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城托孤”中的白帝是谁?此人与赤帝大战了十年,死得很窝囊

醉薇谈历史 2023-09-17 03:36:00

白帝城顾名思义就是“白帝”修建的城堡,从名称上看,“白帝”很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其实这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这是一段发生在东汉初年的故事,白帝与赤帝为争夺天下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白帝被老同学马援“坑了”一把……

白帝公孙述的帝王之路

白帝叫公孙述,此人原本是新朝的蜀郡太守,新朝末年天下大乱时,公孙述招募民勇成了一方割据势力。玄汉政权建立后,公孙述主动归降,成了更始皇帝刘玄的臣子。

本来故事到这里就该结束了,很遗憾,玄汉政权太腐败,他们派往蜀地的使者堪比土匪,把当地士绅百姓祸害够呛。公孙述一怒之下再度举兵,打跑了刘玄的使者,又成了割据军阀。

蜀地这个地方四周都是崇山峻岭,非常适合“关门称王”。自古巴蜀多俊杰,有个叫李熊的大才子向公孙述进言:您如果不称帝,太枉费了上天的恩赐。

李熊此人籍籍无名,但如果您看了他进言的原文或许大吃一惊:这不是翻版的《隆中对》嘛!

李熊给公孙述分析了天下的形势,以及蜀地的优劣,他认为,巴蜀“用天因地,成功之资”,退可守进可攻,人财物一应俱全,您可以北上汉水,东下长江,天下唾手可得。

事实上,李熊的对策比诸葛亮早了近二百年,我高度怀疑孔明先生“侵犯”了李熊的专利权。

公孙述被说得心里痒痒的,但又不敢贸然行事:啊呀,这个嘛,帝王都是有天命的,我……嘶……

天命这东西其实是个马屁精,公孙述话音刚落,老天就送来一大堆,其中有一条是这么说的:“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公孙述也是儒生出身,懂“上天的语言”,“八厶”就是“公”,这话意思就是“你公孙述有十二年的帝王命”。

公孙述既高兴又有点不甘,十二年,有点短呀。他那个不安分的老婆插话:十二年不短啦,赶紧麻溜的……

公孙述扒着手指头算了算,估摸着十二年后自己也老了,崩了也不算意外,该传位给儿子了,老天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于是,在更始三年(25年),公孙述迫不及待地称帝了,国号“成家”,年号“龙兴”。

白帝与赤帝的口水大战

公孙述为何叫“白帝”呢?

这事跟西汉中后期的“流行病”有关,那时候兴起了神神叨叨的“纬学”(与经学对应),读书人要是不懂“谶纬”都被人看不起。

五行相生相克,就是谶纬学说的基础。按照当时的观点,王莽的新朝五行属“土”,尚黄,“土生金”,成家政权就应该是“金命”,尚白,这才符合天命的要求。于是,公孙述就成了“白帝”。

但有个人不同意,他说:老公,啊不,老公孙啊,你别瞎折腾了,俺这个“赤帝”才是天命所归。

“赤帝”不是别人,正是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他的动作慢了些,称帝时间比公孙述晚了几个月。

刘秀为何叫“赤帝”呢?原来,西汉属“火”,尚红。刘秀说,王莽的新朝不合法,被咔嚓掉了,俺“光复汉室”了,俺就是“汉”,公孙述你用不合法的王莽替你正名,羞不羞?

公孙述一脸诧异:小刘同学,你的学问有点浅呀,你看《春秋》所言“赤制而断十二公”,看懂了吗?老孔都说了,刘家十二代天命结束了,一姓不可能再受命,哪能有“光复”之说?

他又拿出《录运法》:“废昌帝,立公孙。”《括地象》:“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看清楚没?老祖宗说了,天下该轮到我公孙氏了。

接着公孙述又拿出直接证据,他伸出肉嘟嘟的肥手:看仔细了,我手掌上有“奇纹”,这是建元之祥瑞。

天府的才子们将成家理论编成一本小册子,免费往中原百姓的手里塞,搞得村头的厕所被糊了一层又一层。

刘秀一哆嗦:我擦,都宣传到我家门口来了?他提起笔给公孙述回了一封义正词严的信,严肃批评了老公孙的封建迷信思想:天下人都知道,“公孙皇帝”是指汉宣帝,你乱戴帽子太无耻。你说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不都是王莽玩剩下的吗?你想做第二个王莽吗?这么大岁数了,老婆孩子热炕头不好吗?

信的结尾,刘秀也搞笑了一把,他端端正正地署名——公孙皇帝。

他批评完公孙述,却又用同样的手法给自己贴金,这不打自己的脸嘛?其实也不算是,因为“公孙”除了是姓氏外,它最初的含义是“公之孙”,就像“公子”是“公之子”一样,是表示“公”的子孙。刘秀的意思是,我是汉宣帝的后人,毫无争议的汉室后裔,我这个“公孙”比你那个“公孙”货真价实。

这场口水战实在有点搞笑,一点不够男人,刘秀干嘛不撸袖子开干呢?没办法,那时候刘秀还很弱小,四面环敌,一段时间还被人打得满头大包,公孙述缩在西南角落里,他根本无暇顾及。

