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6岁,他50岁。
他什么都有,盛世帝王,天才音乐家,霓裳羽衣曲,唐朝音乐的最高成就,戏剧的创始人,善待读书人,亲手给李白喂醒酒汤……
可他没了青春。
她是含苞待放的花,飘扬的裙角舞出万种风情。
浮世三千,挚爱有三,喷薄朝阳,酷婉娇月,不及汝尔。她初长成,让任何一个拥有过青春的人都为之感动。
她以为和他上演了一场旷世爱情大戏,可无情最是帝王家,爱情只是浪漫的想象给破破烂烂的黄袍加上的锦绣补丁。
爱是丰衣足食下的施舍,也是兵荒马乱下的累赘。
她死了,才懂了……
一恨无力护花
盛唐,玄宗皇帝坐拥天下,最爱的武惠妃死后,却难以寻得一个能令他心动的女子。
繁华的京城外,杨家的小女儿玉环,那朵深闺中的花,被一阵春风轻轻吹动,花瓣轻颤,香气四溢。
香气飘进了皇宫,命运的轮盘开始转动。玉环成为寿王妃,玄宗不管这个,下令让玉环出家后再接她出来封为贵妃。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唐人习惯以汉代唐,唐玄宗比作汉武帝,把杨玉环比作汉武帝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宠妃李夫人。
一语双关,直指唐玄宗的荒唐怠政。
春寒料峭之际,皇上特赐玉环前往华清池沐浴。那温润如玉的泉水轻轻洗涤着她白嫩如玉的肌肤,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宫女们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她如出水芙蓉般婀娜多姿,娉婷玉立。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从此,她成了皇上心头的宠儿。她的鬓发如云,脸庞如花,头戴金步摇,与皇上在温暖的芙蓉帐中共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她承蒙皇上的恩宠,白天她陪皇上游山玩水;夜晚时分,她更是夜夜专宠于皇上,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她的兄弟姐妹们也因她的受宠而获得了封赏,杨家光耀门楣。她的美丽和受宠甚至改变了天下父母的心态,人们开始更加珍视女儿而非儿子。
真的是爱情么?
李隆基比杨玉环大34岁,玉环还有三个姐姐,宠幸后也分别被封为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
李隆基爱的是杨玉环么?是漂亮而已。
听闻爱情,十有九哀。所谓凄美的爱情故事,不过是文人笔墨罢了,可也多亏了文人的笔墨,让人对风花雪月有所盼有所想,赤裸真相的白骨谁也不忍看。
二恨爱碎情灭
普通人谈爱情,只是两个人或两个家庭的事。而帝王的沉溺,连接着整个国家的命运。
渔阳之地,战鼓雷动,震天撼地,昔日宫中那悠扬的霓裳羽衣曲,此刻已沉寂无声。
安史治乱爆发时,玄宗和玉环还泡在华清池里。
京城九重门内,战火纷飞。安禄山势如破竹,杀到家门口。李隆基前一天才宣布要御驾亲征,第二天就携群臣美眷,仓皇向西南蜀地逃亡。
他把长安弃了!
李隆基一手搂着杨玉环,一手玩弄帝王权术,他靠杨国忠牵制李林甫,用李林甫牵制太子,再用安禄山牵制杨国忠,玩出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情商极高,总能令龙颜大悦。不仅讨好李隆基,对杨贵妃更是俯首帖耳,匍匐跪在地上认贵妃当干妈。安禄山比杨玉环大16岁,他要的就是这个身份,要的就是“你们都觉得我蠢。”
没想到,就是这个看起来无比愚忠的人,断送了大唐江山。
玄宗逃跑路上,仪仗阵势不减,辗转蜿蜒,终至距长安百里之遥的马嵬坡。御林军止步不前,声讨呐喊。
六军声讨的不是杨贵妃,而是宰相杨国忠,甚至可以说是李隆基本人。他们不能杀了皇帝,却可以灭了杨氏一族。
君王欲救无力,掩面而泣,回首见贵妃惨死,血泪难抑,汩汩而出。狂风席卷黄尘,萧瑟无比,车队艰难穿越栈道,踏上剑阁古道。
他送她的闪耀珠宝,此刻散落一地,金雀钗、玉簪等珍贵头饰,无人拾起,只余满地凄凉。
不知道她面临死亡的那一刻,在想些什么?“我以为爱情可以不朽,我错了。”帝王无情,唐玄宗为了皇位可以一日杀三子,自然也可以杀宠妃。
杨贵妃是无辜的,李隆基是薄情的。
杨贵妃究竟是自缢还是被高力士勒死的,并无定论。只知道高力士把她的尸体放在大堂,让一帮将领反复确认人已死后,乱军才终于散去。
她,草草被葬马嵬坡。
文人墨客都喜欢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极尽宠爱,来表示“妖妃误国”的思想。
杨玉环虽然很受宠,但极少干政,她根本担不起“红颜祸水”这四个字。可她还是死了,死于权力之争,与爱情无关。
身为皇帝,却连他最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是真的没有办法了么?
