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很长一段时间,《岳飞传》和《呼家英雄》这两部讲故事的广播,那可是听得人最多的。在评书《呼家将》里头,有个使鞭使戟都特别厉害的家伙,简直就是战场上的无敌猛将,特别有名。这家伙虽然是金鞭呼家出身,但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王敖老祖学功夫了。
学成武艺下山后,他在东京大展身手,干掉了一个凶猛的和尚。接着,他又跑到北国战场,一枪一个,挑翻了好多辆着火的战车,那些车上装的可都是锋利的刀片。他还认祖归宗,帮着父兄打败了敌人的连环陷阱阵。就是因为这样,好多听过他评书故事的人都夸他是个特别勇猛、无人能敌的民族大英雄。但在实际的历史记载中,这家伙算是北宋王朝的罪魁祸首之一,那场让人痛心疾首的靖康之耻,跟他有着撇不清的关系。这家伙究竟是啥来头?为啥他写的小说里的人物,跟真实历史上的原型差别会那么大?
【演义小说中金鞭呼家的麒麟子】清朝时候,市民文学开始火起来,说到北宋,那会儿有两个特别有名的武将世家。他们一家子是天波府的杨家,男的上战场英勇牺牲,家里留下了一群坚强的寡妇守护国家。在《杨家将》这本故事里,打从金刀杨无敌那会儿起,老杨家的人就一直死心塌地地给赵宋皇朝看着边疆。这场战斗让族里的成年男子几乎全没了,天波府里头,就只剩下12个寡妇,她们还是坚持为国家出力。宋朝皇上为了夸奖杨家人对国家的大贡献,特意亲手写了块“天波杨府”的牌匾送给他们。杨家后代打仗时都爱用那杆闪闪发光的银枪,所以老百姓更喜欢叫他们“银枪杨家”。
跟杨家一样有名的武将世家,还有铁鞭王呼延赞这一支。在传奇故事书里,呼延赞之后,呼家也是高手不断,一个接一个地冒尖。呼延家族里,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像呼延庆、呼延平、呼延云灵、呼延云飞还有呼延灼,他们都是呼延家的佼佼者。跟杨家有所不同,呼延家代代相传的武器是水磨打造的钢鞭。正因如此,大伙儿都习惯把呼延家叫做“金鞭呼家”。尽管大家都更耳熟能详“杨家将”,但在那些历史故事里,呼延家在朝廷中的权势其实要比杨家更为显赫。这事儿得从呼延庆重新振兴呼延家开始聊起。呼延庆,他想要让呼延家再次威风起来。
那时候,呼延家遭了庞太师的大罪,全家都被冤枉杀了,就呼延守用一个人侥幸逃脱了。逃跑路上,呼延守用碰上个民间姑娘王金莲,两人成了亲,后来有了儿子呼延庆。为了保住呼延家的后代,爸妈没跟呼延庆说他的真实家庭背景,还给他起了个假名,叫王二。因此,呼延庆小时候压根不知道,自己原来是铁鞭王呼延赞的的后代,隔了好几辈的那种。后来他偶然发现母亲在密室里祭拜呼延家的祖先,这才明白自己真正的身世。
呼延庆胆子大,为了给祖宗扫墓,他独自一人跑到了汴京城的双王府。没想到,他在那儿哭得太大声,把庞太师派来守着的守卫都给吵醒了。经过一番激烈的争斗,年纪小又没势力的呼延庆被困在了汴梁城里。多亏了高猛、包拯、寇准这些好心人的出手相助,呼延庆最后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成功逃了出去。呼延庆那丰富多彩的人生,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小说里头写的呼延庆,那可是忠心耿耿,既勇敢又聪明。只要有他出兵打仗,就没有赢不了的仗。结果就是他最终帮呼延家洗清了冤屈,自己也被赵宋朝廷封为了忠孝王。
清朝那会儿,演义小说可不少,但要说谁最出名,那肯定是呼延庆。讲他的小说、评书啥的,加起来得有十多本。“呼家将”这个响当当的名号,其实是从呼延庆那会儿才开始传开的。那时候,呼延庆在老百姓中的名气,简直快要把岳武穆给比下去了。就是因为这样,现在很多不清楚情况的人都把呼延家的那个杰出后辈当成了真正的民族大英雄。其实吧,这些小说里也就呼延庆这个名字是真的,剩下的故事嘛,几乎都是人们编出来的,有九成九都不靠谱。
