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过来百亿大关,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票房第一。
而且,随着中国第一在世界上的电影排名,哪吒朝着一百五十一票房奔去,而哪吒的导演饺子,也打破了陈思诚的记录,成为中国影视票房最高的导演。关于这不电影,相比大家都已经开看过了不止一遍,相关的内容和细节已经被各个大UP主们反复解析。今天,我们就换个角度,从哪吒的前生今世角度探讨一下,为什么哪吒本来是佛教的神,却慢慢幻化成中国道教的仙人呢?
唐代的一份文献记载说,长安西明寺有个严守戒律苦修的和尚,名叫宣律。某一次晚上出门,宣律一脚从台阶上踩空了,这时候,他忽然发觉有人捧住了自己的脚。
仔细一看,是一个少年,询问之下,少年自称不是普通人,而是毗沙王的儿子哪吒太子。因为感动于宣律的虔诚,所以特地要守护他的平安。
不过,哪吒更详细的故事,书里没有讲,只是摆明了身世,是佛教守护神之一的毗沙天王的儿子。
其实,哪吒进入中国,可能还要早一些,南北朝时期,他就随着毗沙门信仰的传播,来到了中国。
不过,佛经的翻译者把他的名字译作“那罗鸠婆”,又或者“那吒俱伐罗”“那吒矩钵罗”等,挺复杂的。总之都是梵语的不同音译。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会叫“哪吒”这么个奇奇怪怪的名字,他本来就是外国人嘛。
佛教四大护法天神之一:北方毗沙门天王
到了宋代,有一本专门记录禅宗历史的书,叫作《五灯会元》,再一次提到哪吒太子,他的身世开始有了一点后来的端倪。书里讲到,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把自己的骨和肉劈砍剔除下来,还给父母,然后现出本来的样子,展现出了不起的法力神通,为父母讲授佛法。
而且,从这段描述分析,哪吒好像还托生在人间走过一遭,这一对肯定被吓坏了的父母,是他需要点化的对象,这就有了一点后来故事的雏形了。
那么,毗沙天王又是什么人呢?佛教寺庙常见的四大天王其中的一个,就是毗沙天王,又叫多闻天王,主镇守北方,职责是保护佛法。
毗沙天王既然可以娶妻生子,就不是和尚,只是护法神而已。这对跟佛法有缘的夫妇,被不知为何托生而来的儿子哪吒这么一弄,大概也因此变成了佛教的信徒,还当上了守护神。
讲到这,大概你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在《封神演义》里,哪吒的父亲明明是陈塘关太守李靖,怎么又变成了多闻天王,这不是明显有矛盾吗?
李靖与毗沙门天王身份的汇流
李靖本来是唐朝人,偏偏穿越到了商朝末年,现在又跟本来是“魔家四兄弟”原型的四大天王搅和在了一起,这笔账是不是太糊涂了?
我得花点功夫,才能跟你说清楚。毗沙门也是个外来词,从梵文意译过来的话,就是“多闻”的意思。
毗沙门天王很早就在印度神话里出现,被纳入佛教系统后,成为四大天王之一,住在须弥山的北边,所以,既是北方天王,也是财富之主。
随着佛教的传入,毗沙门天王也进入到中国。到了唐代,受到来自西域的毗沙门神信仰的影响,毗沙门天王开始成为战神的象征,不仅在边防部队中流行,也成为一种社会的共识。
关于毗沙门天王的传说,在唐代也非常盛行,进一步加深了他作为战神的人设。
比如,传说在唐代的天宝元年,西域的几个国家围攻安西城,请求救援的信息到达后,唐玄宗让不空和尚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的神兵来应援。
经过一番请神仪式,很快就有两三百个披戴铠甲的神人出现,自称是毗沙门天王二儿子领兵前来,特地在出发前向唐玄宗辞行。
到了四月份,安西城传来消息,说是这些披甲神人到来后,五国的军队大为恐惧,纷纷退兵。这时候,空中还传来声音说,既然主动退兵,就不再追杀你们了。循着声音往安西城的北门看去,楼上放射出万丈光芒,毗沙门天王也现身了。
类似的故事总之很多,一般的说法,是认为跟唐朝在西北的用兵和密宗的传播有关。
你看,尽管四大天王并列,但在中国历史上,统领北方的毗沙门天王,也就是多闻天王,是他们四个之中地位最尊崇、信仰者最多的,很多时候,还能得到单独供奉的待遇。
在唐代,不仅在城门楼立毗沙门天王像,在寺院塑像立碑,在石窟寺刻石造像,还有专门建造的毗沙门祠堂。甚至,混黑道的小流氓,还会把毗沙门天王的像纹在身上,触犯法律后,官府不敢轻易动刑。
