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分兵后,红25军为何没有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

香巧说过去 2024-11-22 04:23:19

在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中,红军的长征是一段传奇的历史。而在这段历史中,有一段被毛主席称为“至暗时刻”的时期,那就是著名的“草地分兵”。

当时,张国焘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不顾中央的命令,选择了南下,令中央红军只能孤军北上。

而就在这个极其危急的时刻,隶属于红四方面军的红二十五军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他们毅然选择北上,并先期抵达陕北,不仅成功为中央红军北上打通了道路,还在陕北巩固了根据地,为党中央把指挥中心放在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当时红二十五军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其背后又隐藏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这一切,都还要从鄂豫皖苏区的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说起。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大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了“围剿”。

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张国焘由于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不顾徐向前的劝阻,做出了与敌军正面决战的决定。

在张国焘的错误指挥下,红四方面军不幸落败,鄂豫皖苏区大部被攻陷,张国焘只好带着红四方面军主力向陕南转移。

而当时红25军的一部则被留在了鄂豫皖苏区,作为对敌军的牵制,继续坚持斗争。

1932年11月,面对敌人10个师的重兵压境,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黄安紧急召开军事干部会议,决定重建红二十五军,作为坚守苏区的坚强柱石。

新组建的红二十五军,由吴焕先担任军长,王平章担任政治委员,约7000名战士,他们肩负着扭转危局的重任。

然而,战斗的残酷超出了预期。红二十五军在光山、黄安等地的防御战中,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伤亡惨重,一度只剩下不足1000人,形势岌岌可危。

省委在困境中多次召开会议,寻求突破。红二十五军在绝境中采取了灵活的游击战术,像幽灵一般在敌人的防线间穿梭,不断取得小规模的胜利,为苏区的存续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933年10月,红二十五军的一部返回皖西北改编为红二十八军,由徐海东担任军长,郭述申担任政治委员。

他们不与敌人正面硬拼,而是在外线游击战中连连得手,石门、固始、六安等地的胜利,如同黑夜中的火花,照亮了战士们心中的希望。

1934年4月,张学良率领东北军等16个师、4个独立旅对鄂豫皖苏区发起了大规模的“围剿”。

为了应对敌军,红二十五军与红二十八军在商城成功会师,两部合编为红二十五军,徐海东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共3000余名战士。

合编后的红二十五军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灵活的战术,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企图。

1934年11月,张学良又率大军卷土重来,面对东北军9个师和“豫鄂皖三省追剿队”40多个团的兵力,中共鄂豫皖省委果断决定,让红二十五军向平汉铁路以西进行战略转移。

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打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下,从何家冲出发,开始了长征。

11月17日,红二十五军在越过平汉铁路后,进入桐柏山区,但发现该地区不利于发展,决定向伏牛山区挺进。

为隐蔽真实意图,徐海东指挥红二十五军先佯攻枣阳县城,在成功迷惑敌人后,又突然挥师东进,冲破敌阻,转向东北,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二十五军在行军途中,遭遇了地主武装和敌军的袭扰,但通过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严格执行群众纪律,争取了群众支持,并顺利通过围寨地区。

11月25日,红二十五军在象河关附近与敌军交战,26日成功穿过许南公路,进入伏牛山东麓。

之后,红二十五军又在独树镇和拐河的战斗中面临了严峻挑战,但在徐海东和吴焕先的坚强领导下,他们成功击退了敌军,突出重围。

12月4日,红二十五军到达卢氏县,发现敌第六十师已控制入陕大道。在货郎陈廷献的帮助下,红二十五军找到一条隐蔽小路,成功进入陕南。

之后,红二十五军又经历了铁锁关、三要司和庚家河的战斗,成功在陕南站稳了脚跟。

此行,红二十五军经过1800余里的艰苦跋涉,以不足3000人的力量,成功牵制了敌人大量兵力,完成了战略转移,并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在之后的日子里,红二十五军面对敌军对鄂豫陕根据地的不断“围剿”,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力量。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通过缴获的报纸和交通员带来的信息,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已在川西会师,并有北上动向。

徐海东与吴焕先商讨后决定率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已经营半年之久、相对稳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立即向甘肃方向挺进,牵制敌人,以策应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

在进入甘肃之后,红二十五军多次主动出击,经历近一个月的浴血奋战,牢牢地将敌人的兵力吸引了过来,但军政委吴焕先却在作战当中不幸牺牲!

此时,红二十五可以说是给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创造了北上的最好机会。

然而,张国焘却在这时突然反悔,并且命令红四方面军南下。

张国焘的这一决策令毛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大为震惊,而徐向前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将领,不得不跟随张国焘南下,心情也异常沮丧。

此时,摆在红二十五军面前的是一次事关全军声誉与未来的抉择,他们要么选择继续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要么跟随红四方面军南下。

为此,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在徐海东、徐宝珊、戴季英等人的据理力争下,红二十五军没有选择南下,而是选择了继续策应中央红军北上。

红二十五军的这一决策可以说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决策保证了红二十五军的战斗力,为后来的抗日战争保留了重要力量(红四方面军在南下后损失惨重,从8万余人锐减到4万人)。

其次,红二十五军的行动为中央红军的北上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为长征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最后,红二十五军没有随红四方面军南下,令张国焘少了一个重要筹码,使其的分裂阴谋未能得逞。

1935年12月,毛主席率领着中央红军最终抵达了陕北,但是由于经历一路征战,出现了很严重的粮饷问题,因此他向徐海东写信,希望可以借2500大洋以解燃眉之急。

徐海东在收到借条后,立刻把供给部部长查国桢找了过来。

徐海东在询问查国桢剩余资金后,得知还有7000块大洋,当即决定留下2000大洋,将5000块大洋上交给了中央。

除此之外,他还动员部队把缴获的部分武器、弹药、药品、布匹等都给中央送去,他还命令每个班挑一把最好的机枪送给中央红军,甚至将最精锐的骑兵团也交给了中央指挥。

毛主席后来多次提到这件事,对徐海东的慷慨援助表示感激,并称赞徐海东是“最好的共产党员”、“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红二十五军在草地分兵后,选择不跟随张国焘南下,而是继续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这一决策展现了红二十五军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同时也展现了其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的独立作战能力和战略眼光,他们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

- 作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编纂委员会

-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0年2月第1版

[2].《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

- 作者:芦振国、姜为民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86年8月第1版

[3].《红军长征史》

-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科研部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96年9月第1版

2 阅读:848

评论列表

三实先生

三实先生

9
2024-11-23 20:43

红二十五军没有电台,根本不知道什么草地分兵!只知道一个消息即一四方面军会师北上,所以吴焕先做出向甘肃进兵为红军北上分担压力,后来切断西兰公路十几天后敌军包围了上来,所以才照原先预案向陕北进军。所以小编提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伪命题。

园园

园园

7
2024-12-09 23:16

红25军与红四方面离那么远,它们怎么南下?红四方面军南下的时候,红25军已在陕甘与陕北红军组建了红15军团。

龙云

龙云

5
2024-12-07 21:30

不知就不要乱说。

三实先生

三实先生

5
2024-11-23 20:47

还有不是第二先遣队,没有"第二"这两个字!因为红二十五军没有电台,跟谁也联系不上!而程子华1934年6月份从中央苏区出发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方志敏他们那个北上抗日先遣队,因为还没有成立。我有红二十五军长征时那张布告图片,就叫"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用户10xxx30

用户10xxx30

3
2024-11-30 13:52

不懂装懂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