【得到机会的嘴炮外交家】小说里头的忠孝王呼延庆,他还有个身份,就是慈云太子,宋徽宗特别信赖的顾命大臣。等宋徽宗坐上皇位后,呼延庆就安安静静地去世了。但实际上,呼延庆这家伙是在宋徽宗坐上皇位之后才真正崭露头角的。呼延庆,这家伙确实是北宋开国大将呼延赞的后代,不过到他这儿,可没那么神勇无敌,成不了万人敬仰的大英雄。而且,皇帝也没给他封个王啥的。而是窝在登州,当个平平无奇的平海军指挥使。
北宋那时候的军队,要说强的,也就西边一直在打仗的那拨人还算可以。剩下的嘛,大都是临时凑起来的,没啥战斗力。在众人眼里几乎没啥存在感的海军,简直就是这群杂乱无章队伍里的“隐藏高手”。在这种部队里头当指挥官,平时也就混混日子,捞点外快,再敲诈敲诈路过的商船,除此之外,能干的正经事儿真没多少。呼延庆因为没事做,就学了好几种外语,没想到这技能竟让他成了宋徽宗眼里的香饽饽,专业对口,顺利进了北宋末年外交官的行列。宋徽宗这人确实挺机灵,但治理国家那套想法,简直是又傻又天真。
所以当朝廷里有人建议说可以跟金国联手打败辽国时,宋徽宗乐坏了,立马就点头答应了。他还赶紧派了马政、呼延庆这些人去跟金国建立友好关系。那时候,辽国早已经被强大的金国打得抬不起头了,眼看就要灭亡,只是个时间早晚的事儿。这种情况下,大宋该把真正的对手看作是金国那个大块头,而不是那个快要撑不住的辽国。朝廷里不少精明的人都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并不支持“联合金国消灭辽国”的计划。但宋徽宗这个大佬就是不听劝,非得按自己的想法来,硬是要派呼延庆他们跑一趟金国,去完成那个“和金国联手干掉辽国”的大计划。呼延庆挺能说的,但眼光不怎么长远,心里老惦记着那些功名利禄。
所以,一接到皇上的旨意,他心里头琢磨的全都是怎么搞定宋徽宗交代的事儿,然后赶紧回来加官进爵,捞点好处。他压根儿没想过,辽国覆灭之后,大宋可能会被金国给并吞了。于是,呼延庆和马政他们一伙人,借着买马的由头,踏上了前往金国的路途。这次出门,呼延庆他们确实见到了大老板完颜阿骨,但俩人坐下来聊了半天,也没琢磨出个能行的办法。不过好在他们回来时顺道带了金国的使者,因此皇帝也就没有责怪他们。
没过多久,皇上跟金国那边初步谈妥了,就又叫上马政、呼延庆他们几个,让他们跑一趟金国去,把盟约给正式签下来。队伍走到一半时,朝廷里闹起了风波,平海军的指挥官呼延庆瞅准时机,把马政正使的位置给顶了。就是那次突发事件,害得呼延庆成了北宋朝廷货真价实的罪人。
【一力促成“海上之盟”】金国从完颜阿骨打强大起来后,就变得特别嚣张,根本不把辽国和大宋当回事。于是,就借着北宋使团在路上耽搁的机会,大家纷纷找呼延庆的茬儿。呼延庆虽然礼貌地说明了情况,但结果还是被金国人给抓了起来,关了起来。呼延庆他们被关起来的那半年,可真是吃了不少苦头。跟着他们的那些人,有的手指都因为太冷而冻坏了,甚至没了。后来呼延庆不停求情,金主终于松了口,把他们给放了出来。
呼延庆心里头有个过不去的坎儿,觉得不能白白吃了苦头还啥也没干成。于是,他就一股脑儿地给金主摆事实、讲道理,不停地劝说着,就盼着能完成自己肩上的任务。金国的人觉得灭掉辽国易如反掌,因此他们压根儿没当回事。最后,多亏了呼延庆一直的努力,那位捞了不少好处的金主,这才不太情愿地点了头,答应了。不过,他们坚持北宋朝廷得另外派人当使者,并且还得有正式的国书文件。呼延庆费了好大劲才搞定任务,所以对这事儿他满口应承了下来。呼延庆他们担心再生变故,所以从金国军队手里逃出来后,就一直没敢多休息,马不停蹄地日夜赶路,终于回到了大宋的地盘。
