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两岁儿子被拐,母亲苦寻32年,儿子被找到后说:我早见过你

具光阅览趣事 2024-11-17 04:52:52

在此文阅读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32年时间,有很多事情可以被遗忘,但对于李静芝来说,无论过去多久,都不会冲淡她对儿子的思念。

1988年,她两岁的儿子被人拐走了。

此后,她忍受着思念与自责,一直坚持找着儿子。

32年后,她终于与儿子相见,不料儿子却说:“我早就见过你”。

那么,这32年里,李静芝究竟经历了什么?她儿子又是什么时候见到她的?

突如其来的噩耗

1988年10月17日,李静芝因为工作原因无法亲自去接儿子嘉嘉放学,便将这项任务交给了丈夫毛振平。

毛振平也如同往常一样,在幼儿园门口接到了2岁的嘉嘉(大名毛寅)。

回家路上,嘉嘉突然说自己渴了要喝水,毛振平对儿子也疼爱得很,闻言赶紧打算去买水。

由于附近没有超市,毛振平无奈去了一家酒店里借水,去的时候,他将儿子留在了原地,嘱咐他等着。

不料,等他再出来的时候,嘉嘉已经不见了。

毛振平在周围找了一圈后,心里涌上一股寒意,他又开始询问路人,但始终没得到有效的信息。

这让毛振平越来越慌乱,他赶紧打了报警电话,与此同时,他也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妻子李静芝。

电话那头,李静芝得知儿子丢了后,脑袋猛地一阵眩晕,也完全不敢相信。

随后,她毫不犹豫地赶回了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她要找到嘉嘉,哪怕拼尽一切,也要把儿子带回家。

回到家后,她几乎没有时间责怪丈夫,夫妻俩快速制定了寻找计划。

他们四处张贴寻人启事,也问遍了邻里街坊,但一次次迎来的都是失望。

警察也在全力找着,可当时监控与技术并不先进,尤其是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寻找一个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痛苦与绝望的煎熬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李静芝和毛振平逐渐意识到,他们的儿子嘉嘉不仅仅是“走丢”了,而是被人带走了。

但李静芝是不会放弃的,她走访了许多派出所、福利院、医院,只要是可能接触到孩子的地方,她都会去一遍。

每当她得到一个新的线索,她都会满怀希望地赶去核实,但等待她的总是失望。

每一次的失望,都让李静芝的心更加沉重。

而时间的流逝,也并没有带走她对儿子的思念,反而使得这种思念愈加浓烈。

尤其是每当她望着嘉嘉曾经的玩具、床铺时,心中那份沉重的失落便愈发强烈。

毛振平的痛苦也不亚于她,他同样没有放弃任何寻找的机会。

每次当李静芝在寻找中有所失落时,他总会尽量安慰她,但自己却常常无法掩饰内心的煎熬。

他看到妻子为了找儿子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精力,而他自己心中的愧疚和无力感,则像无形的石块,沉重地压在他的胸口。

夫妻俩的关系也在这种长期的压力中变得微妙。

李静芝的痛苦让她变得敏感、易怒,几乎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会成为他们争执的导火索。

她开始责怪毛振平,说他没有好好看住儿子,把嘉嘉弄丢了。

毛振平听了这些话,心中无比痛苦,但他选择忍耐,他明白自己无法反驳,也无法为这一切找出什么有效的解释。

夫妻之间的裂痕慢慢加深,虽然心中都深爱对方,但面对眼前的困境,他们却只能互相埋怨、指责。

为了排解内心的焦虑,李静芝甚至开始表现出一些精神上的异常反应。

她开始频繁地出现幻觉,经常在夜晚听到嘉嘉的声音。

每当这种情况发生,她都会急忙跑到房间门口,睁开眼睛四下寻找,却什么也看不见。

她也会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神情呆滞的想着:“如果嘉嘉能回来,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怎样?他会认得我吗?他还会叫我‘妈妈’吗?”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只能在她心中像针一样深深扎根。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之间的隔阂愈加深重,李静芝的亲戚朋友也开始劝她,要她放下过去,尝试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

有人甚至劝她再生一个孩子,填补内心的空缺,但李静芝无法接受这样的建议。

她根本无法把心思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找儿子才是她的全部,生活的重心。

32年的漫长等待

漫长的32年里,李静芝的生活已被彻底改变。

她不像普通人那样拥有朝九晚五的平静日子,而是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寻找儿子之中。

