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会了喊妈妈,为什么见了奶奶和爸爸,也喊“妈妈”?

诺妈家有男宝娃 2018-09-25 10:46:17

跟一个新妈妈聊天,说起宝宝开口叫妈妈的话题。这位新妈妈有一丝幸福,又有一丝困惑:宝宝开口叫的第一声是“妈妈”,但不知为什么,之后见了爸爸叫“妈妈”,见了奶奶也叫“妈妈”?

我想起了自己儿子11个月大的时候,他开口第一声叫的也是“妈妈”,那一刻真的令人激动。我还记得,儿子在喊出“妈妈”之后,看着我们兴奋的样子,他也很兴奋,手舞足蹈,不停喊“妈妈,妈妈!”。

一般来讲,9~12个月大的宝宝会在某一时刻,突然学会喊妈妈。当他们学会之后,并且会不断重复这个词语。

但是很快,新妈妈可能会有一丝失望,因为接下去,你就会发现:宝宝见了奶奶喊妈妈,拿了鸡蛋喊妈妈,见了爸爸也是喊妈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宝宝到底认不认得自己的妈妈呢?

其实,这个时候,宝宝口中喊出的妈妈,这个词语并没有和“妈妈”这个人联系起来。这种关联建立,宝宝需要时间进行摸索确认。

一开始,宝宝会发现,当他重复“妈妈”这个音节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女人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并且这个女人会满足他所有的需求。

比如,宝宝看到桌上放了一个水果,他想要拿那个水果,自己又够不着。这个时候,宝宝的心里就会期待那个熟悉的女人能够把水果递到他的手中。于是,他发出“妈妈”的声音,果然,这个词语真的实现了他的愿望。这个时候,“妈妈”这个词语,在宝宝心中,仿佛充满了魔力,能够为他带来他想要的一切。

宝宝看到玩具喊妈妈,看到奶奶喊妈妈,就是处在这样一个心理发展阶段。

大概经过几个月的练习,宝宝在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妈妈”重复训练之后,他才会渐渐明确一个观念,原来“妈妈”这个词语特指妈妈本人,也就是那个熟悉的女人。

因为逐渐地,当他喊“妈妈”的时候,爸爸不会及时出现,玩具不会自动到手中,只有这个熟悉的女人会出现。由此,宝宝也才把“妈妈”与人联系在了一起。此时此刻,在宝宝的心理,唤起有关妈妈的意象,这种心理意象逐渐稳定并永恒。

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时,他的世界就是一个魔法世界,他就是魔法世界里的魔法师,能够主宰他想要的世界。叫一声“妈妈”,就能变出妈妈,又或者是当宝宝学会了喊“爸爸”,叫一声“爸爸”,又变出了爸爸。宝宝对世界的探索,充满了魔力,所以你会发现,宝宝的眼神是特别有光的,他正用自己的方式,去打开这个世界,并了解它!

(诺妈家有男宝 /  80后小妈,育男宝一枚,自称诺妈。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读书、写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静写心中文。)

0 阅读:43
诺妈家有男宝娃

诺妈家有男宝娃

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分享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