回到宋廷,呼延庆激动得眼泪都下来了,心里五味杂陈。这次他可真是命悬一线,差点就被那些野蛮人给害了。为了能让这次盟约顺利达成,呼延庆在朝廷大会上跟一众大臣据理力争,拼命为金国人讲好话。宋徽宗心里早有了主意,所以这场辩论到最后,呼延庆自然就赢了,没啥悬念。拿到期盼已久的结果,宋徽宗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他大方奖赏了呼延庆后,立马就让赵良嗣和王瑰两人,又拿着国书去金国出使了。果子成熟的季节已到,呼延庆就没法再留在使团里了,他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到了登州水师那边。1120年2月份,大宋费了好大劲,经过好几年努力达成的协议,终于被金国人点头同意了。这就是大家熟知的“海上联盟”。
盟约签好,到了按功劳给奖赏的时候,呼延庆却没在奖赏名单上,要知道他为了这事儿可是操了不少心,费了不少劲。结果却是,宋徽宗给王黼和童贯两人升了官,提高了他们的地位。这主要是宋徽宗喜欢任用亲信的关系,但更关键的是,提出那个“联手金国灭掉辽国”主意的人里头,有王黼和童贯这两个大大的坏蛋。没过多久,宋徽宗就让童贯拿了很多钱,名义上把这些钱用来赎回燕云十六州。赵宋王朝有个老规矩,说谁能把燕云十六州收回来,就能被封为王。就因为这个,童贯借着这个机会,在北宋朝廷里混了个广阳郡王的头衔。宋徽宗赵佶实现了祖宗传下来的心愿,心里头那个美,得意洋洋的。他特地找人写了篇《复燕云碑》的文章,好好夸耀了一番自己的丰功伟绩。现在大宋的皇帝和大臣们正忙着庆祝胜利,可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完颜阿骨打那边已经磨刀霍霍,打算往南打了。他还放出话来,说两三年之内,一定要把燕云十六州给抢回来。
【短视造就的靖康耻】在中国历史上,经常能看到小团体联手结盟,一块儿对付那些厉害的对手。这种情况其实挺多的。三国那会儿,蜀国和吴国联手对抗曹魏的赤壁大战,真的是个经典案例。一眼看去,“联手金国灭掉辽国”这主意好像挺不错,但仔细琢磨琢磨,北宋找上金国,这可不是啥“联合弱小对抗强大”,简直就是“跟猛虎商量要它的皮”,自己往火坑里跳。北宋国力那么弱,还想跟金国合作,这不是自找麻烦嘛。另外,虽说北宋费了好大劲把燕云十六州给赎回来了,但那些地方早被金人抢得啥都不剩了。再说了,从“海上之盟”订立过了足足六年时间后,女真人突然就不顾一切地违反了约定,大举发兵往南边打过去了。那时候的北宋政府,一是压根儿没防备,二是军事上跟金国人差太远,所以打一仗输一仗,没多久金国人就一路打到了汴京城门口。汴京作为宋朝的京城,防守能力确实挺强的。要是宋徽宗那时候下令死守,估计女真人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撤走。可宋徽宗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心里乱成一团麻,急急忙忙就把皇位塞给了儿子,自己则溜进了皇宫深处藏起来。
打仗这事儿,换将领那可是大忌讳,更别提在战场上突然换个皇帝了,这简直离谱。因此,当宋徽宗使出这一招奇葩手段后,朝堂里的许多大臣都愣住了。尽管心里头直嘀咕,想骂上几句,可到最后,朝廷里的文官武将还是硬把宋钦宗赵恒推上了龙椅。赵恒这人挺窝囊,当上皇帝后,对金国人畏首畏尾,根本不敢招惹。他一门心思就想着靠给金国人送钱物,来换得一段时间的安稳日子。为了向金国人表明自己的忠诚,他不仅狠下心处决了一名胆敢对金人发射石弹的炮手,甚至还将自己的亲妹妹送进了金军的营地。碰到这样的君王,这个国家迟早得完蛋。
尽管皇上问题一大堆,金兵围了汴梁城好几个月,却还是对这座固若金汤的城池束手无策。就在他们打算撤退之际,北宋朝廷却又一次刷新了愚蠢的新高度。何栗这个宰相,实在没法子了,居然把宝押在了一个叫郭京的江湖术士身上。他盼着郭京能用他那套六甲神兵,把金兵给打得落花流水。郭京跟宰相说,要施展他的六甲神兵大法,非得把城门大开不可。结果,就这么个离谱的理由,让金兵一直打不下来的汴梁城,被自己人给轻易丢了。