嘴皮子这东西又磨不坏,扯呗。

那么公孙述呢,他为何不主动出击?李熊不是给他制定好了攻守策略吗?他确实行动了,很遗憾,当年的同窗好友一棍子打碎了他的美梦。

同窗之谊打碎白帝美梦

先交代一下当时的形势,刘秀当时其实是一只“馅饼”,东面有张步、董宪,南面有秦丰,北面有彭宠,西面有隗嚣(weǐ aó)。

公孙述称帝后,趁刘秀兵力不足拿下了汉中,准备以汉中为跳板争夺关中,于是隗嚣就成了他必须政权的对象。

隗嚣是个优柔寡断的腐儒,他一会儿向刘秀称臣,一会儿又跟刘秀扳手腕,反反复复一事无成。

本来隗嚣是看不起公孙述的,但迫于刘秀的压力,他决定派个人去考察一下白帝,如果价钱合适的话,换个门庭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负责考察工作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马援,那位留下“马革裹尸”的伏波将军。当然,那时候他服务的对象还不是刘秀。

隗嚣为何派马援前去呢?因为马援跟公孙述是同乡、同学,都是关中扶风人。

老同学代表老板前来谈判,这本来是一件对公孙述相当有利的事情,然而公孙述竟然玩砸了。

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公孙述做足了功课,那天迎接马援的仪仗队排出好几里,光是递交国书的程序就搞了一个小时。然后,马援又被接回“国宾馆”,公孙述派人来给他定制了一套专用礼服,宾主双方这才正式“会晤”。

公孙述很大方,各种赏赐一大堆,还向老同学抛出了橄榄枝:跟我一起干,朕封你为大将军。

这一套程序下来,把马援的幕僚们都整不会了:大富贵从天而降呐,俺们都得跟着沾光了,主人,还犹豫啥呢?

马援冷冷地说了四个字:装腔作势!

人家贴上来一张热脸,马援却给回了个冷屁股,他哪根神经搭错了?

要我说,马援说得一点都没错。人家马援奉隗嚣之命出使成家,你公孙述挖墙脚算怎么回事?答应你,马援成什么人了?

抛开公务论私情吧,那你公孙述就别装腔作势,搞那么大阵仗。同学嘛,需要的是不拘小礼的亲近感,公孙述分明是在“抖富”,把自己凌驾在了马援之上。

马援这个人最讨厌这种人,他后来加盟了东汉,就是被刘秀的平易近人、和煦温暖所感动。

所以,回到陇西后,马援给隗嚣提交考察报告说:隗嚣这个人就是井底之蛙,成不了事,别跟他扯,还是刘秀更可靠。

就这样,公孙述失去了与隗嚣联手对付刘秀的机会,没能跨进关中。

天府之国有个千年梦魇

您可能奇怪:没有隗嚣还不活了?自己单干呗,巴蜀不是要啥有啥嘛。

不知道您注意到一个事实没有,但凡在蜀地建立的政权大多有两个特征,一是外来势力唱主角,如刘备、王建,还有公孙述;二是在巴蜀建立的政权无一例外都陷入“温柔乡”,再也走不出去了。

其中的秘密就在巴蜀本地豪族势力身上。

巴蜀豪族势力守成心理严重,他们不愿意跟外来势力对付朝廷。同时本地豪族形成了自循环式的利益链,外来势力很难插足,两派势力之间的矛盾很尖锐。

公孙述这些外来势力想争霸天下,但他必须得到当地豪族势力的支持,否则那些丰厚的物资他根本得不到。

豪族势力也不傻,你公孙述当了皇帝又如何?我们还得生活在巴蜀,能多蹭几点油?相反,你打仗耗的是我们的血,万一败了,我们就输光了,这种买卖不划算。

所以,本地势力坚决反战,要求公孙述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打仗?对不起,俺没钱支持你。

后来蜀汉政权是怎么亡的?跟公孙述差不多,外来政权始终难以本地化。如果本地化了,更失去了进去的动力。

就这样,白帝把自己的头发都耗白了,也没能跨出蜀地一步,眼睁睁地看着赤帝吃成大胖子,直到隗嚣被消灭。

白帝之死成了千古笑话

等到公孙述浑身哆嗦时已经晚了,此时他已经是刘秀对面的孤零零的靶子。

建武十年,“红白大战”从口水战正式升级为肉搏战,刘秀东、北两路,分别从长江和汉水攻入蜀地。李熊就是厉害,算得准准的。

战争先后打了三年,很艰难,公孙述用暗杀的手段,先后刺杀了刘秀的首任北路军统领来翕、东路统帅岑彭。

即便如此,公孙述已经是强弩之末。刘秀真是大度,三次给他写信劝降,条件也算优厚,但公孙述总觉得白帝投降赤帝有点挂不住面子,一次又一次错失了机会。

建武十二年冬,汉军包围了成都。死到临头,公孙述居然还有心思算命,他卜了一卦,得到的结论是“虏死城下”。

公孙述高兴极了:前几天汉军统帅吴汉差点被干掉,“虏死城下”一定是说吴汉必死。于是他决定亲自上阵,让大伙儿看看白帝的威风。

那天的战斗很惨烈,双方从清晨一直战斗到中午,公孙述三战三胜。

这下赢定了,公孙述大喜过望,他不顾士卒已经疲惫不堪,竟然亲率大军冲向汉军。吴汉早有准备,他藏了一支精锐一直没用。

公孙述上当了,瞬间就被汉军包围了。混战中,公孙述被当胸扎了个大窟窿,被亲信七手八脚抢回城中。

公孙述掰掰手指头,十二年,唉,真准呐!他将儿子托付亲信,期望成家政权还能延续。交代完后事,公孙述当晚就死了。

托孤大臣叫延岑,东汉初年最著名的“搅屎棍”。要说延岑的效率真高,第二天一早,他就将公孙述的家人们全都捆了,然后打开城门,投降了汉军。

白帝死了,他所创建的成家帝国只存在了十二年,留下了一座白帝城,也留下了一段笑话。

0 阅读:0
醉薇谈历史

醉薇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