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高管的“高价”薪酬

线手老赵 2025-04-20 04:15:27

资料图。

贝壳高管的“高价”薪酬

王琳

日前,贝壳发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过去一年,尽管贝壳的交易额和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但贡献利润率最高的存量房业务收入却出现停滞,净利润更是出现大幅下滑。

派发末期现金股息的举措也未能提振市场信心,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在财报发布后,贝壳股价均遭遇连续下跌。

就在市场对贝壳长期盈利能力担忧的同时,贝壳高管却出现“天价”薪酬,与公司业绩形成鲜明对比,也引来舆论的高度争议。

核心业务增速分化

根据贝壳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贝壳2024年实现净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20.2%,主要由于新房业务净收入的增加及家装家居和房屋租赁业务的扩张。总交易额3.35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主要由于公司积极的增长策略和进阶的市场覆盖能力。

从收入结构来看,曾经的核心业务存量房业务,收入增长不明显,2024年的净收入为282亿元,与上年的280亿元基本持平。

其他业务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比如,新房业务净收入337亿元,同比增长10.1%;家装家居净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6.1%;房屋租赁服务净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135%;新兴业务及其他净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8.8%。

盈利方面,贝壳2024年毛利率为24.6%,而2023年为27.9%。贝壳在财报中表示,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贡献利润率相对其他收入来源较高的存量房业务净收入贡献占比下降,及固定薪酬成本占存量房业务的净收入的比例提高,致使存量房业务的贡献利润率下降。

根据财报,2024年贝壳存量房业务净收入282亿元,贡献利润高达122亿元,新房业务净收入337亿元,却仅贡献利润83亿元。此外,家装家居净收入148亿元,贡献利润45亿元,房屋租赁服务净收入143亿元,贡献利润仅7亿元。

财报显示,贝壳2024年实现经营利润37.7亿元,而2023年为48亿元;2024年经营利润率为4%,而2023年为6.2%,主要由于与2023年相比,2024年毛利率降低,部分降幅被经营杠杆有所改善所抵销。

2024年净利润为40.8亿元,而2023年为58.9亿元,同比下降30.7%;2024年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40.7亿元,而2023年为58.8亿元,同比下降30.8%。

成本压力显著

可以看出,过去一年,贝壳存量房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收入占比虽有提升,但这些高增长的业务目前对利润贡献有限,反而拉高了成本和费用。

根据财报,贝壳2024年的营业成本总额705亿元,同比上涨25.8%。营业成本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总营收的增长速度,这也造成了贝壳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在营业成本中,外部分佣228亿元,同比上涨11.5%;内部佣金及薪酬189亿元,同比上涨11.1%。

此外,家装家居的营业成本102亿元,同比上涨32.8%;房屋租赁服务的营业成本136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21%;门店成本2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他成本21亿元,同比上涨13.6%,主要由于税项及附加随着净收入增加而增加,以及金融服务相关的风险拨备和资金成本的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增速很快的房屋租赁服务业务的成本增速基本上与该业务的营收增长一致,都在100%以上,但房屋租赁业务的利润贡献率也极低,因此客观上拉低了毛利率。

费用方面,运营费用总额为192亿元,同比上涨13.3%。其中,行政费用90亿元,同比上涨8.8%;研发费用23亿元,同比上涨17.9%;销售和市场费用78亿元,同比上涨17%,主要由于家装家居业务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增加。

此外,2024年,贝壳的商誉、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减值为1.52亿元,而2023年为9300万元,主要由于市场波动及其对营运的影响而引发的商誉减值。

除了大力发展新业务之外,贝壳也在进行更大胆的转型。

2023年7月,贝壳旗下成立地产开发业务平台贝好家,2024年,贝好家开始出现在土拍市场上,并迅速拿下4宗住宅用地,分别位于西安、成都、上海、杭州。

其中,2024年7月,贝好家以1.34亿元底价拿下西安未央区地块,不过,西安地块并非贝壳自主开发,而是根据合作方需求,提供产品定位方案、资金和营销服务,并由绿城代建。

