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丧心病狂的杀人犯背后,都有一个自私冷漠肆意纵容的家庭

羿云天说 2018-08-29 11:37:22

对于滴滴顺风车再次发生司机杀人案件,本来是不想再说什么了,因为纵使说的再多,也无力改变目前对于滴滴来说一家独大的强势局面和自开罚单的处罚,但是,当看到很多人指责滴滴方面不作为甚至集全国正义之士力量将其灭之时,也想站在另一个角度对该事件说点什么,以示警醒。

首先,滴滴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为此承担巨大的责任且付出沉重的代价;

其次,当一个社会事件演变为群体事件时,法律的力量总是不能空缺的,但是每一次这样的恶性事件又总是抓小放大地视法律如儿戏。制度的保障和各种本应发挥作用的规章制度又显得无所适从和苍白无力。

再次,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当然是刻不容缓的,但是讨论当下社会现实对犯罪心理构建的影响则是必要而紧急的,然而这种讨论往往又会被视为白左圣母。

更可怕的是,事件很快会被忘掉。

虽然距离事发已经过去了4天,但是让我们还是回到该起事件本身。

8月24日,温州乐清市一名女子乘坐滴滴顺风车失联遇害的事件再度让“滴滴顺风车”成为众矢之的。而就在今年5月初,一空姐在郑州搭乘滴滴顺风车,途中遭司机残忍杀害的恶闻余音未消。

案发后,乐清警方高度重视(又是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重大案事件处置预案,全警种作战,并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全力支持下,于25日凌晨4时许,在柳市镇抓获犯罪嫌疑人钟某(男、27岁、四川人)。

经初步侦查,该滴滴司机钟元交代了对赵某实施强奸,并将其杀害的犯罪事实,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案件的真相似乎已然揭开,但是纵观媒体分析与对当事人钟元及其家属的采访整理发现:

钟元出生于四川金堂县,住在温州,27岁,初中未毕业,作案时职业为滴滴顺风车司机。之前做过多种生意,包括卖水果、开奶茶店,但是只有卖水果挣到了一些钱,其他生意都是亏本的;

因为赌博且成瘾,过去半年在57个现金贷平台有申请记录,成功了56次,最近一个月借贷次数达31次,负债在30万左右,父母和现任女友总收入过万,都在为他还债;

有过多次恋爱史,现女友是在开滴滴顺风车时认识,也是四川人,16岁;

亲人说他性格内向,但女友说他以前内向,后来变得很开朗;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由爷爷带大,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算是留守儿童;

成年后在外地一家工厂打工,但是难以服从管理,不请假旷工一天,被老板批评时,和老板大吵一架,并辞职……

司机钟元来自底层世界,但是这本身并没有错,也不是歧视来自底层社会的人群,只是钟元在生活中遭遇了种种对于他来说的不公平待遇后,早已有一颗向死的心,但是又想在死之前拉一个垫背的。

寻找他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中的点滴故事可以发现,他虽然有父母,但是从小由爷爷独自带大,既是留守儿童,又常年没有父母照顾陪伴,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

长大后,又因为学历和能力受限处处碰壁,但是内心的自卑与脆弱又让他不甘心就此庸庸碌碌一生。

他的微信签名是“大难不死,总会出头”。一心想要扬名立万。

在没有温暖和亲情的家庭成长环境中,成年后的钟元受到了父母的过度补偿式的关爱,从他赌博借债后父母进行偿还以及动不动就向父母索要三四万生活费便可看出,这种自私的爱又在无形中伤害了钟元。

这种自私,一方面是父母对钟元自私的爱,是对他的包容,觉得自己的孩子都成这样了,生活在社会底层,每天靠出卖劳动力谋生,依然过得困苦不堪,因此就要求全世界所有人都应该对他们的孩子同情包容,甚至无私付出。

一方面是对他人爱的自私。潜意识里觉得别人的所得都是轻而易举得到的,都是不义之财,就连别人长得帅和漂亮都是犯错。因此,就会在内心深处对比自己儿子过得好甚至看起来过得好的人展现出爱的吝啬。