汴梁城被金人攻破后,那些残暴的家伙就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无情杀戮。这座原本居住着上百万人的大都市,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没落和衰败。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艰难,就像那地上的野草,而赵宋皇室也悲惨地变成了金人的手下。根据历史记载,赵佶、赵恒还有他们的皇后,都被金国人用一种叫“牵羊礼”的方式狠狠地侮辱了一番。以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公主们,沦为了金人的手中之物,大多遭受欺辱后悲惨死去。这事儿吧,虽然不能完全怪在“海上之盟”头上,但北宋朝廷跟金国联手打辽国这事儿,确实让北宋更快地走向了垮台。
【结语:】北宋为啥会完蛋,原因可不少,呼延庆在其中只能算是非常不起眼的小角色。其实这话挺有道理,“一场大雪崩下来,哪片雪花能说自己没责任”。他那时候坚决主张跟金人达成那个“海上联盟”的国家大计,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让北宋更快地走向了灭亡。这么说吧,呼延庆被说成是北宋朝廷的罪魁祸首,那是一点都不冤枉。《南宋李焘的资治通鉴补充三十七卷》在南宋时期,有个叫李焘的学者,他写了本书叫《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这本书的第三十七卷里,记录了不少重要的历史事件。跟《资治通鉴》一样,这本书也是讲历史的,但它更像是对前者的一个补充和延续。李焘在书里详细地写了那时候的朝政大事、战争纷争,还有一些社会上的风云变幻。读这本书,你就像是穿越时空,回到了南宋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历史事件的发生。李焘的笔触很细腻,把每个事件都写得明明白白,让人一读就懂。所以,如果你对南宋历史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李焘这个学者和他的作品,那不妨去读一读《南宋李焘的资治通鉴补充三十七卷》。相信你会从中收获不少知识和感悟。大众百科——呼延庆简介呼延庆这个人,在历史上挺有名的。他不是那种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而是有着不少传奇故事的大英雄。要是你对古代的英雄豪杰感兴趣,那呼延庆的故事绝对值得一听。说起来,呼延庆的出身可不简单。他来自一个武将世家,家里人都是打仗的好手。可能是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呼延庆也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据说,他力大无穷,勇猛无比,在战场上那可是所向披靡。除了武艺高强,呼延庆还特别有智谋。他懂得怎么运用策略来取得胜利,这可不是一般武将能做到的。正是因为这样,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辉煌的战绩。当然了,呼延庆的故事可不止这些。他的传奇经历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了不少人心中的英雄偶像。要是你也想听听这些精彩的故事,不妨去大众百科上搜一搜,保证让你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