她的足迹遍布了大江南北,每一条陌生的街道都曾被她踏遍,每一片不熟悉的城市角落,都成了她停留的地方。

她的包里,常年备着嘉嘉的寻人启事,那些,几乎成了她所有的精神支柱。

一路上,她遇到过太多和她一样的父母,有的在失去孩子的几年后就无力支撑,逐渐放弃了;

有的则依旧抱着微弱的希望,每日奔走在大街小巷。

李静芝深知自己所承受的痛苦并非独一无二,也明白在这条路上,有太多与她同病相怜的人。

于是,她开始尝试组织这些人相互帮助,互相慰藉,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鼓励,也能够带来巨大的支撑。

渐渐地,这些被困在失子阴影中的父母们,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他们一同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帮助更多失散的孩子找到家。

他们每当遇到一丝线索,都会义无反顾地前往核实,即使结果常常只是徒劳无功,依旧毫不气馁。

为了帮助其他失去孩子的家庭,也为了让自己的寻找之路有更多的支持,李静芝甚至成立了一个寻亲的志愿组织。

她无私地把自己找到孩子的经验、识别信息的方法,以及如何同派出所、福利机构合作的要点分享给其他父母。

她将寻亲的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她自己的儿子,更是为了无数像她一样,日夜挂念孩子的父母们。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她在网络上发布的寻人启事得到了更多人的转发,她还上过一些访谈节目,讲述自己的寻子故事。

通过这些渠道,她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电视节目和报纸中,逐渐成为打拐救助的代名词,她的故事也成为激励无数人的传奇。

这样的日子年复一年地重复着,李静芝不知疲倦地追寻着。

32年后的重逢

2020年春天,李静芝正在忙碌地整理着新的寻人启事时,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位热心的网友,他说发现了一位疑似嘉嘉的年轻人,和她丈夫当年的照片有些神似。

这一消息让她的手微微颤抖,久久无法平静。

她迅速联系了对方提供的寻亲节目和当地的公安机关,希望能进行DNA比对。

接下来的几天,李静芝的心情如坐针毡,她不敢太过期盼。

因为多年的经验告诉她,任何一丝的欢喜都有可能变成巨大的失望。

但她仍然无法阻止心中的渴望,她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是幼年时的嘉嘉。

2020年5月的一个清晨,李静芝接到了检查结果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平静却带着激动:“DNA比对结果出来了,顾宁宁就是您的儿子嘉嘉。”

李静芝的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她几乎无法站稳,跌坐在地上,她心心念念的嘉嘉,终于被找到了。

同年5月18日,在激动人心的认亲现场,李静芝和毛振平特地穿上了红色衣服,以此来表达重逢的喜庆之情。

32年未见,李静芝看见儿子的那一刻泣不成声,喃喃道:“妈妈终于找到你了,嘉嘉,妈妈终于找到你了!”

顾宁宁也激动不已,母子二人紧紧的抱在了一起。

等情绪恢复好后,顾宁宁却说了一句让所有人震惊万分的话:“其实,我早就见过您。”

李静芝微微一愣,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顾宁宁解释道,他在很久以前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母亲寻找自己的视频,但当时的他,并不知道那人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原来,顾宁宁在很小的时候被拐卖到另一个省份。

养父母待他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仅尽心抚养,还给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让他上了大学。

成家后的顾宁宁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如果不是因为DNA比对,他可能会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

得知顾宁宁在养父母家过得很好,李静芝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她明白,即便重逢,这三十多年也已在彼此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不会轻易被抹去。

在母子重逢之后,李静芝并未因此止步。

她将这份执着继续延续,把自己的经历变成了寻亲的动力,继续帮助其他和她一样失去孩子的家庭。

她深知,世上还有许多像她一样的母亲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她要用自己的力量,照亮他们的寻亲之路。

结语

32年的寻亲路终于画上句号,李静芝帮助29个被拐的孩子找到家后,也和自己的儿子顾宁宁团聚了。

李静芝的坚持与顽强让人动容,她用一生的执着诠释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

在确认儿子平安、生活幸福后,李静芝放下了多年的心结。

她没有止步于自己的团圆,而是继续帮助更多失散的孩子找到归途。

她的故事鼓舞了无数在黑暗中摸索的失子父母,让他们知道希望仍在前方,等待着被点燃。

李静芝的经历告诉世人:只要不放弃,爱可以穿越最漫长的黑暗,找到回家的路。

最后,愿天下再无离散之苦,愿每一个漂泊的孩子都能找到回家的方向。

信息来源:新华网 2021年1月6日 关于《她终于找到了丢失32年的儿子》的报道

人民日报 2020年5月19日 关于《终于找到你!这一声“妈”,她等了32年》的报道

0 阅读:1

具光阅览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