削减一些福利开支,于是,她宣布将取消“给7岁以上孩童一天三次免费牛奶供给”。
这件举动很快便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上升到了英国民众对新政府不信任的地步,英国多处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民众愤怒地呼喊着“还给我们牛奶”,并怒斥撒切尔夫人为“牛奶大盗”。
这场政治风波给撒切尔夫人上了宝贵的一课,但她并未动摇“改革社会与经济”的决心,她决心再进一步,坐到最高的位置上,来一场大的变革。
撒切尔夫人
“铁娘子”的养成1975年,野心勃勃的撒切尔夫人,向时任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斯所在的保守党领袖位置发起冲击,最终成功击败希斯的理想接班人威廉·怀特劳,一举成为保守党的党魁。
但,当时的英国局势可以说相当糟糕。
由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阿拉伯国家通过石油禁运等手段反对以色列,导致石油等能源价格猛涨,英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对此,英国政府依旧保持着此前僵硬的经济政策,不愿改革福利制度,这导致1974年时,英国的财政赤字高达35亿英镑;1976年时,福利开支占到总开支的63.25%。
为此,英国民众对工党十分失望。
时间来到1979年,这一年的5月大选,撒切尔夫人所带领的保守党如愿击败工党,撒切尔夫人也成功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
撒切尔夫人(前)
撒切尔夫人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她早就看不惯了的“福利国家”制度开刀,她信奉“货币主义”理论,反对政府干预政策,将货币供应量与国家财政挂钩。
养老金方面:将养老金责任重心转移给私企和个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医疗方面:把大量国有医院转让给私人承包,私人办医院政府还会提供支持;
住房方面:减少盖公共住房,将原本属于政府的住房卖给私人。
撒切尔夫人
教育方面:不仅削了教育开支,还连带着把全日制大学生的社会福利、失业福利等等一大堆全削了,别说喝上免费牛奶了,估计下学期都得自带桌椅板凳上学了。
据说,撒切尔夫人削减福利后,其母校牛津大学拒绝给她“荣誉博士”学位。
失业改革方面:撒切尔夫人还将刀子对向了失业改革领域,而且削的更“狠”,把最低工资取消了,失业人员津贴削减了,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工资增长。
这些制度改革无疑把撒切尔夫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很多民众都对她的一系列改革强烈不满。
撒切尔夫人
在国企私有化方面:
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将国企私有化当作新政重点,先是把英国石油公司的19%股份卖给了私企,紧接着,英国电力公司、航空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一大堆国有企业,能转的全转出去。
国企私有化改革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70多万个国企岗位被削减,国库直接拿到200亿英镑的巨额收入,国有企业亏损给政府带来的财政负担被大大减轻。
文官制度改革方面:
这还不算“狠”,撒切尔夫人还上了更“狠”的——把矛头对准了文官系统。
于是,撒切尔夫人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文官制度改革,精简文官队伍,削减文官经费,减轻政府的庞大人员开支,提高办事效率与整顿懒散风气。一番大“裁员”后,文官队伍从1979年的73.2万削减到了1990年的56.2万人,同时削减他们的经费。
削弱工会势力方面:
英国工会势力有多大?看看两次工人大罢工就知道了。
1980年,英国15万钢铁工人因“工资纠纷”大罢工;
1984年到1985年,超过10万煤矿工人参与大罢工,爆发时间超一年。
对此,撒切尔夫人的反应可以用“铁”字来形容,寸步不让,最终大罢工以失败告终。
1984-1985年英国矿工大罢工
面对工人罢工运动的后台——工会,撒切尔夫人态度也十分强硬,她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打压工会组织,通过1980年和1982的《就业法》强制限制工会权力。此外,1984年颁布的新《工会法》还规定,每隔5年就得重新改选工会高层。
在诸如此类的措施下,工会的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削弱。
那么,撒切尔夫人实施的一系列“雷霆”改革,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1、英国经济真的从“昏醒”中复苏了,经历困境被破局;
2、撒切尔夫人遭受到无数的质疑与争议,以至英国民众对她“爱恨交织”。
撒切尔夫人(右)
时光鉴说或许有人会问,撒切尔夫人得罪了这么多人,她这首相位置能坐久吗?
答案是能,不仅能,而且她一坐就是三个任期,11年之久。
撒切尔夫人的从政风格,可以说强悍铁血、雷厉风行,甚至看起来有些刚愎自用,为此她常常说:“我喜欢争论,我喜欢辩论,我不希望任何人只是坐在我边上同意我的观点。”
而面对反对派的质疑与批判,撒切尔夫人也照单全收,并绝不让步。
在笔者看来,改革者往往都会遇到阻力,越富有争议性的政策改革,就越需要决策者高人一等的凌厉魄力和笃定决心。“破立并举”的背后,改革者往往也会承受大量争议与质疑。
撒切尔夫人即是如此,若仅仅是经济改革,撒切尔夫人不可能获得足够的名望,以支撑她渡过三届任期。
好,本期讲完了撒切尔夫人的对内强硬态度,那她“对外”又是什么风格呢?我们下期就来聊聊让撒切尔夫人威望大增的一场战争——马岛之战。
此文完!
最后,邀您点个关注,跟着我一起看本质。
这种人必将遗臭万年
切,撒切尔当时就被人骂死了,要不是加里铁尔上赶着来凑脸过来挨打,撒切尔立马就被国内轰下去了,当时还想来中国咋呼一下,本国人一句打不过,立马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