李隆基若是愿意让位给太子李亨,是可以换玉环一条命的。
为得凌云志,甘舍红袖香,古今屡见不鲜。
时局逐渐明朗,皇帝决定重返长安。途径马嵬坡,再寻不见佳人的容颜,唯有坟茔静静地躺卧在山间。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此时郭子仪已收复长安,唐玄宗为何在此踌躇不前?
你一定以为是舍不得杨玉环,哭哭啼啼不愿走。实际上,另有原因。
唐肃宗(太子李亨)已在灵武称帝,李隆基被迫成为太上皇。他在位时,一直提防李亨,跟着他的一众大臣,也因此得罪了李亨。
这次回去,要面对什么,他们心里都很清楚,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进退两难!
斯人已去,盛唐不在。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
盛世美人点缀,乱世美人顶罪。
马嵬坡一别,音容两渺,昭阳殿的欢愉已成往事,蓬莱宫的孤寂却如影随形。
玄宗找道士“升天入地求之遍”,想再见玉环一面,可九天之上,黄土之下“两处茫茫皆不见”。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如梦,《长恨歌》到底有多恨!天人永隔后,玉环连一个梦都不愿施舍给他。
三恨命运无常
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35岁的白居易时任周至县尉,和一群文人墨客途径马嵬坡。此时,距离马嵬坡之变已过去50年。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看到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离别之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哀伤。
人生的坦途惊人的相似,人生的坎坷各有不同。
谁又何尝不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站在古老的石板路上,望着远方,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白居易想起自己的初恋——湘灵,那个曾让他心动不已的女子。
在徐州符离的静谧小巷中,碧纱窗下的绣床前,19岁的白居易与15岁的湘灵相遇。
青梅绕床,纯粹的感情在少男少女身上萌发。可白母坚决不同意,只因湘灵是农家女出身。
后来白居易离开家乡,离开湘灵,他一步一回头,写下“愿做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做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他考取功名后,和湘灵的距离愈发遥远。恨意也像悠悠的波浪一样回荡在他的内心。
他恨自己不能守护湘灵,恨战乱的破坏,恨那份无法抵达的距离。他知道,只有等到他归来的那一刻,这份恨意才能休止,他们才能重新拥抱彼此。
可他再也没能等到,在母亲的逼迫下成了亲,洞房花烛夜他痛彻心扉,写下了: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汴水流泗水流,这一别,再见已是经年。
白居易失去过爱人,因此他写《长恨歌》众失去爱妃的李隆基才能写得那么入木三分,他写的哪里是李隆基,分明就是他自己。
47岁那年命运让他们再次偶遇,得知湘灵终身未嫁时,已过不惑之年的二人抱头痛哭。
湘灵等了他一生,盼了他一世,却怎么也等不到他当初的承诺。
时代像一把利剑,斩断了白居易和湘灵的情缘。因他只是一个人,无法对抗一个时代。
白居易含恨写啊写啊,从执笔人变为剧中人。
他把所有的无可奈何化作《长恨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历史遗憾那么多,爱恨只在一瞬间。
若是居易娶湘灵,东坡王弗难留名。唐婉若嫁陆放翁,清照不厌赵明诚。
长恨一曲,曲中有曲,诗里浓情,诗外薄凉。
长恨一曲,说到底恨的是国家危在旦夕,是百姓命悬一线,是普天下之恨!
因为那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作者:慕玺,本名栗莎,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成员,从事新闻写作多年。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时间披露真相,文字最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