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用55头牛羊,成功接收46架日军飞机,毛主席:这也太划算了

饭团历史啊 2024-11-09 01:31:09

曾克林用55头牛羊,成功接收46架日军飞机,毛主席:这也太划算了

1945年9月,在日本宣布投降后的东北土地上,一场特殊的"交易"悄然展开。八路军将领曾克林带领部队挺进东北,在沈阳郊外的奉集堡机场,发现了46架被日军遗弃的战机。这些价值连城的军事装备,成为了我军最为宝贵的战利品之一。然而,没有经验丰富的飞行员,这些钢铁巨兽就只能成为一堆废铁。面对这个困境,曾克林想出了一个妙计:用55头牛羊作为"见面礼",成功说服了一批日军飞行员为我军效力。当这个消息传到延安时,毛主席惊喜地感叹:"这买卖也太划算了!"究竟曾克林是如何想到这个主意的?他又是如何在短短几天内筹集到这些牛羊的?更重要的是,这些日军飞行员为什么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一、挺进东北的艰难时刻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的消息传来,延安立即行动起来。毛主席发布《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后,朱德总司令随即下达了挺进东北的战略部署。冀热辽军区接到命令后,立即分兵三路,其中东路军由曾克林率领,担负着最重要的使命。

曾克林所部4000余人,携带着有限的武器装备,从冀北根据地出发。这支队伍中除了两个主力团外,还有一支朝鲜义勇军。由于担心遭遇日军伏击,部队采取了夜间行军的方式,白天则在山野中隐蔽休整。

8月15日,部队抵达山海关外围时,遭遇了第一个严峻考验。据侦察兵报告,山海关内仍驻扎着1500名日伪军。这些日军虽已收到投降诏书,却拒绝投降,仍然牢牢控制着这个进入东北的咽喉要道。

正当曾克林在考虑是否要强行突破时,一支苏联红军从北方向山海关推进。这支苏军部队由格里申科上校率领,装备精良,还配备有坦克部队。然而,初次见面时却险些发生误会。由于语言不通,苏军一度以为曾克林部队是伪军,差点酿成冲突。幸好一名通晓蒙古语的翻译及时出面调解,化解了这场危机。

在与苏军会师后,曾克林提出了联合进攻山海关的建议。起初,苏军指挥官以山海关不在其作战任务范围内为由推脱。经过曾克林的据理力争,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由八路军担任主攻,苏军则负责火力支援和外围封锁。

8月17日凌晨,战斗打响。八路军主力从正面发起猛攻,苏军的坦克在侧翼游弋,对日军据点形成心理威慑。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日军的抵抗被瓦解,山海关得以解放。这次战斗不仅打通了进入东北的通道,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与苏军之间的互信关系。

占领山海关后,曾克林留下一个团驻守,率领主力继续北上。部队沿着锦州、绥中、兴城的路线快速推进,一路上接收了大量投诚的伪军,部队规模迅速扩大到近万人。这支队伍,成为了八路军进入东北的开路先锋。

二、沈阳城下的外交智慧

在解放山海关后,曾克林部队一路北进,终于在9月5日抵达沈阳城外。然而,等待他们的并非胜利的欢呼,而是一场艰难的外交博弈。苏军早已接管了沈阳,并在城外设立了重重关卡,拒绝八路军入城。

第一次谈判发生在沈阳南站。当曾克林率部抵达时,苏军卡夫通少将立即派出武装部队包围了火车。经过翻译介绍,双方展开了第一轮交涉。卡夫通援引《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声称未经苏军最高统帅部同意,任何中国军队都不得进入沈阳。

这场谈判以失败告终,但曾克林没有放弃。他连夜与政委唐凯研究对策,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第二天清晨,曾克林再次来到苏军司令部,这次他带来了一份重要文件:八路军总部发给国民政府的电报副本,证明八路军是国民政府军队序列的一部分。

在第二轮谈判中,曾克林提出了三点理据:首先,八路军作为国民政府军队序列的一部分,有权进驻沈阳;其次,他们此行是响应苏联对日宣战的号召,为配合苏军作战而来;最后,他们已经在山海关与苏军并肩作战,建立了战斗友谊。

卡夫通对这些论据表示认可,但仍坚持需要上级批准。就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曾克林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建议:暂时将部队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以地方武装的身份进驻沈阳,协助苏军维持治安。这个建议立即引起了卡夫通的兴趣。