你如果熟悉“风尘三侠”的故事,多半知道,李靖是唐朝开国名将,战功彪炳,去世后,被封为卫国公,也是一个战神般的存在。民间修建了李卫公庙,专门供奉他的神灵。
总之,在唐代,李靖的传说很多,甚至有人认为他已经成仙,可以代替龙王行雨,能够保佑出师大捷。久而久之,李靖这个中国战神,就跟从印度辗转而来的毗沙门天王混杂在一起了,被认为是天王转世,连着法宝和儿子哪吒,都归到了他的名下。
寻找哪吒出身佛门的证据
《封神演义》里,关于李靖和哪吒这对冤家父子的恩怨情仇,几乎可以自成段落,是一段非常完整的故事。但我们也得知道,从他们两位被搭配成父子到故事成型,也经历了不短的过程。
到了元明两代,这一时期,不管是民间演出的杂剧,还是《南游记》《西游记》等等神魔小说,都在一点点地为哪吒故事添油加醋,直到《封神演义》成为最后的集大成者。
前面我讲到过,哪吒本来是佛门中的神灵,传着传着,莫名其妙的就归顺了道教。明着暗着动手脚的,主要还是道教人士,但毕竟雁过留声,要把哪吒过往混迹佛门的痕迹一股脑给扫荡干净,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明代编撰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是一本各路神仙佛道人物的大汇编,其出现还要早于《封神演义》。在这本书里记载的哪吒故事,已经很接近完整版本了,但还残留着不少哪吒出身佛门的证据,认真读一读,就很容易抓个现行。
比如,《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虽然一开始就表明哪吒的身份,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大罗仙,跟佛教没有关系。但在哪吒自杀后,救他还魂的还是佛祖,所以到了《封神演义》里,作者就要聪明得多了,改成了道教大神太乙真人。
不仅如此,《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提到哪吒复活后,法力也增强了,他打败的各路妖魔鬼怪里,有什么鬼子母魔王、多利魔王、五百夜叉之类的,也大多出自佛教的典籍。甚至连哪吒被封神,也是在灵山的大会上,而所谓“灵山”,还是佛教的圣地。
我之所以说《封神演义》是“集大成者”,首先是因为它把这个顽劣孩童闯祸引发的惨剧,讲得首尾完整,结构严密。还有一个理由是,这本书还把哪吒彻彻底底地给道教化了,涉及佛教的成分,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从此之后,哪吒不仅是道教的神,也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形象。
不过,肉眼可见的痕迹好抹除,藏得深一点的DNA证据却不容易消灭。我只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说明,尽管把救活哪吒的神仙换成了太乙真人,但是,在《封神演义》里,还是沿用了以荷叶、莲花、荷叶梗儿复活哪吒魂魄的设定,而且还明说,这是哪吒的“莲花化身”。
但凡对佛教有点了解,你大概率知道,莲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预示着洁净,也预示着重生。而且,莲花跟佛教的关系非常深,因为佛陀在诞生的时候,周行七步,步步生莲花。此后,莲花就成了佛教的象征和标志,于是,佛界也叫莲界,佛经也叫莲经,佛座也称莲台。如果你去佛教寺院,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建筑上雕有莲花,很多装饰品上,也有莲花的纹样。
我觉得,这也是哪吒本来是佛教弟子的一个小小证据,是道士们千方百计把哪吒纳入自家门下时,没有消除干净的蛛丝马迹。
讲述完上面这些故事,你得真心佩服《封神演义》小说家的本事,原本也就那么回事的哪吒,经过这一番脱胎换骨,故事丰满,人格独立,成为了整部《封神演义》里最有血有肉的人物之一。
而饺子导演通过重新二次创作,塑造了魔丸和灵珠一体两生的双主角,并且删掉了剔骨的桥段,让哪吒在充满爱的环境长大,最终给了他勇气,打破世俗的偏见,成为的独当一面的英雄。
用户10xxx25
还是聊聊你妈是男是女吧,总比没话硬蹭热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