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上海队最近输给新疆,这事儿,要我说,挺让人五味杂陈的。按理说,竞技体育嘛,输赢正常。但上海队的情况,又有点不一样。外援禁赛,主力受伤,新来的外援还没磨合好,这仗怎么打?输球好像成了“理所当然”。可“理所当然”这四个字,细琢磨琢磨,又让人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想想第一阶段,上海队那成绩,一胜九负,简直惨不忍睹。换帅如换刀,临危受命的卢伟,第一件事就是把布莱德索给请回来了。一个原本都打算退役的人,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就来了,这得是多深的感情?说实话,当时我挺感动的。要知道,布莱德索的CBA生涯,就只效力过上海队。
布莱德索这赛季也确实拼,场均13.6分,9.6个助攻,数据摆在那里。可天不遂人愿,偏偏又受伤了,还是无对抗情况下的大腿拉伤,直接赛季报销。为了季后赛,上海队不得不紧急签下俩新外援。按常理来说,被取消注册了,就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了。但布莱德索没走,还在陪着球队。比赛那天,还带着老婆来现场加油。据说,最后一场比赛,球队还要专门致敬他。球迷也挺暖心,送礼物,希望他下赛季能回来。布莱德索也说了,上海队是他的第二个家,能不能回来,拭目以待。
但说实话,我觉得布莱德索再回来的可能性,真不大。他上赛季就想退役了,这次回来,也算是仁至义尽。一个在NBA证明过自己的球员,没能帮上海队拿个总冠军,可能确实有点遗憾。不过,话说回来,替代布莱德索的新外援哈维,表现还真不错,24分10助攻。如果不是刚开始有点不适应,三分球不开,估计能拿更高分。这么看,上海队的新外援,还是挺靠谱的,能提供即战力。这事儿,表面上看,是球队输球,外援受伤,新援加入。但往深里想,却能琢磨出点别的东西来。
首先,CBA对外援的依赖,是不是有点太重了?一个布莱德索受伤,整个球队的战力就下降这么多,这正常吗?国内球员的成长空间,是不是被压缩了?当我们习惯性地将球队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外援身上时,是否忽略了对本土球员的培养和提升?其次,CBA的赛程安排,是不是也应该更科学一点?高强度的比赛,球员受伤的风险本来就高。布莱德索这种无对抗下的受伤,虽然是意外,但也暴露出球员身体疲劳的问题。仅这一个赛季,就有多少球员因为伤病缺席比赛,甚至赛季报销?再有,球队管理层的运作,是不是应该更长远一点?紧急签下外援,固然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但长期来看,对球队的建设,又有什么帮助?是不是应该更注重青训,培养自己的球员,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外援?
说到底,CBA要发展,不能只靠砸钱,不能只靠外援。要真正把联赛搞好,还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培养本土球员,优化赛程安排,提升管理水平,这些都是绕不开的坎。布莱德索能不能回来,现在说还太早。但不管他回不回来,上海队都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不能总是指望“救世主”,得靠自己站起来。这不仅是对上海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CBA的期盼。至于球迷送的礼物,布莱德索那句“上海是我的第二个家”,听着确实挺暖心。希望这份情谊,能成为上海队前进的动力。毕竟,一个有温度的球队,才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