第三轮谈判在9月7日展开。这次曾克林带来了一份详细的合作方案:东北人民自治军将协助苏军打击土匪,维护铁路安全,并承诺不干涉苏军对日本战俘和军事设施的处置权。同时,曾克林还表示愿意与苏军建立联合指挥机制,保证行动统一协调。

这个方案最终打动了卡夫通。9月8日,苏军正式同意"东北人民自治军"进驻沈阳。曾克林的部队随即进入城区,并按照协议接管了部分城区的治安工作。这次外交胜利不仅确保了八路军在沈阳的立足点,更为后续接收日军装备创造了有利条件。

就在曾克林部队进驻沈阳的第二天,一个重要情报传来:在城外的奉集堡机场,日军遗留了一批完整的军用飞机。这个消息为接下来的行动揭开了序幕。

三、奉集堡机场的意外发现

9月10日清晨,曾克林接到侦察兵的紧急报告:在沈阳东北方向约30公里的奉集堡机场,发现了大量日军遗留的军用飞机。为了核实这一情报,曾克林立即派出了一支由30人组成的特别调查组,由团参谋长杨立新带队前往查看。

调查组到达机场后,眼前的景象令所有人震惊。在这个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机场上,整齐排列着46架各型军用飞机。其中包括24架"九七式"轻型轰炸机、16架"九九式"双座教练机和6架"一式"战斗机。更令人惊喜的是,这些飞机大多保养完好,油料充足,甚至连维修工具都一应俱全。

经过仔细检查,杨立新发现这些飞机属于日本关东军航空队第二大队。在日本投降后,该部队接到了销毁军备的命令。然而,由于投降过于仓促,加上苏军推进速度太快,日军来不及实施破坏计划就撤离了。

但是,好消息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调查组在机场的指挥室里发现了一份日军留下的文件,显示这里原本驻扎着87名飞行员和152名地勤人员。这些人在撤离时,将飞机的关键技术资料全部带走或销毁。没有这些资料和专业人员,这些价值连城的飞机就只能成为一堆废铁。

杨立新立即向曾克林报告了这一情况。与此同时,另一个情报也传到了曾克林的案头:有人在沈阳城郊的一个村庄里发现了十几名日军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没有随大部队撤退,而是化装成农民藏了起来。他们不是不想逃走,而是因为断粮数日,实在无法继续跋涉。

这个消息让曾克林看到了转机。如果能说服这些飞行员为我军效力,不仅可以获得飞机的技术资料,还能培训出一批自己的飞行员。但问题是,如何才能说服这些日军投诚?

正在这时,一名朝鲜族战士带来了一个重要信息:他在与当地百姓聊天时得知,这些日军飞行员经常偷偷到村里换取食物。当地百姓发现,这些人特别喜欢牛羊肉,甚至愿意用随身携带的黄金首饰来交换。

这个信息给了曾克林启发。在战后的东北,粮食奇缺,牛羊更是稀罕物。如果能用食物作为筹码,或许能打开与这些飞行员谈判的突破口。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曾克林派出了两名会说日语的地下党员,假扮成商人,带着一些熟食去接触这些飞行员。果然,饥饿难耐的飞行员们很快上钩。在短短两天内,地下党员就成功与其中的三名飞行员建立了联系。

这些初步接触证实了曾克林的判断:用食物来争取这些飞行员是可行的。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筹集到足够的牛羊?这个任务,很快就交到了政委唐凯的手上。

四、55头牛羊的艰难筹集

政委唐凯接到任务后,立即组织人手展开行动。首先是清点部队现有的牲畜。经过统计,部队仅有12头牛和8头羊,这些还是从山海关一路北上时收缴的伪军物资。显然,这远远不够。

唐凯随即召集了当地的地下党组织负责人开会。会上决定分三条线同时筹集:第一条线由部队负责,在附近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收购;第二条线由地下党发动群众,从沈阳城内的富户家中购买;第三条线则派人到更远的辽中、新民等地区寻找。

筹集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由于日军投降后,大量难民开始返乡,牲畜成了重建家园的必需品,价格飞涨。一头普通的耕牛,竟然要价到了200块大洋。更糟糕的是,许多农民根本不愿出售,即便开出高价也不动心。

