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

观观文化 2024-12-11 13:00:54

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于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拍摄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评审现场 图/新华社

“春节,在中国农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标志着新一年的开始。在这时,人们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是迎接新年,祈求好运,庆祝家庭团聚,促进社区和谐。这种庆祝的过程被称为‘过年’。”在此次申遗文本中,对“春节”是这样介绍的。

春节是内涵最为深厚、内容最为丰富、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广泛的中国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前后,全世界华人都会围绕着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欢庆这一佳节。数千年来,春节不断维系和强化着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情感纽带,对中华文明的绵延赓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海外传播范围的日趋扩大,春节已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在我馆的馆藏文物中,也有一件和春节有关的文物,名为清代 掐丝珐琅御制诗葫芦瓶,这个瓶子呈葫芦形状,上面装饰着各种彩色的缠枝花纹、蝙蝠纹、鱼纹、螭纹、罄纹、寿字纹、如意云头纹等,看上去喜庆和谐,寓意吉祥。古代人们对这种吉祥纹样十分钟爱,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清代 掐丝珐琅御制诗葫芦瓶 高46.5厘米;口径8.5厘米;腹径26厘米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瓶呈葫芦式,铜胎。小口,束腰,双球形腹,圈足。口沿与底足鎏金,通体以蓝釉为地。缠枝花纹铺满瓶身,另外口下饰一圈如意云头纹,颈部为一周蝙蝠纹,蝙蝠下缀罄纹和鱼纹,腹部有螭纹和寿字纹。纹饰喜庆吉祥,其中蝙蝠、罄和鱼的组合取“福庆有余”之意。

瓶上腹有鎏金楷书的“大吉”,下腹中间有一处鎏金开光,内书御制诗,“御制:幕调雨十兼风五,牒验蚕登与稻昌”并钤印“臣华”阴文红章款和“敬书”阳文红章款。这句诗出自乾隆皇帝写的御制诗,题目为《元旦试笔》。清朝时北方民间过年有着许多风俗,如在新年第一天将自己对新年的祝福和期盼写来下、张贴春联,等等。深居紫禁城的皇帝也不免受到了这些风俗的影响,从雍正年间开始,逐渐形成了元旦开笔的惯例。此诗饱含了乾隆对自己在新的一年亲贤勤政的要求,和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蚕登稻昌的美好愿望。

0 阅读:3

观观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