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的快速纵队根本不符合实际需要,就是个摆设

姗一姗说娱乐 2024-12-05 14:08:38

抗战胜利后国军除了整编师、整编旅外,还搞出了快速纵队这一编制。表面上看快速纵队这一作战单元非常高大上,类似今天的合成旅部队,是诸多兵种(坦克装甲兵,炮兵,机械化步兵等)的合成。按道理说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应该很强,在作战中应该能发挥出很大作用,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情,下面具体跟大家说说。

美制M3A3式轻型坦克

首先说一下国军1个快速纵队的组成情况,正常情况下1个快速纵队包括1个旅的步兵(都是从精锐部队抽调),2个炮兵营(每个炮兵营配备12门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1个坦克营(配备24辆美制M3A3式轻型坦克),1个汽车团,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等,总兵力超过1万人。理论上这样的特种部队无论火力还是突击能力都很强,属于当时国军的顶配。

国军快速纵队实际表现不佳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战术定位就有问题,快速纵队适合打阵地战时用来突击重点(需要友军紧密配合),或者在战役胜利后用来追击敌溃军、扩大胜利成果。当对手擅长运动战时优势就发挥不出来,而解放军一直是运动战的高手,有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针,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基本是运动战,根本不会给国军快速纵队任何机会。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已经具备战略决战能力打阵地战时,国军快速纵队一是配备的坦克/装甲车数量太少,二是作战时分散使用,导致根本啃不动解放军的核心阵地。

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

其次是当时中国的道路基建限制了快速纵队的机动性,通过铁路机动意义不大,铁路太少且主要连接大城市,解放军不又在大城市。至于通过公路机动,解放军主要在乡镇农村,当时的乡镇道路有多少能让十轮大卡牵引美制105毫米榴弹炮快速机动?更别说,解放军随时可以发动群众把道路给你截断一下,光是保障道路畅通国军就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而且防不胜防,可以参考八年抗战鬼子的交通线被抗日军民破坏的有多惨。

第三个原因是快速部队数量太少了,前后总共组建了不过8支(其中第1、2、3快速纵队都有重建),还要分散到各个战场,这太少了,根本不够用。加起来不过5万多人的机械化部队其实改变不了战局!

还有一个很客观的原因,国军快速纵队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摩托车都需要汽油,当时汽油主要靠进口,现有汽油库存不足以支撑快速部队高频次出动,出动前需要确认情报,否则不能轻易出击。以国军的侦察效率,等确定好目标可以出击时,解放军早转移了,出击的话连解放军的影子也看不到。

美制十轮大卡

此外最主观的原因是,国军内部配合不行,甚至为了抢功互相拆台。快速纵队中内部不同兵种之间协调都是个大问题,机械化步兵、坦克装甲兵、炮兵分属不同的指挥体系,快速纵队指挥官光是协调好横向管理的几个军事部门就要花费大量精力,很多时候就是互相扯皮,把宝贵时间都浪费了。

快速纵队就算看准了目标、缠住解放军,因为缺乏友军的支持和配合,最终也是无功而返。甚至运气不好时,被解放军诱敌深入、集中兵力打个歼灭战,结果猎人变猎物了。例如国军第1快速纵队就是在1947年1月被我华东野战军抓住战机一举歼灭,解放军缴获了24辆美制M3A3式轻型坦克(1个坦克营的装备)、48门美制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2个炮兵团的装备),此外还有大量汽车和美械武器。

不过这种快速纵队在解放军手中,用来打击国军倒是正好,正中国军软肋。历史上解放军就是缴获了国军快速纵队的武器装备后,组建了自己的快速机动部队用来追击国军溃军,更好地打歼灭战。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