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苦会损伤大脑?西方最新研究出炉,孩子真的应该“穷养”吗?

知识TNT 2024-08-21 14:41:02

中国传统文化中,苦难教育和“穷养”子女的观念由来已久。祖辈们坚信,艰苦的生活条件和严厉的教育方式能够塑造孩子的坚韧品格和顽强意志。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观念真的如他们所想吗?

吃苦是福?大错特错

根据近期发表在《自然》旗下子刊《分子精神病学》的一篇文章发现,长期生活在压力大、环境艰难的人,特别是孩子,他们的大脑发育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具体来说,长期处在高压力下,会让大脑中负责情绪管理和思考的关键区域,比如前额叶皮层和海马体,出现萎缩和功能下降。

根据科学数据,这种萎缩可能会让前额叶皮层的厚度减少10-15%,而海马体的体积可能减少5-8%,这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情绪稳定性和思考能力。

这种损伤还可以用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失衡来解释。人在极度压力下,大脑中的皮质醇水平会大幅升高,而皮质醇是应对压力的主要激素。

如果皮质醇长期保持高水平,神经元(大脑细胞)会因为过度兴奋而逐渐受损,甚至可能导致神经元死亡。这不但会破坏大脑的结构,还会直接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同时增加患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问题的风险。

更糟糕的是,长期生活在困境和压力中的儿童,他们的大脑发育可能会受到阻碍,某些神经通路可能无法正常形成或发育不全。

甚至可能改变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轨迹,导致成年后的情感障碍、社交困难,以及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例如,19世纪的美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的阶段,工厂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许多儿童被迫进入工厂从事繁重的劳动。据估计,到19世纪中期,大约有18.4%的工厂劳动力是10岁以下的儿童。

他们往往每天工作10到12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工作环境极为恶劣,常常在通风不良、噪音极大、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工作。

生活条件也非常艰难,许多儿童因营养不良、过度劳累而生病,甚至夭折。据统计,在19世纪末期,每10个工厂儿童中就有1人因工伤致残。

这种“苦难教育”非但没有培养出健康的社会个体,反而使许多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不然美国也不会通过一系列保护儿童的法律,如1904年的《国家儿童劳动委员会法案》和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案》。

而在正常环境中成长的个体,其大脑发育更为健康,神经连接更为紧密,处理情绪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为出色。

这些人通常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情感稳定性以及更高的社会适应性。可以说,健康的成长环境为大脑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使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例如罗斯福的事例,罗斯福家族是纽约州的名门望族,家里不仅地广钱多,社会地位也很高。

他的父亲詹姆斯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萨拉则是个对教育相当有一套的女性。她甚至亲自监督了富兰克林的早期学习,培养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在1921年,罗斯福感染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瘫痪。但在充满关爱和支持的环境中,罗斯福早已锻炼出了超强的情感稳定性,通过长期的物理治疗和坚持,继续活跃在政治舞台上。

最终在1932年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并通过一系列“新政”政策,美国的失业率从1933年的25%下降到1941年的14%。

同时,在二战期间,罗斯福更是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成功团结了盟国,建立了强大的国际联盟,为击败轴心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能力成为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次的总统。

苦难教育一无是处?

为了理解中国传统中“苦难教育”观念的形成,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上的社会背景。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根据统计数据,在清朝末期,中国约有80%-90%的人口从事农业劳动。

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工具落后,农民的生活普遍艰难,物资极为匮乏。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了保证家庭的生存,人们逐渐形成了崇尚吃苦耐劳的价值观。

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就被要求参与繁重的体力劳动,这种教育方式被认为能够让孩子从小适应艰难的生活环境,以便长大后能够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重任。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穷养”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育策略。

时代变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末,中国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城镇人口比例从1978年的17.9%上升至2020年的63.9%。

201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4.34万亿美元,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提升。

尽管如此,传统的“苦难教育”观念在一些家庭中依然根深蒂固。许多家长仍然认为,只有通过让孩子吃苦受累,才能培养他们的坚韧品格和抗压能力。

但教育的本质就应该像邓小平在1983年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引导和支持,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在苦难中挣扎。

正如一直以往我们所作的那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在教育上也应当继承传统文化中那些有助于孩子成长的优良部分,比如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知识的尊重。

同时,我们也要把过度的苦难教育像过季的衣服一样清理出我们“教育的衣橱”。才能更好地朝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目标前行

0 阅读:22

知识TNT

简介:知识无穷无尽,爆炸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