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我就“多嘴”问了这4句话,结果孩子天天哭着不肯去幼儿园

大涛聊育儿 2023-10-10 22:38:08

大家好,我是CiCi妈妈说育儿

幼儿园已经开园一周多了,上周五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候,门口仍然不少小朋友哭着撕心裂肺“不想去幼儿园!”父母虽然于心不忍,但到了年龄也只能硬着头皮送。作为过来人的茜茜妈真的能够感同身受:

依稀记得茜茜刚上小班的第一个月,也几乎是天天哭。有时早上不哭、晚上回家哭,别提有多糟心了。差点上一个月就要放弃了的,还好当时一位做幼师朋友,在观察茜茜的情况后,找到了她不想上幼儿园的根本原因!她说“是我说错了话,才导致孩子迟迟接受不了去幼儿园这件事!”

今天这篇文章写给那些和我一样:孩子上了一周、两周幼儿园还吵着不想去幼儿园的家长们。文章不长,纯属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帮助。

当时我们家茜茜一个月还不能适应幼儿园,主要是我踩了2个坑

第一个“坑”:茜茜不敢、不知道如何跟老师表达需求

茜茜上幼儿园的时候刚好3岁,语言表达能力不大好,在家有需求时我基本都能理解。然而到了幼儿园,老师没办法理解。所以入园的第一个月,老师经常跟我反映:“茜茜比较胆小爱哭、也不爱说话”。

被抢玩具、拉臭臭、睡觉时想喝水……,有需求的时候不会主动跟老师说,老师主动问也问不出什么,导致女儿的需求和情绪在幼儿园都没有得到解决,她在幼儿园感觉不快乐、不舒服、很难受,所以一回家就跟我说“不去幼儿园”。

第二个“坑”:我没有帮助幼儿园给茜茜加“印象分”

小孩子的思维很简单,这个地方、这些人我回忆起来是美好的、快乐的,那么我就希望能够再去那里和这些人一起玩。相反如果我的记忆里这个地方很难受、不快乐,那么我就不想去了。依稀记得茜茜刚上幼儿园第一个月,我经常问几个特别“扎脑子”的问题:

第一句:“老师喜不喜欢你?”第二句:“今天表现好不好?”第三句:“有没有人欺负你?”第四句:“喜不喜欢去幼儿园”

基本上每个回答,她都是否定……。虽然我是关心,但是在孩子看来这种问题,就是在给她“厌倦幼儿园”的情绪火上浇油,果真,每次我一抛出这种问题,她就哭着跟我说“妈妈,明天不去幼儿园!”

为什么有一部分孩子迟迟无法适应幼儿园?

我有几位做幼师的朋友,他们告诉我:“大多数在3-4岁入园的小朋友,其实都能在一周左右的时间迅速适应幼儿园。甚至有的一两天就适应了,但少部分适应幼儿园的时间比较长,一个月、一学期的都有。”这些迟迟无法适应幼儿园的孩子有3个特征:

孩子情绪使然,孩子故意和家长“撒娇”:早上送孩子去幼儿园哭、晚上接的时候也哭,有的家长就会觉得“这是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表现”。但是幼儿园老师看到的却不是这样,很多孩子一旦进了教室眼泪就干了,立马行动起来和同学愉快地玩耍去了,完全忘了3分钟之前是怎么和父母难舍难分的。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很真实的,这的确符合3岁左右孩子的特点,他们的情绪变化多端,真的是以秒为单位的。所以这一类家长,个人建议和老师多沟通一下,看孩子在教室表现咋样再来判定“他是不喜欢上幼儿园,还是纯粹希望博得你的关心~”

在家过度被溺爱了:幼儿园一个老师要负责多个孩子,没有办法把注意力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如果在家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捧在手心里、有求必应、随要随到,那么到了幼儿园大有可能接受不了这种“突然”被冷落的“落差感”,导致排斥去幼儿园。

孩子胆小、敏感、脆弱:幼儿园里不排除有这么一类孩子,他们的性格比较胆小、面对陌生环境很恐惧、万一再碰上个爱抢玩具、推推攘攘、大声的小朋友,那么他们就会一直被不愉快困扰,以至于闷闷不乐,不想去幼儿园。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接园时和孩子的交流,请说这3句话

不得不说,在孩子的世界里,语言的艺术很重要。在我几个幼师朋友的指导下,我改变了每天接园时沟通的方法,她变得不再那么排斥幼儿园了,在一个月零一个星期,成功不再讨厌幼儿园了。

①“宝贝,妈妈今天在家好无聊啊!不知道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发生好玩的事啊?”

妈妈先自述在家无聊,没有小伙伴玩,引起孩子对幼儿园有很多小朋友一起玩的“好感”,再通过引导孩子回忆在幼儿园有趣的记忆,让孩子更喜欢幼儿园,并且积极有趣的事在孩子脑子里印象越深刻,有利于他们养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哦!

②“宝贝,妈妈今天在家什么都没有学到,好想知道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呀?”

妈妈先自述自己没有进步,然后延申到孩子身上。这样问一来通过关注孩子进步,让孩子在回忆中获得成就感;二来激发孩子的爱学习、进步的心理,说不定哪天放学他就会主动告诉你“今天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一举两得好处。

③“宝贝,你在幼儿园有没有遇到需要帮忙的事呢?”

虽然你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被小朋友欺负、老师有没有打他!”但不把“欺负”2个字说出来,孩子会更真实地反应他在幼儿园的感受,毕竟3岁多的孩子不是很能分清楚“欺负”的意思。

咱们问这句话意在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可以跟爸爸妈妈说,不要默默承受。既不会产生理解的歧义,又能知道孩子在幼儿园的感受。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分享育儿&家庭教育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

0 阅读:41

大涛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