在这种情况下,唐凯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让部队把缴获的一批军用物资拿出来,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与农民交换。这批物资包括了布匹、盐、火柴等日常用品,在当时都是稀缺物资。这个办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仅用三天时间,就在沈阳城郊换到了15头牛和13头羊。

同时,地下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过关系网络,联系到了城内的几户大户人家。这些人家在日军统治时期积累了大量财富,饲养着不少牲畜。经过谈判,以每头牛150大洋的价格,成功购得7头牛。

最大的收获来自第三条线。派往辽中的采购小组在当地发现,由于连年战乱,很多农民无力耕种,不得不低价出售牲畜。采购小组抓住这个机会,一次性收购了8头牛和12头羊。运输过程中虽然损失了两头羊,但总体上还是完成了任务。

9月15日,经过5天的紧张筹集,终于凑齐了30头牛和25头羊,总计55头牲畜。为了确保这些牲畜的状态,部队专门腾出了一个营房作为临时牧场,派出了10名战士负责看管和饲养。

筹集完牲畜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安排谈判。据情报显示,藏匿的日军飞行员已增加到了23人。这些人分散在不同的村庄,相互之间还保持着联系。如果处理不当,他们随时可能逃走。

唐凯和曾克林商议后,决定采取分批谈判的策略。首先接触飞行员中的骨干分子,争取他们带动其他人。为了显示诚意,准备在第一次谈判时就拿出10头牛作为见面礼。

9月16日傍晚,在一个废弃的粮仓里,第一次正式谈判即将展开。谈判桌上不仅摆着香喷喷的牛肉,还有一份详细的合作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承诺给予优厚的待遇,还保证在战后协助他们回国。这场关系到46架飞机命运的谈判,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五、第一支空军雏形的诞生

9月16日的谈判出人意料地顺利。日军飞行队的中队长山本一郎率先表态,愿意带领其他飞行员投诚。他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希望能够保存完整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被他们秘密埋藏在机场附近的一处防空洞中。

接下来的三天里,陆续有19名飞行员和27名地勤人员向八路军投诚。他们交出了大量珍贵的技术资料,包括飞机维修手册、航空图和作战记录。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库存清单,显示在机场的地下油库中还储存着约80吨航空燃油。

9月20日,曾克林和唐凯立即着手组建航空队。根据山本一郎的建议,将这支队伍分为三个组:飞行组、维修组和后勤组。飞行组由原日军飞行员担任教官,从部队中选拔30名文化程度较高的战士作为学员。维修组则由原地勤人员负责培训本地技工。后勤组专门负责机场的警戒和物资供应。

训练工作于9月22日正式开始。首先是地面理论课程,包括航空原理、气象知识和飞行基础。教材都是由日军飞行员根据现有资料重新编写的。为了克服语言障碍,特意配备了三名朝鲜族战士做翻译。

地面训练持续了一周后,进入实际飞行阶段。考虑到安全因素,决定先用"九九式"教练机进行训练。首批6名学员在10月1日完成了首次单独驾驶。虽然起落过程还不够熟练,但基本掌握了飞行要领。

与此同时,维修组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他们首先对所有飞机进行了全面检修,更换了老化的零件,并对发动机进行了试运转。特别是对6架"一式"战斗机进行了重点保养,这是性能最好的战机,也是最难维护的。

后勤保障也面临着严峻考验。机场周围经常有国民党的侦察机飞过,为了避免暴露,所有飞行训练必须在清晨或黄昏进行。同时,还要防止附近的土匪觊觎这些飞机。为此,后勤组在机场周围设立了三道警戒线,并修建了伪装掩体。

10月中旬,一个意外的发现给这支航空队带来了新的转机。在检修一架轰炸机时,维修人员在机翼夹层中发现了一套完整的航空照相设备。这套设备包括两台航空相机和全套冲洗装置。这意味着这支航空队不仅能执行飞行任务,还能进行空中侦察。

到10月底,这支航空队已经初具规模。12名学员完成了基础训练,能够独立驾驶教练机和轰炸机。4名机械师掌握了发动机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这支队伍,成为了东北军区第一支航空力量,为后来的空军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11月初,这支航空队接到了第一个实战任务:为即将开始的锦州战役提供空中支援。任务的具体内容是:利用航空照相设备,对锦州城防工事进行侦察,为地面部队提供战场情报。

0 阅读:16

饭团历史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