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俗语?: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周口?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1-18 03:09:44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周口”这句俗语,蕴含着对周口深厚人文风俗和丰富历史文化的推崇。周口,这座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城市,地处黄淮平原的中心地带,不仅拥有广袤的平原,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周口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底蕴

周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古为豫州之域,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早在夏朝和殷商时期,周口地区分别是虞遂封地和豫州的一部分。到了战国时期,这里属于楚国,并随着秦朝的统一,设立了陈郡。从西汉到清朝,周口的行政区划虽多次变更,但始终是中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时期,这里曾设淮阳专区,后来改为周口专区,直至2000年,周口地区和县级周口市被撤销,设立了地级周口市。周口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羲皇故都和老子故里,被誉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

伏羲与太昊陵

伏羲,这位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被尊为三皇五帝之首,曾带领部属顺着黄河迁徙至周口的淮阳,并在此安家落户。他在这里正姓氏、制嫁娶、作甲历、造干戈、建城堡,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昊伏羲陵是伏羲的陵寝所在地,始建于春秋,汉代曾在陵前建祠。太昊伏羲陵占地36公顷有余,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雄伟,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这里都会举办太昊陵庙会,会期长达一个月,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之一。庙会期间,人们纷纷前来祛邪、避灾、祈福,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太昊伏羲祭典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及民间祭祀活动,具有独特的人文魅力和丰厚的文化蕴涵。祭典活动期间也举行庙会,历时月余,农历二月十四至二月十六日的3天是祭典的最高峰,每天可达20余万人。太昊陵庙会已经成了当地民众不可替代的“精神家园”,他们世世代代在这里寻找精神寄托。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子与道家文化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则出生于周口鹿邑县,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故里是探寻道家文化的绝佳去处,这里保存着与老子相关的众多遗迹和文物,如老子诞生处、明道宫等。

老子祭典是流传在鹿邑县的祭拜伟大思想家老子的盛大民俗活动,约2000多年历史,分为民众祭、行业祭、宗亲祭、公祭等。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开始,农历三月十五日结束。规模最大的祭典是农历二十五日的公祭,包括乐、舞、歌、礼四种形式。2021年,老子祭典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口作为中华文明历史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这些非遗文化既有古老的传统技艺,也有生动的艺术表演,共同构成了周口独特的文化景观。

1. 官会响锣

官会响锣是河南省项城市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官会响锣是一种以铜锣为道具的民间舞蹈形式,它在河南省项城市流传甚广,至21世纪10年代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说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江南体察民情,安徽、河南、山东一带的官员到官会迎接。当地村民将锣和舞蹈连在一起,编排出响锣舞以欢迎皇帝。舞蹈得到官员和民众的一致认可,就此形成固定样式,代代相传。数百年来,官会响锣一直活跃于豫东广大农村地区,在红白喜事和庙会庆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地方民众的喜爱。2008年,官会响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文狮舞

文狮舞是一种流行于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地方舞蹈,又名“海狮子”,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狮舞最早发源于汉唐时期的西域“五方狮子舞”和“胡人假狮子”,属中原罕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已有780余年历史。

3. 太康道情戏

太康道情戏是河南省太康县的戏曲剧种之一,源于远古道教的经文说唱,是对古代道教中的曲歌、曲牌的保留和继承,是中国戏曲音乐史上罕见的一支。传统剧目70多部,现代剧目40多部,代表剧目有《王金豆借粮》《张廷秀私访》等。2006年,太康道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淮阳泥泥狗

淮阳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区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淮阳泥泥狗产生于伏羲时代,它一开始为人们祭祀的崇拜之物,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品。泥泥狗不全是狗,还有猴子、老虎以及各种小鸟造型,按造型的大小和着色的不同,淮阳泥泥狗可以分出人头狗、九头鸟、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几百个品种。2014年,淮阳泥泥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 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湖北省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越调除戏曲形式外还有曲艺和木偶两支分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越调形成了500多个传统剧目,尤以擅演“三国”而闻名,代表性剧目有《收姜维》《下南唐》《无佞府》等。2006年,越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广泛流传于川汇区回族群众中的传统武术,由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距今约有400年的历史。其主要拳法分外五形、十大形、四把捶等,是一套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2008年,心意六合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

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是西华县逍遥镇回、汉人民之间长期传承的羹汤制作技艺。其以牛骨、羊肉和鲫鱼熬制的高汤为底,加入20多种香辛料,辅以牛羊肉、面筋等熬制而成。食用时配以小磨香油、陈醋等,营养丰富、健胃醒脾。2021年,逍遥胡辣汤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人辈出与名胜古迹

除了伏羲和老子,周口还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如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他出生于周口商水县,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开创了反抗暴秦的先河。还有东晋著名政治家谢安,他出生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以智慧和胆识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特别是在淝水之战中,他成功地指挥了东晋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前秦的百万大军,为东晋赢得了数十年的和平。此外,汉末群雄袁绍、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抗日英雄吉鸿昌等也都是周口的历史名人,他们的事迹在中华大地上传颂不衰。

周口还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如昆山女娲宫、关帝庙等。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周口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风貌,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周口这座城市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和观光。这里既有古老的传统技艺和生动的艺术表演,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美食文化,让人流连忘返。因此,“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周口”这句俗语,便是对周口这座城市最好的赞誉和推荐。

0 阅读:0
熙来攘去世界

熙来攘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