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吉麟的梅花,苍润秀雅

艺术欣赏 2025-03-29 10:55:31

江南烟雨浸润了丹阳的粉墙黛瓦,也滋养了汪吉麟(1871-1960)骨子里的梅魂。少年时,他在庭院手植数十株梅树,晨起扫落花,暮归对月影,梅的虬枝疏影早已刻入血脉。中年后,他索性将画室筑于梅林深处,宣纸常染冷香,画笔总带霜意。 汪吉麟作梅如参禅,必待寒冬雪霁,于万籁俱寂时展卷。他独创"回锋皴"笔法,以篆籀之力勾勒老干,墨色苍润似浸透百年风霜;点染新蕊时又化刚为柔,朱砂与钛白在笔尖交融,仿佛能听见冰棱下花苞绽裂的轻响。

上海艺专展览会上,一幅《虬龙醉雪图》令观者屏息——老梅向西倾而不倒,反向东抽出新枝,雪粒凝香处竟引得蜂蝶误入展厅。 晚年蛰居沪上弄堂,他仍坚持每年返丹阳为梅树修枝。九旬挥毫的《千梅图卷》中,春梅含露、夏梅结子、秋梅蓄蕾、冬梅破雪,四季轮回在十八米素绢上流转。有弟子问及画梅真谛,老人颤手剪下窗前梅枝插入笔筒:"看这伤口渗出的汁液,便是天地真气。"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临走前,“艺术圈”这些值得一读的美文还请您多多关注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