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九日,民间流传多种传统习俗,是尹真人飞升日、蓬莱都使者降日、贵州苗族“杀鱼节”,还是福建泉州“蟳埔女”习俗日。这些民俗集中反映了人们敬畏自然,祈福未来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蟳埔女习俗是福建泉州的传统民俗,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女和惠安女、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有着特有的服装、饰品和婚俗文化,别具一格,她们信奉妈祖为神,每年三月初九就会举行大型的“妈祖巡香”民俗活动。今天农历三月初九,记得“吃三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平安健康诸事顺!
1、面线糊
面线糊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道著名特色小吃,呈糊状,是由细面线、番薯粉和水制作成,味道鲜美,清甜爽滑,非常具有闽南地方风味。
姜母鸭起源于泉州,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闽南传统菜肴,其名字的正确断句为“姜母·鸭”,姜母就是老姜,鸭指番鸭。姜母鸭原是一道宫廷御膳,后流传至民间,成为一款名菜。姜母鸭妙就妙在气血双补的同时,搭配鸭肉的滋阴降火功效,使得此道药膳滋而不腻、温而不燥。
食材:鸭肉、姜、芝麻油、生抽、老抽、酒酿、盐、米酒、冰糖
做法:1、把鸭肉焯一下水,放一点姜片料酒,撇去浮末,煮3~5分钟,捞出备用。 2、起锅,用芝麻香油把姜片煸一下,大概用50~70ml就可以了,中小火慢慢煸,相当于润锅,后续炒鸭肉不会粘,直到姜的表面发皱、卷曲,开始上色,就把姜片捞出来,锅里油留着。3、油热下鸭肉翻炒,直至鸭肉表面略微上色,倒入姜片,翻炒,让味道稍稍融合,转最小火调味,加入生抽、老抽,把生抽的香味炒出来。4、再加入酒酿汁,加酒酿汁就不需要冰糖调味了,加一调料勺的盐,加开水没过鸭肉表面,盖上盖子,最小火炖煮1小时,中间要查看、搅拌,水少了需要及时补充,时间要保证,否则鸭肉嚼不动,非常影响口味!5、时间到了,揭开锅盖,发现汁水已经很浓稠了,酒酿自带调味,里面的糖煮久了焦糖化上色很好看。 大火稍微收一下汁,尝尝味道决定是否补盐,糖就不需要补了,就可以出锅装盘。6、超级诱人的颜色,连姜片都可以入口吃了!
3、土笋冻
土笋冻是一种发源于福建泉州,一种色香味俱佳的特色传统风味小吃。由特有产品土笋加工而成的冻品,晶莹透明、鲜嫩脆滑。土笋冻的名字很有“欺骗性”,外地人往往会以为是笋做的冻,事实上,“土笋”并不是笋,而是野生于沿海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学名称为“星虫”的一种环节软体动物,颜色黑褐,像蠕动的蚯蚓,闽南人称它为“黑蚯蚓”。土笋冻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晋江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食材:土笋、料酒、盐、鸡精、水
做法:1、姜加入水中,水烧开后,下入土笋、盐、料酒、鸡精。2、等水再次烧开后,用筷子不停搅拌,直至外皮脱落。3、盖上盖子,小火煮30分钟,直至胶质出来。3、过滤汤汁,再加入煮熟的土笋,静置凉透。4、放冰箱一个晚上,美味的土笋冻就做好了。
二、做一事:祭祀妈祖
泉州蟳埔女生于海、长于水,天天与水打交道,信仰海上女神妈祖,每年农历三月初九日的“妈祖巡香”祭祀仪式成为一个盛大的民俗活动,蟳埔全村男女老少组成浩浩荡荡的“巡香”队伍,抬着妈祖神像,进行虔诚的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