同年9月,经过82轮竞拍,贝好家以10.76亿元总价、2.73万元/平方米的楼面价、42.19%的溢价率拿下成都锦江区金融城三期地块,并刷新成都楼面价新高。

在2024年最后一天,贝好家分别以6.97亿元和6.23亿元竞得上海奉贤和杭州下沙地块,其中上海地块为贝壳首次在一线城市自主操盘开发,杭州地块则与滨江集团、兴耀房产合作开发。

截至2024年底,贝壳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资金203亿元,而2023年底为259亿元。2024年底,贝壳的资产负债率为46.3%,2023年底为40%。

高管高价薪酬

与利润承压、成本高企相伴的,是贝壳高管的天价薪酬。

根据贝壳发布的过去四年的年度报告,包括贝壳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彭永东,以及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单一刚等在内高管,薪酬连年上涨,并一度出现“天价”。

图表来源:贝壳历年年度报告(港交所)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彭永东加入链家并担任副总经理,2014年创立链家网并担任CEO。2018年,彭永东作为联合创始人推出贝壳找房并出任CEO。2021年5月,彭永东接替左晖成为贝壳找房新任董事会主席。单一刚为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并自2018年7月起获委任为执行董事。

根据贝壳发布的年度报告,2021年,彭永东薪酬为847.8万元,单一刚薪酬为685万元。当时,贝壳营收虽有近15%的同比增幅,但盈利下滑严重,经营利润、净利润均由盈转亏。

2022年,楼市下行,贝壳净收入同比下滑25%,净利润更是由亏损5亿元进一步下降至亏损14亿元,但彭永东和单一刚的年薪却飙涨到了4.75亿元和3.55亿元。即便不考虑股份支付的薪酬费用部分,仅薪金和绩效奖金两部分,彭永东的薪酬依然高达1200万元,单一刚为816万元。

到了2023年,贝壳实现净收入同比增幅28%,经营利润和净利润也均转盈,彭永东的薪酬也从4.75亿元涨到了7.13亿元,单一刚的薪酬达到5.29亿元。

2024年,贝壳净收入同比增长20.2%,但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均有下调,同比跌幅分别达到近21%和31%,彭永东和单一刚的薪酬虽也有下调,但依然高达4亿元和3亿元。

图表来源:贝壳2024年度报告(港交所)

就在贝壳高管因天价薪酬陷入舆论风波的背景下,4月17日晚间,贝壳发布一则公告,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计划捐赠900万股A类普通股。

截至4月17日收盘,贝壳报51.95港元/股,据此计算,捐赠金额约4.6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4亿元)。

根据公告内容,完成相应纳税义务后,此次捐赠股票所获资金将被分为两部分使用:50%的税后资金用于改善居住行业服务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医疗健康福利,另50%则用于应届毕业生等租客群体的租房帮扶。

似乎是在对天价薪酬的一种回应。与此同时,贝壳对外解释称,2022年5月贝壳香港上市时,根据联交所的上市规则,具有同股不同权(WVR)架构的公司,WVR持有人(即超级投票权持有人)的股份所对应的经济利益占比不得低于10%。

贝壳具有此架构,且上市前超级投票权持有人之一贝壳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及控股股东彭永东持有的权益相对较低。因此为了满足该上市规则的要求,在联交所批准的前提下,公司向彭永东授予限制性股票。该限制性股票,在会计规则上采用“直线摊销法”,因此在每年的“股权薪酬”科目产生了较大数额,但并非一般理解的年薪。捐赠完成后,彭永东仍将为公司的控股股东。

对于贝壳2024年的财报表现,花旗银行发布研报指出,尽管内地房地产市场已趋稳,主要城市交易量正在回升,预计贝壳2025年第一季度的平台总交易额和收入将分别实现25%和35%的年增长率,净利润率预计将达到4.5%,略高于2024年第四季度的4.3%,但仍然低于投资者的预期。花旗银行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经纪奖金和门店扩张等经营成本增加所导致的。

花旗银行进一步指出,由于贝壳去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未能达到市场预期,且今年首季度的业绩指引也相对保守,因此预计今年首季度的财报同样可能令人失望。该行预计其股价将出现回调,并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盈利预测,同时将美股目标价从28.08美元下调至25.8美元。■

0 阅读:3
线手老赵

线手老赵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