而这种冷漠,则来自于孩子在从出生到成年阶段,父母因为种种原因而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关爱,照顾和温暖,于是,很容易让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孤独的种子,这颗种子一旦生根发芽,就会变成仇恨与抱怨。而且极易被社会上一点轻微的诱因点燃,从而爆发出极强的破坏性和摧毁力。

虽然这种破坏性和摧毁力是当事人所不自知的。

在这种孤独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太少家庭氛围的温暖与亲密,太多亲情的匮乏与冷漠,并从幼儿时期就体验过可怕的孤独与来自周围同龄人和大龄人的歧视与欺凌。

一旦仇恨的种子在他们有能力进行反抗的时候,就很容易被点燃。

但是他们又不甘心飞蛾扑火,自己孤单一人赴死,就会拉一个垫背的。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就是典型的破碎人格。对应的是健全人格。

这种破碎人格多半来自于破碎的家庭,纵使很多家庭中的父母没有离婚,但是也因为感情破裂或者一方出轨但是为了孩子而分居生活在一起,这同样都属于破碎家庭,都会对孩子造成无可挽回和根深蒂固的心灵伤害。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们在性格上显得孤僻、冷漠、不合群、沉默寡言。

对待爱情和异性,表现为不会表达爱,不知道如何相处,不懂得付出,只有最原始的性冲动,但是又总觉得这种爱无法给他带来满足感和安全感,于是表现的相当冷漠和见异思迁。

不是他们不懂爱,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究竟该如何去爱。

他们内心其实比任何人都渴望爱——亲情与感情的爱——可是他们又总是害怕这种爱。

对于女性来说,更加容易变成爱的奴隶,总想用自己卑微的爱去补偿对方,愿意为对方做一切。

之前报道的谭蓓蓓因为出轨而内疚自责,竟然利用自己怀孕和别人善良去引诱单身女孩供丈夫奸杀的恶性事件,虽然是典型的个例,但是却在心理学中早已有过分析。

在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中,因为小时候孤独和遭受的冷漠,她们会变得如谭蓓蓓一样,内心极度匮乏爱与被爱的能力,当有人关注和关爱她们时,就会轻易被俘,发生关系;结婚后遭遇丈夫的指责,就会很内疚,甚至同意和原谅丈夫的出轨进行补偿。

尽管这种补偿在外人看来,早已超出了道德和人性的范畴。

也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一些家庭,那些将孩子从出生直至上学乃至成年都放在农村老家由老人照顾抚养的父母,等到他们将孩子接到身边时,孩子已经完成了性格以及人格的塑造,改正不仅来不及也没有多大作用,父母补偿亏欠孩子的方式就是用金钱让他们享受衣食无忧和吃喝玩乐。

这就更加导致这样的孩子利用金钱带来的便捷和快感为所欲为,加之网络上充斥的色情、暴力、游戏以及赌博诱惑,让他们无法分辨且很快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一种新的渠道和弥补少年孤独和被欺凌的方式,从而得以宣泄。

一旦这种宣泄由网络转至现实社会中时,他们就会无意识的犯错。

凌乱的人生,让他们根本没有目标,也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他们性格和人格的重塑,纵使接受了高等教育,也容易一受挫就放弃,无论对待工作还是感情。

当然,这不关智商的问题。这样的故事几乎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尤其是越贫瘠的地方越容易发生,破碎的人格已然无法成长为健全的人。

他们的内心其实并非恶,只是一念之间,善就变成了恶,恶就足以让他们堕入地狱。

正如该起滴滴顺风车奸杀案中的当事人钟元一样,当他的恶累积到一定程度和极限后,就想要有一个宣泄的渠道,如果不是这个乘坐顺风车的女孩,就会是另一个女孩,或者也许会是他身边对他无微不至替他还赌债的女朋友甚至是父母。

万恶淫为首,淫只是一个诱因,冷漠的家庭环境和亲人的肆意纵容造成的当事人对自我的不满和想超越自我的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最终让他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羿云天,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自媒体主编,心理学爱好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专注婚姻情感、家庭教育、心理学原创作者。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羿云天说(ID:yiyuntianshuo)】

0 阅读:0
羿云天说

羿云天说

羿云天,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自媒体主编,心理学爱好者。