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垒磊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有100多万浏览。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作答?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能看出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人成不成熟,平时思考深度如何,是不是幼稚,从价值观里可以看出来。
很多人在抱怨丧偶式育儿,其实这个词的真正指代并不是单纯的另一方什么都不管,而是什么贡献都不出。“贡献”这个词的含义,并非一定指的是亲自动手,举个例子,一个人出钱修好了家里的水管,那么请问是修水管的师傅为家庭做出了贡献,还是这个出钱的人做出了贡献?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家里有个亲戚,什么都会,别说是修电器、通马桶、修锁、装家具,连装修都自己来,但是很穷,那么请问他对家里的贡献大不大?嫁给他的安全感足不足?他能帮你的够不够?
你是希望嫁给一个全科老师能手把手辅导孩子作业来解放你,还是希望嫁给任正非,让家庭老师跟你的孩子从小同吃同住?
它还不是个单纯请人的事儿,你可能觉得这姑娘真傻,我家里这样,我怎么还需要自己干活?你错了,越是这样,富太太就越是勤快——菜做得那叫一个好,打扮得那叫一个精致,孩子教育得那叫一个精英,理财学得比电视里的专家还懂。
不理解?因为家庭价值是需要匹配的,我们标题叫“你是人群中的百分之几”,意思就是,当一方是人群中的后50%的时候,这个人只有通过一起帮忙操持家里才能维持婚姻不解体——别说男人有钱了会变心,男人没钱还不干家务在人群中的排名落后了以后,同样需要更多劳动来补足家庭贡献才能维持家庭不解体,因为女人也会变心,这种变心不一定是出轨,而是任何人在长期价值不配平的平等关系中,都总有一天会觉得心理不平衡。
所以当一方在人群中处于前0.5%的时候,对方也一定会努力展示自己也是人群中的前0.5%,就算自己意识不到,周围人也会提醒,除非这个人没社交又笨还是小红书的重度爱好者。
我们从小到大所有的教育都在教我们做一个符合社会道德的人,我们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别人,于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自己处在一个丛林社会之中。人和人之间不管是什么关系,都需要遵循底层逻辑,核心价值观那是别人呼吁的东西,底层逻辑才是任何社会的底色。就算是亲子关系,你试着不挣钱去爸妈地方啃老,你看他们怎么对待你?他们可能会安慰刚失业的你,但时间一长,你们的关系就一定变差,不是说他们一定会骂你不工作,而是你们会变得一点就着,小小的事情就会爆发矛盾,难听的话就来了,你以为是那件事情本身的就事论事?那你就白活了这个岁数。
当然这样的问题下面肯定少不了“伺候小三月子”这样的表述,但其实当真实发生了时候,这是不太可能的。
当一个人还贫穷的时候,她想要的东西太多了,那些东西的欲望加起来,大于了情感上的让步。但人的欲望是阶梯式的,当物质的欲望真的一件一件被满足了以后,你再让她去伺候月子,这时候就要跟你讲平等讲情感了。一个乞丐你给他500万,他能吃屎;但当他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以后,能吃饱饭,有房子住以后,你再让他吃屎,他要你给一个亿才行;当他一年自己就能挣100万了以后,他会说尊严是无价的,你给多少钱都不能羞辱他。
所以所谓伺候小三月子这种事,只有在没得到的人那里才成立,真的得到已成既定事实,新的欲望和新的痛苦点就会改变,也就不会成立了。所以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倾向于不结婚?因为结婚就代表欲望平衡值会迅速发生变化,他就没有办法达成自己想要的交换了,你说一个社会到底是穷人多了好管,还是有钱人多了好管?人穷,希望老板别开除他,只要让他还上房贷让他干啥都行;人富了,别说让他加班,你今天说他东西做得不够好,他都得跟你吹胡子瞪眼——哪里不好了,你还想怎样,你出我多少钱一月,你就配得到这样的东西。然后到处说你pua他。
员工坏还是老板坏,男人坏还是女人坏,爸妈坏还是子女坏?没有好坏,在利益不平衡中总有人表现为坏人,而在利益平衡中大家都表现为好人。黄渤不是说过么?以前遇到的都是坏人,后来遇到的都是好人。为什么?因为人就是人,哪有多少人有真正意义上的好坏。感情也是,哪有什么人有真正的薄情,哪有什么人有真正的深情,你让小龙女长成裘千尺这样,你看杨过深不深情。
谈不谈感情,看对象是谁,人和人之间只有利益先平衡了,才能单纯得只谈感情。
有些东西你想明白了,人生少走很多弯路,如果你想不明白,光觉得世界对你不够好,那世界就会继续对你不好,该走的弯路你还会继续走。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