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电击、殴打致死,把孩子送进这种学校,如同送入缅北园区!

江话直说 2024-11-07 17:51:16

“雷电法王”杨永信的事曾经被不少网友拿来玩梗,当时这个梗在网上一开始流传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觉得就是大人吓唬小孩的,就跟以前说“狼来了”差不多。

但对有些孩子来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真有这么回事。

玩游戏玩得停不下来,跟爸妈顶两句嘴,或者早恋什么的,这些在青春期的小打小闹,在咱们看来都很正常。

可就因为这些,有的孩子就被扣上了“问题少年”的帽子,被自己的爸妈送进了所谓的“改造学校”。

大家以为的学校,其实是让无比人发指的地方,性侵、电击、殴打甚至致死,把孩子送进这种学校,如同送入缅北园区!

那么高墙之内,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罪恶?

一、炼狱的建造者

戒网瘾这个看似充满救赎意味的词语,背后却隐藏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这可不是什么公益事业,而是一门一本万利的生意。

豫章书院这个臭名昭著的“改造学校”,在2013年5月由吴军豹创立。

2017年10月,豫章书院存在非法拘禁学生现象被网络曝光,此后学校停办。四年时间里就敛财超过400亿元。

但这笔巨款换来的却根本不是优质教育,而是暗无天日的折磨。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家长,会心甘情愿地把孩子送进这样的“火坑”?说到底,还是恐惧和焦虑在作祟。

网络时代,孩子沉迷游戏、手机,成了很多家长的心头大患。

“网瘾”这个词,就像一个可怕的标签,贴在了无数孩子身上,家长们害怕孩子“学坏”,害怕他们“毁掉前途”。

病急乱投医之下,戒网瘾学校就成了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豫章书院的宣传更是抓住了家长们的痛点,“国学教育”“修身养性”“问题少年福音”,一套组合拳下来,不明真相的家长们纷纷掏空腰包,把孩子送进了这座“人间炼狱”。

当然社会对“网瘾”的污名化也难辞其咎,一些媒体的夸大报道,把“网瘾少年”描绘成洪水猛兽,妖魔化了网络和游戏。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下,家长们对“网瘾”的恐惧被无限放大,戒网瘾学校的存在似乎也变得理所当然。

豫章书院这帮人都是演技派,表面上装得人模人样,说什么传承国学,搞“修身教育”,把家长们忽悠得一愣一愣的。

他们对外展示的教尺,说是高科技竹炭纤维做的,听着还挺高级,实际上,背地里用的却是手指粗的实心钢筋。

这哪是什么教尺,分明就是施暴的凶器。

冰冷的钢筋落在孩子稚嫩的肌肤上,留下的是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刻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精心的伪装,冠冕堂皇的招牌,背后隐藏的却是如此丑陋的真相,令人不寒而栗。

学生们被关进暗无天日的小黑屋,吃着发霉的馒头,稍有不从就会遭到毒打。

2017年豫章书院的恶行被曝光后,人们才发现所谓的“森田疗法”,其实就是变相的禁闭和虐待。

更可怕的是豫章书院还建立了一套森严的等级制度和惩罚机制。

学生们被安排互相监督、互相举报,就像监狱里的犯人一样,生活在猜忌和恐惧之中。

这种精神控制,比肉体上的折磨更加摧残人心,让孩子们彻底丧失了反抗的勇气。

2023年4月28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军豹、任伟强、张顺、屈文宽、陈宾非法拘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

但又能弥补多少孩子破碎的心灵?

二、被吞噬的青春

豫章书院的存在不过是冰山一角,家长和社会对“网瘾”的恐慌,最终把无数孩子推向了深渊。

2009年16岁的邓森山,就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被父母送进了广西南宁的一家名叫“起航拯救训练营”的组织。

仅仅12个小时后,他的父母就接到了噩耗。

邓森山在学校抢救无效死亡,学校的说辞是轻描淡写的意外,但真相却令人毛骨悚然。

据目击者称,邓森山被关进小黑屋后滴水未进,粒米未沾,晚上教官强迫他绕操场跑100圈。

丧心病狂的教官还抄起板凳,狠狠地砸向了他,虽然邓森山下意识用胳膊挡了一下,但依然没能逃脱厄运。

恼羞成怒的教官对他拳打脚踢,直到他奄奄一息。

当晚邓森山被抬回宿舍时,已经口吐白沫。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有的孩子被逼迫吃变质的食物,有的被罚跪在碎玻璃上,甚至还有孩子遭受了性侵,这些让人发指的罪行,都发生在所谓的“改造学校”里。

这些机构,就像披着羊皮的狼,把无数孩子吞噬,他们摧毁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更是他们对人性的基本信任。

面对戒网瘾机构的重重黑幕,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近年来,国家对这类机构的打击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2021教育部等部门更是联合发文,明确禁止举办或变相举办任何形式的“戒网瘾”机构。

这无疑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国家绝不容忍这类披着教育外衣的虐待行为。

三、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现在孩子沉迷上网的问题真的挺让人头疼的,不过对于孩子的管教,家长也得负起责任。

别一看到孩子上网就觉得是“网瘾”,觉得孩子学坏了,其实很多时候,孩子迷上网络是因为学习压力大、缺人陪、跟爸妈沟通不畅。

与其把孩子送去那些可怕的“改造”机构,不如想想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咱们做家长的,得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感受怎么样,跟孩子建立信任,别老批评指责。

多陪陪孩子,一起运动、看书、玩游戏,比给钱买东西强多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别老想着控制他们。

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一起商量个上网时间表,规定好时间,大家都要遵守。

也可以引导孩子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开阔眼界,别光顾着玩游戏。网络安全也很重要,得教孩子怎么识别骗子,怎么保护自己。

有的孩子上网是为了释放压力,所以咱们也别给孩子太大压力,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如果孩子压力太大,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找心理咨询师或者教育专家帮忙。

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他们提供学习资源和平台,发展他们的爱好。

咱们也得学习点儿童心理学,了解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和支持。

总之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付出耐心和爱心。

与其简单粗暴地将孩子送去“改造”,不如用心陪伴,理解孩子,引导他们健康上网,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最终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

同时全社会也需要共同努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打击非法戒网瘾机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0 阅读:11

江话直说

简介:社会新闻笑料场,每日一笑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