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忧国忧民诗。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以写景入手,以抒情结尾,以闲情山水作铺垫,实则露出忧国忧民之心,以舒缓心态入画,最终却以焦急心态收尾,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开一合,一送一收,一推一拉,让人顿觉笔法精妙,胸怀宽广,感人深邃。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首联是说,太阳很好,舒服仰卧在江亭晒着肚皮,长久地吟诵着《野望》这首诗。这是写“意态之悠然”。
这是学的竹林七贤,魏晋名士风流,袒胸露乳,扪虱而谈,想过一种隐居山林,无忧无虑的生活。这种悠然的意态,为下文写景佳给足了情绪铺垫。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颔联是说,江水不停地流淌,心欲利万物而不想与人争;白云悠悠地飘着,和我的意识一样悠闲自在。这是写“心境之舒缓”。
这两句放在王维诗中,几乎难以分辨。不是杜甫写不出王维的禅意悠闲,而是诗人的良知让他不足以放下一切,变成王维。但是这两句不得不说,心态写得太好了。老子说:“善上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诗人看到流水,想起了不争,想起了生命的耐心等待。天上云卷云舒,诗人亦是风轻云淡,来去自如。生命有的时候急不得,那么不如就耐心等待。诗人等待战乱平息,回到故乡。像水流一样不争,像白云一样舒缓。耐心等待,一切都会变好的。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颈联是说,春天即将孤寂地离去,万物欣欣向荣,呈现出万物的自私。这是写“万物之自私”。
春天就快过去了。每一朵花都将经历花开花落,完成生命的过程。当万花凋落的时候,季节当然显得寂静无声。可是,草木却越加旺盛。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花儿除了开放的时候不寂寞,大多时候都是无人问津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但最终也会落寞收场。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万物以自私的态度度过一生,杜甫又为何不可呢?

“江东犹苦战,回首一颦眉。”尾联是说,江东地区仍陷入战火,双方苦苦鏖战,百姓流离失所。每一次回头,都因为忧国忧民而眉头紧皱。这是写“诗人之情怀”。
杜甫之所以是杜甫,而不是李白,不是王维,就因为这一句“江东犹苦战”的区别。我们说首联是李白,颔联是王维,颈联是陶渊明,尾联只能是杜甫。杜甫内心是滚烫的,是炙热的,是浓烈的,是悲悯的,是有良知的,他无法像花一样自顾自开放,花自开落,干卿何事?当天在晒肚皮,看白云流水,悟自在自私时,却想起了战事,前面的悠闲一下子被击得粉碎。这种几乎暴力的书写,让整篇文字充满了力量,而杜甫的形象也在这五字中得以展现。回首江东,那频频皱眉的杜甫,不就是他留给世人最经典的形象吗?
这是一首张力十足的好诗,前三联的铺垫,只为了写尾联的“江东犹苦战”,五字动人心魄,直指人心。但凡有一点良知的人,都会被杜甫的真诚打动。谁还会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安然晒肚皮,赏流水,看白云呢!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有杜甫这样的人,才变得可贵可敬,至少他们心中装了良知二字。
什么是好诗,这就是好诗。读来令人凄怆不已,老泪纵横,被杜甫的阔大胸怀与悲悯情怀所深深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